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算极九章(数学高峰秦九韶)/小说系列/四川历史名人丛书
0.00     定价 ¥ 6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1164903
  • 作      者:
    作者:颜灼灼|责编:陈雪媛
  • 出 版 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颜灼灼,原名龚小莞,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厦门晚报》记者,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已出版古言悬疑小说《琼珠碎》《深宫谍影》,现言悬疑小说《真相》。

展开
内容介绍
秦九韶(1208—1268),南宋著名数学家,其著作《数书九章》概括了宋元时期数学的主要成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峰。 这部小说不仅描写了秦九韶呕心沥血创作《数书九章》的过程,还书写了其个人生活,在歌颂秦九韶对中国古代数学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展现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彰显了秦九韶的才学和风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四川巴州城。秦季槱立于城楼上,他身上的衣衫被冷风吹得猎猎作响。寒气砭人肌骨,他却长时间地站立着,一动也不动。

    “爹——”一名少年匆匆登上城楼,少年乃秦季槱的长子秦九良,年方十九,面容清秀,眉眼与父亲颇为相似。

    “如何?”秦季槱的声音透着焦灼。

    “已经动员城中百姓参与守城,所有愿效力者,即刻于城楼下集合。”秦九良答复。

    秦季槱询问秦九良愿参与守城的百姓共有多少人,需迅速清点人数,投入训练以迎敌。秦九良支支吾吾:“只晓得略有千人,具体是个什么数,却未曾数清。”

    不多时,城楼下黑压压地站满了人。秦季槱举目望去,除了青壮年,还有须发花白的长者,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兴元军士权兴等作乱,犯巴州,敌众我寡。身为巴州知州,他需严防死守,保住这岌岌可危的城池与城中百姓。可是不知守城百姓的具体人数,该如何分派任务?

    “爹,我有办法计算人数。”秦季槱正犯难,清朗的童音传来,一名唇红齿白、资质俊秀的男童跑到了他的面前,他是秦季槱的幼子、年仅十一岁的秦九韶。他从容沉稳,显露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请您先下令,三人一队列阵。”

    “难道你要从高处计数,有多少个三人一队?”秦九良摇头,“千余人,即便将三人看成一人也数不清。”

    “我只需知道剩下几人没有成队即可。”秦九韶似乎有十足的把握。

    秦季槱于是令城楼下的人依言照做。每三人一列,很快只剩下一人没有成列。

    接着秦九韶又请父亲让百姓五人排一队。

    秦九良困惑道:“为何如此?”秦季槱也感疑惑,但他知幼子天赋异禀,就照做了,很快百姓以五人为一队,发现有二人未成队。

秦九韶再次要求百姓七人排一队,这回秦九良面露不满之色:“小弟莫不是在开玩笑?” 

秦季槱亦微怒:“生死关头,岂可儿戏!”

    秦九韶却镇定以对:“此乃最后一次,请你们相信我。”

    城楼下众人七人一队,即罢。秦九韶只对着最后一排掠了一眼,见三人为余,便高声道:“共有一千一百〇二人。”

    秦九良怔了怔,问道:“那队形变换如此之快,我瞧着眼花缭乱,你是如何得出确切人数的?”

    “《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我的方法便是从那儿得来。”秦九韶解释,“我让百姓以三人、五人、七人分别列队,便是希望人数与三、五、七之倍数有关。当三人一队余一时,需要寻找一个符合条件的数,以三除之余一,但又是五、七之倍数,如此七十便符合。”

    他接着缓缓道来:“当五人一队余二时,以五除之余一,但又是三、七之倍数,二十一符合——”

    不待秦九韶说完,秦九良像是揪住他的差错一样打岔:“五人一队的结果是余二,你怎的说是‘以五除之余一’?”

    秦九韶朗声道:“二十一这个数乘余数二后,不就都满足了吗?”

