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子孙》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现实农村故事,小说围绕一场“父与子”的纠葛以及深层的伦理文化冲突展开,既表达了对传统优良道德品质的赞许,也呈现出对现代化进程中道德颓势的批判。
张炜在1982年发表的《声音》和1984年发表的《一潭清水》就曾分别获得1982年、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作品也展现出较强的文化意味和较高的思想深度。
《通腿儿》是赵德发的成名作。《路遥何日还乡》反映的不只是墓碑碑刻的技艺传承问题,还有时代变迁所引发的精神传承与文化革新问题。
《我们分到了土地》等作品对时代的把捉,对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转型中的精神追问和审美表达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牛为什么会哭》呈现出先锋叙事特征,将写实和寓言化融为一体,充斥大量夸张、变形和幻觉等主观性意象,折射出当代乡土中国所遭遇的怪诞、苦难和变化。
“文学新鲁军”新近崛起的女作家常芳、东紫、艾玛等,大多受过良好的文学训练,一方面有着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还有着很深的理论功底。常芳的《告诉我哪儿是北》从文成卓的寻找写起,面对快节奏、欲望泛滥的社会,人真的可以保持本性吗?《芝麻花开》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母亲形象,更流露出作家的女性意识,展现着女不逊男的独特魅力品质。《一只叫得顺的狗》遵循艾玛一贯的“和解”路线,体现出刚强而又温和的慈悲,富有精神深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