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契机
事情本身不难,在张四海把要点交代清楚之后,严烨越发有了信心。
既然一百人足够用,那他决定干脆就把工作面铺开一些:一个小队带着伐木工具,跟着特战队派来的人直接向那座被命名为望城坡的小山岗走去,每个人都带着一袋用来驱虫的草木灰,一路走一路撒,标识出一条明显的通路;一个小队开始把那些大块的建筑垃圾敲成小块,和大量的草木灰混在一起拿来铺路;而最后一个小队则负责把联盟之前就不断积攒的木方、木条、木板和各式各样的材料运送到建筑现场去。
这段路比之前吼龙岭的路还要好走些,山坡不算陡,而且之前龙云鸿带队选定这个位置的时候,也已经砍开了一条小路,并且在路边做了不少标记。
特战队并没有放弃找盐的任务,只是派了几个人来作为向导,守卫工作主要由那两个冒险者小队和钱伟临时抽调来的一个小队的民兵负责。
这么点人要想守卫长达四公里的线路是不可能的,于是严烨在安排作业的时候,采取了集中作业的方式,人手主要集中在两个地点,建筑树屋的那棵树周围和道路推进的位置。运送铺路材料和木材的队伍则由他自己带着十来个骨干护送,这样他就能在几个工作面上来回走,便于掌握工作进度,调整材料运输和人手分配。
整个望城坡中继站工程算上守卫投入了将近一百五十人,是当初建设吼龙岭中继站时的两倍多,张晓舟和钱伟都有些担心会不会出现混乱,甚至是出现意外伤亡事故,但他们在开工后到工地现场看了之后,却发现严烨的安排算得上是井井有条,三个小队各司其职,在小队长的带领下配合得不错,推进很快。
按照他们的进度,三天时间完成这个本来就不算太复杂的工程应该绰绰有余。
钱伟算是松了一口气,而张晓舟的心情却有些复杂。
“这小子看起来算是锻炼出来了。”钱伟说道。
张晓舟点点头。
但严烨会不会认同和支持他们的理想呢?也许应该让高辉去和他谈谈,让他加入某个外围小组的活动,看看他的真实想法。
“下一步我们可以慢慢往外围继续修建这样的中继站,这样,探索队能够有安全休息的地方,精神也可以放松,以中继站为中心向外进行探索,也能提高效率。”
张晓舟点了点头,他手上拿着一份之前特战队训练时勘测出来的东面和北面的地图,已经探明的是三公里范围内的环境,随着找盐任务的进行,更多的位置也被标注了出来,只是比起之前要简略得多。
但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他们已知的区域却可以说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点,张晓舟看着极远处天边淡淡的山脉,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龙云鸿估计那座山脉距离他们应该有八十公里以上,在那里或许他们能够找到一些矿产,也许能找到他们急需的盐,但这样的距离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道天堑。不知道要用多少人命和多少时间才能跨越过去。
每隔五公里修建一座中继站,一直往那个方向推进过去也许是一个办法,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距离有那么远,那他们即使在那个地方发现了矿藏,也很难开发,更难以运送回来。
他们在丛林中修建的道路其实仅仅是把上面的植物砍掉,铺上一层草木灰和小石子,稍稍弄得平整一些,防止积水,这样的道路即使是通行独轮车也很困难,更不要说长期远距离运送货物所面临的危险性。
联盟无法承受这样的代价,即使是把地质学院也拉进来,也许也很勉强。
最好的结果还是能够在附近就找到一处盐矿,但随着特战队搜索的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地图上越来越多的地点被标注出来,这个希望也变得越来越渺茫。
对于生活在沼泽中的这些动物来说,也许长途跋涉几十公里去补充盐分并不算什么。没有人知道恐龙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排汗的,也许它们吃一次盐就能比哺乳动物坚持更长的时间,这让它们不需要像人类一样经常补充盐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就太糟糕了。
张晓舟和钱伟给现场辛苦工作的人们带来了不少肉干和其他食物慰劳他们,这样的激励让大家都很有干劲,却让严烨打猎的心思越发坚定了起来。
木屋的建筑过程比他想象中还要简单得多,其实只要有足够的螺栓、铁钉、角钢等材料,以他们这个队自己的能力建筑起来也毫无困难。
为了证明这一点,当道路一路修整到望城坡这边,很多人变得无所事事起来之后,严烨专门回去向吴建伟申请了更多的物资,然后带着自己的部下按照之前看到的步骤,在距离不远的地方找了一棵合适的巨树,自己设计,自己搭建,花费了一天的时间建起了一个距离地面七米多高、面积接近十五平米的平台,在上面建了一问牢固的小屋,并且用在周围找到的蔓藤编织了一座吊桥,把它和另外一座木屋连接了起来。
三天时间完成了从北木城到望城坡四公里的碎石小路,并且把道路两侧砍伐了一番,扩大了视野,然后完成了四层加起来六十多平米的树屋,因为吸取了之前那个中继站的经验,设计上更合理,面积也更大,这让前来验收的联盟高层们都感到十分满意。
张晓舟特意开了一个简单的表彰会,把他们作为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