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代文艺评论家李云雷的中短篇小说集,各篇内容是贯通的,同样是以一个农村少年为主体、为视角,描绘了众多呼之欲出的乡村人物形象,有少年的至亲、乡邻、儿时的小伙伴等等,他们或风云一时,或沉默隐忍,或坚守乡土,或远走他乡……作者以一个骑着自行车在田野里穿行的少年的目光,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在经历巨变的中国乡村生活图景,为读者一一呈现。
双曲线
那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女生,我从来没有跟她说过话,现在也记不起她的名字了,但印象却特别深刻。她家住在我们县城西北边,好像是哪个部门的家属院。她上学总是骑一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每次都是在上课铃响的时候匆匆走进教室,在座位上坐下。她们班的教室在我们后面,我坐在靠窗的位置,隔着很远的距离,却可以看到她翩然来去的身影。她似乎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下课后也很少到教室外面去,只有到了课间操的时候,她才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在操场上列队,做操,然后再安安静静地走回去。她的衣服也穿得很雅致、漂亮,那时候夏天阳光强烈时,我们那里的人还很少打伞,她是我看到的第一个在晴天打伞的女孩。那时候在我们的意识中,雨伞似乎只是防雨的,只有下雨的时候才会打伞,看到有人在大晴天打伞,难免会感到惊异。
那是一天中午,快上课的时候,我正站在操场边的白杨树下,遥遥看到了一个女孩从东南方向,穿过我们学校的小门,撑着一把伞缓缓走了过来。一开始我没有认出来是谁,直到她走到操场中间的时候,才慢慢认清了。最初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女孩,肩头依着一把天堂伞,袅袅婷婷地从远处走来,那天她穿的是一件白色碎花长裙,正午的阳光洒落在她身上,亮闪闪的,像是环绕着一圈光晕。她走过操场边那一排白杨树,阳光和阴影斑驳交错,不停地打落在她的伞上,她的长裙上,她的身影上。她安静地走着,步子很小,像是怕惊扰了这个静谧的世界。从白杨树的阴影走出来,在直射的阳光勾勒下,她的身影更清晰了,她一直低着头,走到操场中间的时候,突然抬起头,向这个方向望了一眼,我不知道她是否看到了我,但是我却看出了是她。她的眼睛很美,那天的阳光很强,她细眯着眼,有点烟视媚行的感觉,她只看了一眼,又低下了头。我看着她从远处一步步走来,内心突然涌现出了一种温柔的情感,仿佛看到了这世间最美的画面。
现在说起来似乎很可笑,我对这个女生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她长得美,而是因为她学习好。那时候在学校里,成绩是很重要的,老师和家长都很看重,而她的成绩在我们学校总是名列前茅。那时候我的学习也很不错,偶尔会考到全校第一名,而我考第二名的时候,第一名就会是她。我最初知道她的名字,也是在学校的成绩排名中。现在想想,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很在乎名次的人,但那时候我很上进,要做一件事总想做到最好,在学习上也是如此,总想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而那时候的衡量标准也很单一,就是看学习成绩,所以考第二名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会很苦恼,又憋着一股劲,想着一定要赶超上去。我不知道那个女生是否也是同样的心理,但是这次我超过了她,下次她又超过了我,两个人形成了一种彼此较劲的交错局面。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她,但在心中却暗暗将她当作了对手。有一天上课间操,我们班一个男生偷偷告诉我:“你看,那就是考全校第一的谁谁谁。”我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第一次注意到了这个女生,当时她正和另一个女生说悄悄话,嘴角弯起,微微笑着,向我们这边瞥了一眼,像是在偷看我们。很快两个女生跑了起来,一个追着另一个跑了几步,彼此打闹,咯咯地笑着。后来她们又停下来,两个人拉着手,走回了教室。