    秦九良略作思索,恍然悟到:先找到以五除之余一,且是三、七倍数的二十一,再乘原本真正的余数二,这样便能保证余数不变了。他流露出惭愧的神情,放下身段,折服道:“我明白了,你让七人排一队,是要找出‘以七除之余一,但又是三、五之倍数’的那个数……”他一拍脑袋,“是十五!再以十五乘原余数三即可。”

    但惊喜过后,秦九良欲言又止,似乎谜题即将揭晓,但揭晓的那一刻又令他陷入了更深的困惑。

    秦九韶明白兄长所思,接着解释道:“我知兄长困惑,若人数只有百来人,那最终这个数便是七十,加之二十一乘二,再加之十五乘三,也不过一百五十七人。但兄长说略有千人,那必定要将此数加大,而加大的那个数,要以三、五、七共同除之,又不能再有别的余数,如此,这个数必是三、五、七相乘之数倍多。”

    秦九良这下彻底明白了:“三、五、七相乘为一百〇五,也就是说,一百〇五的数倍,再加上有余数的一百五十七人,达到了一千人数后便是精确的人数。”

    秦九韶点了点头:“不错,一百五十七,加之一百〇五乘九,总数便是一千一百〇二人。”

     “小弟聪慧过人,为兄自叹不如。”秦九良由衷道。

    秦九韶却有些沮丧地摇了摇头:“我只懂用算术点兵,却不懂以算术退敌。我翻遍了《孙子算经》,也找不到可借鉴之法,无法为爹爹排忧解难。” 

    秦九良将一只手轻搭在他的肩上,动作满含鼓励和期待:“以你的聪明才智,只需多加学习历练,将来定能自创算法,不光为爹爹排忧解难,还可为国为民效力。”

    秦九韶眼神坚定地望着兄长,重重点了点头。

    这是秦九韶与兄长的最后一次对话。那之后,秦季槱带着秦九良引兵三战叛军,城内百姓亦誓死守城,却终究难逃兵败城破的命运,秦九良战死沙场。叛军进城后烧杀抢掠,百姓逃亡途中,最疼爱秦九韶的祖母和秦九良的新婚妻子惨遭杀戮身亡。很长一段时间,秦九韶频频为梦魇所折磨,梦中的巴州城内火光冲天、尸殍遍地,妇幼哭喊呼救。祖母、兄长和嫂子躺在地上,浑身是血,奄奄一息,他匍匐前行,拼尽全身气力向他们靠近。一柄长刀当头劈下,眼前人头落地,鲜血喷涌……他惊叫着从梦中醒来,额汗涔涔,在黑暗中拥被而坐,满腔惨痛无从排遣。


    嘉定十五年(1222),临安城外吴山脚下。北风卷地白草折,雪片如鹅毛、似棉絮从天际漫舞而下,万物皆晶莹。一名少年独立于雪中,那少年便是秦九韶,十四岁的他,已长成玉面剑眉、俏目隆鼻的翩翩美少年。人称“隐君子”的陈元靓结庐于此,秦九韶慕名而来,叩门却无人应答,他只得在小宅院外等候。天色渐暗,风、雪愈来愈大,朔风劲扑,大雪纷飞下,他身上的斗篷、风帽已全为落雪掩去,变成一片粉白。地上的积雪越来越厚,人也逐渐陷于积雪之中,但他仍不愿离开,唯有搓着手跺着脚,勉强抵御寒冷的侵袭。

    一阵“嘚嘚”的蹄声从远处传来,打破了山野的沉寂,夹带着“隆隆”的车轮滚动声。一辆缓缓驶来的驴车上,坐着个二十来岁光景的男子,他身穿蓝绸子棉袍,披着白色的棉披风,清雅俊逸。车子到了秦九韶跟前,男子跳下车来,他有些诧异地望着变成了“雪人”的秦九韶。

    “先生可是‘隐君子’陈元靓?”秦九韶当先询问。

    “正是。”男子答道。

    秦九韶当即拜倒在地,口中高呼:“听闻先生精通算术,恳请先生收在下为学生!”

    陈元靓先是为这举动吃了一惊,继而上前将他扶起道:“外头风雪大,有什么话,进屋说。”

    他领着秦九韶进了那宅院,两人抖落身上的积雪,在书斋内的交椅落座。秦九韶环顾四周,墙角有一个方形的大书柜,柜门对开,内部有分格,装满字画卷轴和各种书籍,桌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桌案后有一扇屏风,以山水画装饰,好一间雅室。

    陈元靓亲手煮汤点茶,请秦九韶品茗。茶汤清淡,宛若碧玉,秦九韶啜饮一口,赞道:“香如幽兰,甘醇可口。今日有幸得见先生,文人雅士之风实令人钦慕。”

    陈元靓面露微笑:“你从何而来,为何要学习算术?”

