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牛村——红军入从江第一村
石玉和
长牛村位于从江县西南部月亮山区深处,地处黔东南州从江县与黔南州荔波县的交界处,是一个“鸡啼两省闻,蛙呜三地州”①的交界地带。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地区,交通闭塞,山高林密,这里的人们几乎与世隔绝。这里世代居住着苗族同胞,一直延续着“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养鸭为油盐”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这里人们朴实、简单、厚道的性格,就像这里的大山一样。
苗语称水为“污”,称大森林里流出来的山泉为“牛”。污牛河就是发源于这里,然后流出大山,流进都柳江,一直流入大海。因其源远流长,而得名长牛。长牛与红七军之间还有一段像污牛河一样源远流长的故事。
1930年4月底,红七军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先后到达荔波县的板寨村,史称“板寨会师”。红七军前委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内容有:其一,对贵州南部的荔波、榕江、下江三县国民党黔军的兵力驻防、军需囤积、物资供应等情况进行研究、判断;其二,贵州军阀王家烈与湖南军阀因为争夺地盘在湘黔边界发生战争,王家烈的主力全部调到前线,此时,贵州东南部重镇古州(今榕江县城)兵力薄弱,形同一座空城,这是干载难逢的好战机;其三,古州除了有大量的粮草、武器弹药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台无线电台和几门迫击炮,这些止足红军的急需品。会议最后决定:红七军快速穿越人烟稀少的大苗山,长途奔袭土家烈囤积军需物资的后勤基地榕江。于是军部决定兵进大苗山,(月亮山),突袭古州城。此次军事行动的意义,一是落实党中央“向外发展,扩大影响”的指示精神;二足为红匕军补充军需补给,蓄积革命力量。于是红七军由板寨取道佳荣,秘密进入大苗山腹地。1930年4月26日傍晚,红七军总指挥李明瑞、军长张云逸率领第一纵队1600多人由荔波县佳荣镇拉易村进入从江县加鸠镇的K牛村。从此,红色革命火种第一次播撒到从江大地,长牛村成为红军进入黔东南的第一站、第一村。
当地村民世代居住在这大山深处,一.卜子冒出这么多的“故丢”(汉族),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共妻”的反动宣传,全村男女老少都锁上门,逃到山高林密的山里去了。红军进寨后,不见一个人影,整个苗寨空空荡荡、一片寂静。军政部迅速宣布几条纪律:第一,不论门锁还是不锁,一律不允许进入百姓家中;第二,未经主人同意,不能随意动用老百姓的东西。由于部队离开根据地己久,且长时间活动在人迹稀少的黔桂边界山区,部队己断粮多日。在这茫茫的原始森林中,地广人稀,老百姓全部进山躲藏,不肯露面,就是有钱也无处买粮啊。正好队伍中有两位苗族向导,他们向山里喊话:“巴洛、巴又,迷洛、迷又,美空些哦,掰马嗲‘丢把’,掰马害美,美老寨哦。”(意思是:大伯、大叔,大婶、大妈,你们别害怕,我们不是坏客家,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你们回家来吧。)其实有几个胆大的苗族汉子并没走远,他们就躲在寨子后面山上的密林里。过了一阵,果真有几个老汉小心翼翼地从林子里走出来。两个苗族向导慢慢地走近他们,经过一番交流之后,苗族同胞还是将信将疑,两名向导便带着两个老汉来到红军首长跟前。红军首长说:“老乡们,你们别害怕。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我们是红军。”然后由那两位向导一字一句地向苗胞翻译,苗族老汉一边听,一边似懂非懂地点头示意。在与红军交谈的同时,他们也一直用心留意周边这些汉人的‘举‘动,看看有没有加害自己的举动。当他们看到门上的锁没有被撬动的痕迹,又看到米不及上锁的门也没有推动的迹象,这下他们开始相信翻译的话了。在首长的指示下,两名向导便将部队缺粮,并打算向苗胞买粮的事与苗族老汉王老高沟通。他沉思了一会,才向山上喊话。过了一阵,人们才陆陆续续从山上下来。王老高交代一番后,大家纷纷把家里的米、园里的菜一起送过来。红军战士~用米斗量着,老乡们送来的青菜也估足重量,当即按照市价现场付清东毫(货款)。当夜,红军战士就在苗民屋檐下或稍为宽敞的草坪地上或村边的大树下宿营。整个山寨依然那么宁静,好像不曾有大队人马驻扎一样。王老高等人通过观察后,才完全相信红军是“丢务”(好汉人),不是“丢把”(坏汉人)。在他们的印象中,自古兵匪一家,以前的“丢把”一到苗寨就烧杀抢掠,欺男霸女,做尽坏事。这支军队却大不相同,这样的军队从未见过。
第二天,两名向导又找到王老高等几位老人,把红军要去榕江的事告诉王老高,并要求他们找几个年轻人带路。经过一番动员,终于有几个青年出来答应给红军带路。一路上,因为语言不通,大家也没怎么交谈。他们中有的手握长长的砍刀披荆斩棘、砍树搭桥,有的就帮助红军战士分担行李。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红军送到离榕江县城十多千米远的腊酉村,为红军胜利攻克古州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红七军在长牛村仅待了一夜的时间。因为语言不通,红军没有讲太多、太深奥的革命道理,但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