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洋桥破浪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220988
  • 作      者:
    作者:许福元|责编:张平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洋桥破浪》描写了一百年前中国北方一个较大的水利工程——位于北京顺义的苏庄洋桥的建设过程。苏庄闸桥的兴废几乎就是一段历史兴亡的缩影。

《洋桥破浪》以史料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以人叙事,以事彰人。本书具有丰富的资料性和极强的可读性。

 



展开
作者简介

 许福元,笔名星白,别号临河居士。1946年生,北京顺义临河村人。北京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

    主要出版作品有:诗集《早春》;小说集《半夏》《仲秋》《惊蛰》;散文集《瑞冬》;游记《印象美国三十天》;长篇小说《洋桥破浪》等。另有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小说林》《小说月刊》《星火》《当代小说》《飞天》《大家》等期刊。

    短篇小说《香火地》《娘亲舅大》分获2011年、2013年“首都五一文学奖”一等奖。小说《卷毛活》获首届浩然文学奖短篇小说一等奖。多篇作品被收入各种选本。散文《盲人玫瑰》等被选入中学生语文课外教材,小说《吊炕》《栗子•立子》等被列为高考模拟试题。


展开
内容介绍
长篇小说《洋桥破浪》描写了一百年前中国北方一个较大的水利工程——位于北京顺义的苏庄洋桥的建设过程。 苏庄闸桥的兴废几乎就是一段历史兴亡的缩影,当时许多政界高层人士牵扯其中。从县知事到村正村副,从乡绅到贫民,从军阀到土匪,从清朝遗老到江湖术士,从外国洋行到出家僧人,无不卷入苏庄闸桥的盛衰荣辱之中。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民六大水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历史上灾害频仍。民国时期有一学者姚善友,著有《图书集成》一书。书中统计了在中国历史二千二百七十年间,发生旱灾一千三百九十二次,发生水灾一千六百二十一次,平均每年发生灾情一点三三次。这还不算风灾和蝗灾。由于中国的地形和气候关系,降雨量集中在夏、秋两季,所以时常江河泛滥,水患成灾。

1917年(民国六年)8月,河北境内天雨连绵,山洪暴涨。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潮白河六大河同时漫溢,发、决口数百余道,洪水横流,泛滥各地。京畿一带顷成泽国。受灾县达一百零三个、村庄一万九千余,田亩二十五万余顷被淹,被灾难民达六百余万人之众,中外骇异,叹为浩劫。

天津号称处九河下梢,受灾更甚。永定、大清、子牙、南运、北运、潮白六大河流所汇合,仅恃一线海河为尾闾。自前清二百余年,屡遭泛滥。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降至光绪、宣统,朝政吏治腐败,河堤日窳,河道日淤,终于酿成“民六”大灾。

民国六年的大水,怀柔、密云的山洪下泄,致潮白河水涨发,冲毁了顺义县李遂镇护河东堤,使原流入北运河的潮白之水,窜入箭杆河,交汇于苏庄,洪流直抵宝坻等县,然后辗转弯曲入海。史称潮白河“夺箭入海”。李遂镇河堤,原为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政时所建,在光绪三十年(1904)即溃岸南流。在民国元年又被冲毁过,潮白河在上游李遂镇附近决口后,河流改由箭杆河直达宝坻。清水不复下行至北运河达海河,任由永定河浑水流入海河。永定河含泥沙较多,素有“小黄河”之称,遂失其冲刷泥沙之效用。修复之后,民国四年又被冲毁。海河蒙其影响,外交使团以商业航务之关系,屡向政府交涉。于民国五年,由政府拨款三十万元交海河工程局特派督办修筑箭杆河堤,在李遂镇地方建设滚水坝。民国五年告竣,共耗经费七十余万,民国六年大水仍将该河堤冲溃无存。自李遂决口后,潮白外浅,下游淤高。以尽潮白河全量之水自建翎东注宝坻,久成潴水之湖。灾民集体赴京呼号请愿,要求治理箭杆河。

于是,熊希龄即受命于危难之际。

 

