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从夏天开始
故事开始于公元一五年(辽天庆五年)夏天。
这是个过于凉爽的夏季。位于大辽国中部的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天义镇西南),农历四月中旬了,街道两旁的杨柳树才有丝绿意。而往年的这个时候,城内城外早已一片郁郁葱葱。
故事的主人公耶律大石,一人一骑风尘仆仆地来到中京城外。他站在宽大的护城河边,仰望对面高大的京城门楼,感慨万千。时间过得太快了,离他中京国子监师满告别这座皇都转眼已经五年。他轻抚身边一棵刚吐出嫩绿新芽的杨树,一股暖意从心底弥漫开来。他刚从千里之外的混同江边而来。那里经过宁江州、初河店两场大仗,断壁残垣、民生凋敝,路途所见所闻,使他虽身处夏天,心底却寒意彻骨。更令他触目惊心的是:江对岸的女真人,在一种被称为“猛安谋克”的兵制下,已经全民皆兵.正在积极备战,秣马厉兵、枕戈待旦。而大辽国这边,却看不到一丝整军备战的迹象。大辽国就像一头昏睡的大象,仍沉浸在梦境中。
耶律大石这次来中京,是准备参加即将举行的大辽国科举考试的。他想利用这次考试的机会,干一件惊天大事。他要给大辽国这头沉睡的大象迎头一击。结果无非有二:一是将昏睡的大象击醒,二是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耶律大石已将个人的命运与风雨飘摇的大辽国命脉紧紧捆绑在一起。 这是一次惊心动魄又充满戏剧性的科考。
先从两个人的相遇说起。
耶律大石与萧塔不烟,这两个本来并不相干的人,在这次考试中相遇。后来,他们成为扬名中亚的西辽王朝的开国皇帝和皇后。
这次考场相遇却缘于一场阴谋。耶律大石要利用这次考试的机会.向当朝权臣萧奉先发难。萧塔不烟是萧奉先的宝贝女儿。她名义上也是来参加科考的,实际上是奉父命来监视耶律大石的。
耶律大石这年二十九岁。除姓名外,他还有个字——重德。可见契丹人在文化及习俗上,与北宋王朝的汉人多么相近。《辽史》记载耶律大石通晓汉文及契丹文字,善骑射。论上去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祖上凭一张三百斤铁弓追随太祖博取功名。但到他这一代.已经沦为市井贫民,三百斤铁弓倒是传下来了,但已沦为他打猎谋生的工具。他生于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早年由于生活艰辛.流落到辽南京(今北京市)街头以砍柴和贩卖兽皮为生。与曾经织席贩履,自称汉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的刘备相似,已近而立之年仍孑然一身的耶律大石,立志国难不除誓不成家。不过,他这次选定的对手太过强大。他要以平民之身公然上书弹劾大辽国当朝北枢密院枢密使萧奉先。
辽朝北枢密院是个很奇葩的机构。《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北面朝官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辽朝还有个南枢密院。理论上说,北枢密院专管契丹人事务,包括兵马、官衙等。南枢密院负责管理南人(除契丹人以外的汉、回鹘等民族)事务。但北枢密院还负责管理南枢密院。北院枢密使这个官职的职责,大致类似于北宋朝廷的左右丞相职责之合。北院枢密使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个权倾朝野的职位。
实话说,耶律大石弹劾萧奉先,不啻自残之举,类似于鳍量级跆拳道选手叫板重量级选手,胜算几乎为零。因为二者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老谋深算的萧奉先为人处事一贯谨慎。他整天围着天祚帝转。天祚帝想出去散心,他便在朝堂上奏请皇帝出游;天祚帝想吃头鱼宴,他便奏请皇帝移驾混同江。他把天祚帝伺候得舒舒服服。对于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叛逆举子耶律大石,萧奉先倒显得耐心十足。他派女儿萧塔不烟去考场监视耶律大石,以便第一时间掌握这个狂妄之徒的动向。他又委派耶律大石的莫逆之交耶律俊在考场之外严密监视耶律大石的一举一动。一旦耶律大石胆敢在考场上当众闹事,便即刻拘捕交送有司严惩。他为笼络人心,还提升了耶律俊的官职,从北枢密院的一个普通刀笔小吏。提升为签书北院枢密使。这是个有职级的官职,类似于北宋朝廷中书省专门写奏章的六品文官。 派耶律大石的密友去监视他,缘于他的密友出卖了他。耶律俊向萧奉先告密说:“有一个名字叫耶律大石的叛逆举子,在公开场合妄议朝廷,还胆敢对萧大人出言不逊!”
事情要从耶律大石千里迢迢从混同江边来到中京的那天说起。事先耶律大石给他在中京的朋友耶律俊捎过口信,说他要来中京赶考。耶律俊一连几天到城外迎候耶律大石。这天两个人还真在城外的护城河边相遇了。挚友五年后相见,道不尽离别之苦。耶律俊亲自替好友牵马,请耶律大石到中京城内一家著名的酒肆喝酒。
P5-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