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似风似梦似你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459060
  • 作      者:
    作者:北风三百里|责编:张倩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热播电视剧《昔有琉璃瓦》原著作者北风三百里最新作品! 这是一本写“小人物”的书,作者以一名记者的口吻,记录着他们在这个时代的困惑与坚持。 这也是一本写“我”的书。它记录了这些年来,作者的挣扎、困惑和不妥协。
展开
作者简介
北风三百里,生于北方,四处游荡。
澳洲working holiday半旅半工中,下一个目标是去看非洲动物大迁徙与赫尔辛基的极光。
我周游世界,把听到的故事讲与世人听。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了多篇北风三百里撰写的人气短篇故事合集。 本文设定别致,文笔扎实,宣扬传统文化,符合读者阅读兴趣;文章剧情引人入胜,情感描写十分细腻动人。故事里的青涩懵懂的情感,对文化传统的敬仰,年轻人的迷茫、奋斗……都是这本短篇故事合集里的珍藏。
展开
精彩书摘
少年多无畏
【一】
邵雪出生那天,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得到消息的时候,邵爸爸正坐在故宫的钟表修复室里给一座康熙年间的古钟除锈。镏金的钟饰,被岁月斑驳出片片铜绿。门外传来一阵喧哗,木器组的同事带着一身风雪冲进了屋子。
“邵老师,你妻子生了个丫头!”
邵华一下慌了神,锉刀拿捏不住力道,险些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一旁的老师傅看了他一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慌什么!准你一天假,快回去看看母女。”
邵华匆匆道了谢,披上棉衣便和同事冲进了门外茫茫的风雪中。屋子里还有个男人,中山装,戴眼镜,膝头坐了个小男孩。男孩手里握着报废的钟表齿轮,回过头问爸爸:
“邵叔叔去做什么?”
男人温和地笑笑,在他耳边轻声说:“你不是一直想要个小妹妹吗?邵叔叔帮你找了一个。”
一个月后,两岁的郑素年在故宫职工宿舍里看到了才满月的邵雪。出生没多久的小婴儿,哭得一张脸皱在一起,搅得一向好静的父母心烦意乱。素年手脚并用地爬上小邵雪的床,瞪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望着她。
他看小邵雪,小邵雪也看他。素年伸出小手擦掉小妹妹的眼泪。
“妹妹不要哭,哥哥去给你拿奶瓶。”
邵雪抬起小小的手,紧紧握住素年的食指,两个小孩咯咯地笑起来,反倒是一旁的大人一头雾水。
【二】
故宫门前又扫了几次雪,后花园的折柳又抽了几次新芽,邵雪和郑素年就在这尊贵气派的故宫里长大了。
他们住在故宫西侧,透过侧窗可以看见气派的角楼。冬天下了雪,他们的父母骑着自行车穿过笔直的甬道去上班,后座上的孩子被家里的老人裹成了两个粽子,稍大一点那个是素年,稍小一点那个是邵雪。再后来,他们都长大了一点,两条腿刚够着脚踏板,就歪歪扭扭地骑车上路了。
那个年代的北京还没那么多汽车。他们时常在清晨的薄雾中出发,穿过纵横的胡同,伴着嘹亮的鸟叫声,抵达故宫朱红色的大门。
宫门一道道地打开,镏金的门钉点亮了寂静的宫殿。人们只是远远地观望着这座气派的宫殿,隔着朱红的高墙,隔着流淌的金水河,就好像几百年来的百姓那样,即使里面早已没了帝王。但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喜欢参观这里,只太和殿门前的两只青铜狮子就能“谋杀”他们几十张胶卷。
邵雪总喜欢问:“素年哥,他们是哪儿来的啊?”
郑素年那时也才是个小学生,看见金头发的就说是从美国来的,看见红头发的就说是从俄国来的。直到后来邵雪也上了英文课,抱着小书包“噔噔噔”跑到高大的外国友人面前大声问好,还询问起他们的来处。 外国友人受宠若惊。粉雕玉琢的东方小娃娃,扎了个冲天的羊角辫,奶声奶气地说着他们的语言。一个英俊的外国男人蹲下身和邵雪平视,对待她的样子就像对待一位与他平等的女士:
“We come from Denmark.”(我们来自丹麦。)
邵雪才学英文不久,背下的国家名字,一只手数得过来,遑论丹麦这样甚少提及的北欧国家。但她喜欢这男人对她的方式,于是冲他灿烂一笑,笑得很像年画里的抱鱼娃娃。
也就是从那时起,邵雪开始『童憬外面的世界。
她和素年爬到景山看落日。落日如火,烧红了暮色中的北京城。她的目光穿过太和殿前三万平方米的广场,穿过偌大的北京,落在了一个郑素年根本看不见的地方。
“素年哥,你说那边是什么啊?”
“是海吧!”
“那海那边呢?”
郑素年轻轻摇了摇头。那是他的父辈都没有去过的地方,他或许也不会抵达。邵雪喜欢看远处,他却喜欢盯着一个地方,看到很深很深。
他去找瓷器组的师傅玩,师傅给他一个从潘家园买回来的鼻烟壶。民国破落人家的旧玩意儿,没什么修的价值,纯粹图个彩绘好看。他当个宝贝似的带回家里,一点点地把缺口补好,拿父亲的颜料调出相当的颜色,修得和新的无异。
他拿去给瓷器师傅看,老人戴着眼镜细细检查,竟看不出什么破绽。
他又把鼻烟壶下面的小字指给师傅看。匠人的名字刻在底部,很好听,像个读书人。他说:“民国时有文化的人,怎么会去做工匠呢?
“所以这鼻烟壶,不是工匠做的。这是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做了送给心上人的。那年头好人家的女孩不用这个,他喜欢的是个风尘女子。”
一旁的邵雪听得傻了眼。小小一个鼻烟壶,他却能看出这么多门道来。时间一久,郑素年和那些文物越发灵I生相通,手一握,看一看,年代质地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邵雪和他逛潘家园,听他在自己耳边说:“这个盘子仿得太假,宫窑烧出来的不是这个质感;那块扳指是真货,八成是破落的八旗子弟变卖的家底。”
邵雪出生那年,她爸爸在修复室的院子里栽了棵杏树。杏树抽了新芽,两个小小的少年对未来,也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
P2-5
展开
目录
匠人志
少年多无畏
从此梨花亦相识
岁月影中老
处处吻
你是心上沉沉一卷诗
桐香满故里
吻光
慢慢一生
十六岁的月亮
江流
微尘录
林海白鹿
旧林归
北电单机爱情故事
在世界尽头相遇
记者手记
闪光的尘埃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