本小说之所以用“民六大水”开篇,正因为“民六大水”,当过国务总理及财政总长的熊希龄才挺而出山,救济灾民。正因为其救灾赈灾功勋卓著,当时民国政府才请熊希龄继而主持苏庄闸桥及新河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由此在顺义苏庄,才有了所谓建洋桥,开新河。“洋桥破浪”,亦成为顺义八景之一。可惜好景不长,终成遗梦。因此,开篇“民六大水”是本小说的一个引子。

 

第二章 总理出山

1917 年(民国六年)大水灾发生时,熊希龄正隐居天津,他的寓所小孟庄10 号自然也被洪水吞没了。

面对滔滔洪水,熊希龄摇头叹息,对夫人朱其慧说:“我们现在也成难民了, 还是双料难民,有家难回。”

“双料难民?家回不了啦?”熊夫人有些不解。

“刚才阅报,咱家乡沅州,正遭受兵灾,加上这水灾,可不是双料难民了吗?水灾是天灾,兵灾是人祸。我们何处去?”说毕,熊希龄揺头叹息,显得抑郁无奈。

朱其慧见丈夫很愁烦,于是宽慰道:“天灾里面,也定有人祸。我们还可以搬回北京,我们不是还有石驸马大街的宅子吗?”

“广东有孙中山的南政权,北京是北洋政府的政治中心,也是个是非之地。我所以隐居天津,当起寓公来,就是想不问政治,远离是非。我为官十余年,民国伊始,我又当过国务总理、财政总长,见识了军阀当政,政坛黑暗。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无力补天,只求慎独。如回北京,何能独处?”说毕又叹了一口气,“有家回不得,隐居又淹了窝。现在只能按你所说,暂回北京吧。还好,当初正是听你的,好孬买下了石驸马大街那所宅院。在天子脚下,难免身不由己卷了进去。”

熊希龄和朱其慧草草收拾了劫后余资,由家人熊五雇了辆灰骡车,车把式是老肖。老肖身着深蓝布褡裢,腰系褡包,内着白布小褂,翻两白袖于外。由津返京,火车因大水冲毁路基,暂停运行。

骡车要经武清,过廊坊,熊希龄对熊五和老肖说:“老五,肖把,尽量靠右北行,离潮白河、北运河越近越好。”

熊五用手一指:“再往右该掉水里了,一片汪洋,您还看得见老河影吗?”

朱其慧笑说:“你三哥在光绪三十二年,就去日本考察过浚河水利工程。这次回京,不光是逃难,他是有想法的。”

熊希龄听了,不由得点点头,还是夫人理解自己。本来嘛,他和朱其慧是以诗词唱和而喜结连理的。1906年4月,他随戴鸿慈、端方一行五大臣出洋考察回来,11月份即去了日本,外国那疏浚河道的经验、方法,足可学习借鉴。

一路上,难民络绎不绝,好一幅活生生灾民流离失所画图长卷。

时值七月,岁属初秋,头上骄阳,脚下泥泞。放眼望去,正在绣花红线蔫毛的玉米秧子在汤汤黄水中摇曳;高粱秆也不过露出水面三五片叶子,在阳光下亮着水锈。断断续续的河堤,不时从水中冒出,堤内堤外,已成水乡。水面上漂动着柴草末子及死猪烂狗,空气中弥散着溽热腐臭味道。

河坡岸边路上,灾民有推车的,挑担的,背包窝伞的。不时有披麻戴孝的,向空中撒纸钱的,跪在新坟土堆前号哭烧冥纸的。至于那些逃荒要饭的,总会向你伸出永不缩回的手。

骡车在难民队伍中走走停停,熊希龄亦下车步行。一时前边人群堵塞,骡车只好在原地停住。灰骡子尾巴一挑,屙出几泡粪蛋,立刻被两个黑瘦汉子抢了去,兜在怀里,为此两个人还发生争执。熊希龄很纳闷,问:“一泡牲口粪,你俩可抢什么?”两个人几乎同时说:“老爷,您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这泡骡子粪里,有没消化的高粱粒。用清水一泡,用笊篱一过,有正经粮食呢。掺上刺菜、猪毛菜、涝涝菜、仁英菜,能熬上一锅菜粥,够全家人吃上三天。”

熊希龄听了,顿时目瞪口呆。

这时,把式老肖从车上麻袋中拿出一大块豆饼,掰了掰,就手掌心塞到骡子嘴里。走骡走了大半天,也着实饿了。一小块豆饼从骡子嘴里掉在地上,一个干瘦老头忙向熊希龄作揖,弱弱地央求:“大人,我求求您,地下的豆饼,赏给我行吗?”

