《不能走那条路》是我国最早反映土改后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文学作品,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几个不同的农民形象,表现了农村中社会主义思想的胜利,表达了只有互助合作才能使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他的代表作《李双双小传》是解读此时期女性情况的范本,其中的李双双是新中国成立后女性解放的典型,寄予着那个年代人们对女性的审美理想。
《狠透铁》发表于我国热火朝天的“大跃进”岁月里,但它没有把生活理想化和简单化,没有像一些作品单纯歌唱劳动、爱情和技术革新。
王汶石第一部短篇小说《风雪之夜》既符合“十七年”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的规范性要求,又将时代性与艺术性巧妙融合在一起。
《公社书记》中,他塑造了一个新社会乡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新形象,体现了干部群众一家亲的理念。
《桥》描写了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心理波澜和性格变化,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朴素风趣,在当时是颇有影响力的作品。
谷峪是当代优秀作家,其代表作《新事新办》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山那面人家》选取了一个普通人家的婚礼作为场景,在充满乡村生活气息的描述中,展示了新生活为农村带来的新的精神面貌。
《前途似锦》独树一帜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落后”农民人物形象图谱,这一系列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康濯的《春种秋收》描写了一对普通农村青年在“春种秋收”的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纯真爱情,展现了社会主义时期农村青年崭新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风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