在那之后,我时常在校园看到这个女生,但我们从来没有正式认识过,也没有说过话。有时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会有一瞬间的眼神交错,我看到了她,她似乎也知道我是谁,但是我们的眼神一碰,却又各自躲开了,两个人没有搭讪,没有寒暄,似乎也没有结识的愿望,而停留在似熟非熟的状态。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我们心里都很关注对方,也知道对方是谁,但却故意表露出一种毫不在意的样子来。之所以如此,我觉得跟我们学校的风气有关,也与我们的性格和心理有关。那时候我们学校的风气很保守,男生和女生之间很少说话,跟外班的女生就更少接触了。我有点内向,而她看上去也是一个腼腆的女孩,很矜持,很少会主动跟人说话。在心理上呢,我们两个似乎都有那么一点骄傲,内心似乎在较着一股劲,不说话似乎表明了一种态度,其中既有轻蔑,又有挑战,那意思仿佛是在说,哼,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让我们来比试一下吧。但是其中似乎又包含着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好像我们不必交流,瞥一眼,就可以看出对方是超一流高手,那么隔着一段距离互相欣赏,远远地看到就好了,也不必走近彼此。
我们最接近相识的一次,是一个下雨天。那天下了课,我提着暖水瓶到水房去打水,在教室东侧的那条小路上向北走,路的南侧有一排白杨树,雨滴打在树叶上啪啪地响,地上的落叶铺在石板路上,有点湿滑,我小心地向前走着。正在这时,我看到这个女孩从最后一排教室那里突然出现,骑着自行车迎面向我而来,她穿着一件带红色斑点的透明雨衣,在石板路上慢慢骑着,自行车咯噔咯噔地响。在离我大约二十米的路上,她脚下一滑,车子向左一偏,摔在了地上,但是她很灵巧,人跳了下来,没有摔倒。我看到了,连忙快跑几步,想要去帮她扶起车子。不过在我快要赶到的时候,她已经飞快地扶起自行车,我来不及放下暖水瓶,就见她推起车子向西一转,向她们教室的方向走去了。在她向西转的时候,还冲我点了一下头,那意思似乎是在说,她知道我赶来是要帮她,表示感谢,但又似乎是说她不是一个弱者,不需要让我帮助。我在那里愣了一下,看着她将车子闸在教室前面,一转身,走进了她们班教室,那件带红色斑点的雨衣像一只蝴蝶,一闪就不见了。
这差不多就是我对这个女生的所有印象了,毕业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随着时间的冲刷,我对她的印象也越来越模糊,几乎想不起有这么一个人了。在我隐约的感觉中,想起她似乎只能想到一个画面,那就是她在风雨中骑自行车的样子,她低着头,头发几乎遮住了整个面孔,耳边似乎还有沙沙的雨声。我也不知道这个画面从何而来,那仿佛是一幅印象派的画,或者是梦境中的某个场景,她的脸被遮住,似乎是记忆模糊的一种补偿机制,整幅画面隐隐约约,似见不见,渐淡渐远。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多人都是这样,还没有来得及相识,就永远消失了,他或她留给我们的印象随着时光流逝,越来越浅,越来越淡,到最后几乎消失不见。
我之所以还记得这个女生,是由于我们班的那个男生。毕业之后,我到外地上大学,很少再跟中学的同学见面,每次只有回家的时候才能见到他,有时一两年,有时三四年,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个男生在分班之前,跟那个女生是同一个班的,所以也会参加他们那个班的同学聚会。每次我见到这个男生时,他都会跟我谈到那个女生,并且跟我说,那个女生每一次见到他,也都会问起我。这让我很奇怪,我不知道这个女生谈到我,只是简单地跟他寒暄,还是确实对我有某种关注。但是在客观上却形成了一种很奇怪的效果,似乎我们虽然毕业很久了,但仍然延续着那种对手关系,隔着不同的时空,我们仍然惺惺相惜,又有一种隐隐的关切,或者是莫名的敌意?我也说不清楚,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那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
“你们班的那个谁,后来考上了什么学校?”
“考上了U大。”
“他学的是什么专业?”
“学的是外语。”
“哦。”
“你怎么这么关心他?”
“就是随便问问。”
“我这儿有他的地址,我抄给你吧。”
“好的。”
听着这个男生的转述,我在脑海中补充着他们交谈的画面,想象着那个女生的形象。这个男生还跟我打趣,说你小子可以呀,还有人在心中惦记你,那么漂亮的姑娘,还不快去追?不过他跟我说这番话的时候,已是半年之后了,那个女生有我的通信地址,但是她一直没有跟我联系。我也从这个同学那里,抄下了她的通信地址和宿舍电话。那个时候,我们都还没有手机,最常用的联系方式就是通信。在我们学校,学生宿舍都没有安装电话,每个宿舍楼只有一部公用电话,每到有电话的时候,宿管阿姨就在楼道里大声喊,哪个宿舍的谁谁谁,快来接电话!每到周末,打电话的就在楼道口排成了长龙。
......
暑假作业 001
草莓的滋味 025
坏孩子的天使 048
流水与星空 069
我与新娘的一天 089
到姐姐家去 108
铁匠的女儿 127
荒废的宅院 146
杏花与篮球 165
双曲线 189
法伦斯泰尔 208
谁持彩练当空舞 226
风吹麦浪 245
富贵不能淫 265
两个沉默的人 284
母亲与菩萨 303
跋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