这一年熊希龄四十七岁,他望着看上去比自己父亲还要老的老者,不免悲从心来。忙搜索衣兜,摸出三块铜板递了过去。

老者却揺头:“一米度三关。现在等米下锅,等饭下肚。”又望着熊希龄长叹说,“不是民国了吗?民生,民生,草民怎么生活呀?”

熊希龄看着老者,顿时无言以对,然后说:“我熊秉三枉食民国俸禄了。我不敢保证让你们灾民吃饱,也要让你们吃个半饱。”

一路风尘辛酸,灰骡车到达北京石驸马大街本宅时,已是暮色四合。

只见石狮旁有两个小孩一个妇女,偎缩在墙角。朱其慧见大一点的男孩有四五岁,小一点的女孩也就有两三岁,都伏在那妇女身上睡着了,那妇女半敞着怀也好像睡着了。小女孩蓬乱的脑袋埋在女人的怀里,小嘴仍吮吸着母亲干瘪如空纸袋般的乳房。朱其慧以一个女人和医生的直觉,知道这两个孩子已永远失去了母亲。

熊希龄忙给北京红十字会打电话,又让石成负责将此事善终。朱其慧收留了这个小男孩与小女孩。朱其慧给男孩取名何生,女孩取名何静。

临别时,把式老肖仰着脸问熊希龄:“走了这一路,才知道您当过民国总理、财政总长。总理是大官,管不管灾民?您当过财长,能不能救救灾民?”

熊希龄一时怔在那里,无言以对,满脸愧色。



展开
目录

目录

001 / 前 言

 

001 / 第一章 民六大水

002 / 第二章 总理出山

008 / 第三章 顺直成立

013 / 第四章 任用罗斯

021 / 第五章 绑架测夫

025 / 第六章 解救人质

033 / 第七章 武装护卫

041 / 第八章 治标计划

047 / 第九章 财政支绌

054 / 第十章 民众请愿

060 / 第十一章 征地风波

068 / 第十二章 公开招标

077 / 第十三章 投标纠纷

084 / 第十四章 追逃名单

092 / 第十五章 土夫罢工

099 / 第十六章 顺臣哀泣

111 / 第十七章 烧窑风波

119 / 第十八章 孤山取石

127 / 第十九章 唐肯上书

132 / 第二十章 僧俗联名

139 / 第二十一章 牛山开石

146 / 第二十二章 罗斯请假

152 / 第二十三章 罗斯勘查

161 / 第二十四章 求加桥宽

168 / 第二十五章 请修渡桥

176 / 第二十六章 桂严上书

184 / 第二十七章 龙剑之争

191 / 第二十八章 兰亭偷工

198 / 第二十九章 直奉战争

206 / 第三十章 停战以后

214 / 第三十一章 会前之会

221 / 第三十二章 洋桥破浪

240 / 第三十三章 商贾云集

246 / 第三十四章 闸起闸落

252 / 第三十五章 请建石岸

262 / 第三十六章 商埠水雷

268 / 第三十七章 顺直自撤

276 / 第三十八章 面对攻讦

287 / 第三十九章 寒电修坝

298 / 第四十章 绍初索款

308 / 第四十一章 春风柳烟

315 / 第四十二章 水闸移交

328 / 第四十三章 挡坝兴工

336 / 第四十四章 河水撞村

349 / 第四十五章 春汛泄水

363 / 第四十六章 水闸启闭

376 / 第四十七章 顺义风物

409 / 第四十八章 洋桥遗梦

419 / 第四十九章 涛声回响

 

421 /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