   “在下名秦九韶,字道古,普州人士。家父乃工部郎中秦季槱。”秦九韶自报家门。当年巴州城破,亲人丧命,秦季槱带着幸存的妻子与幼子辗转抵达都城临安,后被任命为工部郎中。“区区不才,自幼蒙祖母垂爱,聘请普州很有学问的先生汝佾,为在下授业,训导德行。后随祖母、母亲北上巴州,与知军州事的父亲及兄长团聚。临行前,汝先生赠予在下其收藏的《孙子算经》。在下痴迷其中,但惭愧的是,虽通读《孙子算经》,却只懂用算术点兵,而不懂如何以算术备战抗敌。”

    “你想以算术备战抗敌?”陈元靓略微讶然,暗暗打量秦九韶,这通体俊雅书生的气质,全然不似能行军作战之人,“先说说,你是如何用算术点兵的。”

    秦九韶于是将当年巴州的战乱,以及他如何清点守城百姓人数,细细向陈元靓道来。回忆伤痛的往事,仿若心口的伤疤再次被揭开,鲜血淋漓,亲人惨遭杀戮的惨痛,令他再度悲愤难当,眼眶泛红。

    陈元靓了然叹气:“我有所耳闻,当年权兴等作乱犯多城,劫财杀戮,百姓遭殃。后来幸得朝廷增派援军,平定了叛乱。令兄英勇杀敌,战死沙场,可敬可佩。”

   “在下一直牢记兄长的鼓励之语,但在下愚陋,需高人指点。自创算法,为时尚早。如能先习得可供借鉴的备战抗敌算法,将来再遇战事,便可派上用场,为国效力。”秦九韶言辞恳切,“先生美名远播,与家父往来的许多名人学士,皆夸先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尤其精研算术。望先生成全在下的心愿!”

    陈元靓微微摇头,秦九韶以为他拒绝,脸色瞬间发白。但陈元靓只是说道:“你倒懂用算术点兵,那算法来自《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题。我且问你,你在巴州计算守城百姓的具体人数时,让百姓以三人、五人、七人分别列队,人数与三、五、七之倍数有关,最终算出总人数为一千一百〇二人。但假如当时愿参与守城的百姓并非略有千人,而是在十万人以上,你能用同样的算法计算出确切人数吗?”

    秦九韶微微一怔,随即明白过来:“十万人,人数太多,倍数太大,用同样的算法,行不通。”

    “可有其他可行之解法?”陈元靓又问道。

     秦九韶赧然:“并无解法,还请先生指点。”

    “我亦无解。数学博大精深,即便是有极度高超智慧的前人,也只能参透其中的些许奥妙。我虽研读过不少算术著作,但自认只能汲取成果,无法超越。”陈元靓坦然道,“你将来能否超越,要看个人造化。算术和道,其实是一体的,《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由道生,而世间万物皆与算术相关。虽如今许多士大夫轻视算术,称之为‘九九贱技’,但早在周朝,算术便属于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你要利用算术为国效力,可以做的,远不止备战抗敌。学算术,最根本的目的是应用,国计民生,包纳广泛。你需多方涉猎,倘能触类旁通,则天下之能事毕矣。”

    陈元靓说罢,抬手指了指那方形的大书柜:“我这书柜中,除了《孙子算经》外,还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五曹算经》《缉古算经》等历朝历代的算术著作,其中《九章算术》是最重要的一部,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共包含了二百四十六道应用问题及其解法,涉及秦、汉之前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算术内容极其广泛,且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你若有兴趣,这部书便借予你。日后可经常到我这儿来,遇到不明白的,我们共同探讨。”

    秦九韶霍然起身,神色显得十分激动:“如此说来,先生是答应收在下为学生了?”

    陈元靓含笑道:“收学生谈不上,我尚不够资格,只能是稍加指点。”

    秦九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他重重磕头。

    陈元靓倒也不再推却老师之名,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便留秦九韶在此住宿。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001

第二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029

第三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057

第四章  只愿君心似我心……086

第五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107

第六章  醉卧沙场君莫笑……135

第七章  吾辈岂是蓬蒿人……159

第八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191

第九章  奈何明月照沟渠……219

第十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238

补  记……26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