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历,最早始于夏朝,依各种花的开落以定岁时。通常按月份述之,又称“花月令”。本书脱胎于明代程羽文的《清闲供·花历》,并据现代气候和人们的认知习惯加以调整。
寻芳千年诗词,趣谈四时花事:
花:24种时令花卉
诗:700首古诗词
画:114幅古画名作
事:1200个历史典故、名人趣事
赠送精美《九九消寒图》
花姿·花语·花事 唯美·实用·有趣
探寻花令背后的意蕴,再现古代生活图景
★ 花历,最早始于夏朝,依各种花的开落以定岁时。通常按月份述之,又称“花月令”。本书脱胎于明代程羽文的《清闲供·花历》,并据现代气候和人们的认知习惯加以调整。
★ 春去春又回,花落花再开,在四季变迁中趣赏万紫千红。
★ 在本书中,你可以了解到以下知识:
——每个月的代表花令是什么?
——花的绰号有哪些来历?
——各种花的文学意象是什么?
——才子佳人们关于花发生了哪些趣事?
——花寓涵了何种政治意味?
★ 赏心悦目人间花,浓妆淡抹总相宜。花不仅美,还有各种寓意、情态。下面撷取书中一些关于花的趣事以飨读者:
1)桃花:
相传仙人吕洞宾有诗道:“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初唐的宫庭诗人作了一组《桃花行》诗,就引用了上述典故,讲桃花的“仙味”。
2)杏花:
“姚黄魏紫,十分颜色,终不似轻盈”,是说牡丹中的极品如“姚黄魏紫”之类,虽然富贵艳丽,却没有杏花娇小妩媚的感觉。依宋人的审美观,牡丹未免有些夯笨了。
3)海棠:
杜甫写诗甚多,却没有写过海棠。宋人王禹偁猜测杜甫母亲闺名海棠,为避讳而不题咏。故而苏轼曰:“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题诗。”
4)牡丹: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事实上,正是武则天的喜爱让牡丹繁盛于京都。只是后人乱嚼舌头,牡丹才从伴驾之花变成流放之囚了。
5)芍药:
“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韩愈是儒教的忠实信徒,常摆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但他居然在芍药花前醉倒,是因为对芍药太过喜爱了吧。
6)荼蘼:
“开到荼蘼花事了”,麝月正像暮春的荼蘼,是宝玉的“那些花儿”中最后伴在他身边的。宝玉隐隐有所领悟,这才皱眉藏签。
7)荷花:
传说,吴亡后西施被沉于湖中而死——“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那一朵朵生于污泥之中却美若仙子的荷花,正是西子的精魂所化。
二十三 夜凉弹醒水仙花
写此文时,已是腊月十四。清嘉庆时进士李仙福有诗曰:“凌波仙子态娟娟,瓷斗亲携相对看。偶向花前弄花影,满窗风雪不知寒。”
在黄土漫漫、冰封大地的北方,群芳百卉之中,春节时能给人带来喜气和香气的也只有水仙花了。踏雪寻梅?可知梅花不是何地都有,雪也不是何时都有的,“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大多数时候只能存在于诗中画里,好多人是无缘亲见的。而水仙却不同,只要一盂清水,她便能留在你的几案上,以她淡雅的香气伴着你走过这花事最寂寞的时候。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有诗道:“夕窗明莹不容尘,白石寒泉供此身。一派青阳消未得,夜香深护读书人。”
得水能仙天与奇
前面说过,宋人曾以杜诗中无咏海棠之作而遗憾,那说到水仙,更是委屈了,翻遍《全唐诗》,竟无一首咏水仙花。有人说:不对,李商隐不是有“水仙欲上鲤鱼去 , 一夜芙蓉红泪多”之句吗?殊不知,这里的“水仙”不是指水仙花,而是暗用《列仙传》中琴高的典故。相传琴高是战国时赵人,会道术,曾“乘赤鲤来”“留一月余,复入水去”。所以,唐诗中是没有真正出现过水仙花的形象的。原因是唐代时人们还没有广泛种植、欣赏水仙这种花,既然见都没见过,何来题咏?直到五代时的陈抟,才写下第一首咏水仙花的诗。
虽然明代文震亨曾在《长物志》中说:“水仙,六朝人呼为雅蒜。”但明代的好多书中所载往往是道听途说,不能当作考据的依据。水仙走入古典诗词还是宋代的事儿。
宋代的著名诗人中,最早酷爱水仙的是黄庭坚。杨万里后来戏称黄庭坚为水仙“本家”,正是因为黄庭坚首先写了不少咏水仙的好诗,《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四首》中的这一首尤为出色:
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
黄庭坚看来是一生痴爱水仙,他还有一首著名的水仙诗: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从此,水仙又多了一个雅号——“凌波仙子”。诗中所谓“山矾是弟梅是兄”,是说冬日能开花的也就是山矾(生长于浙江和江西的一种植物)和梅花了。而且,水仙和其他冬日中的花不同,开头就说过,她可以直接来到我们的窗前几上。对此,清康熙皇帝有诗道:“群花只在轩窗外,那得移来几案间。”(《见案头水仙花偶作》)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刘克庄有诗:“不许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不用泥土,只要清水供养就能开花,这是水仙花最突出的特色。因此,水仙花在群芳百卉之中显得格外清高孤洁。杨万里有两首《水仙花》诗:
其一曰: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其二曰:
开处谁为伴?萧然不可亲。
雪宫孤弄影,水殿四无人。
第一首将水仙花真正擢升到了“仙卉”的地位,水仙这样高雅的仙子,是不会沾上尘世的泥沼的,所以她即便落到凡间,也只借清水为驻足之地。第二首写水仙清绝之态:她开于冬日,长于水中,这“雪宫”“水殿”里的风采,着实令人倾慕。元代杨载有诗:“花似金杯荐玉盘,炯然光照一庭寒。世间复有云梯子,献与嫦娥月里看。”的确,水仙的高洁似配以天宫仙境才得称意。
咏水仙的诗虽不少,但几乎都脱不开“水”和“仙”二字。读水仙诗,我们先看这样几个典故:
一、洛浦凌波女(洛神)
《淮南子》记载,洛神是伏羲氏之女,嫁与河伯为妻,但河伯搞婚外情,与水族女神私通。洛神“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找了老婆(嫦娥)跑了的后羿当情人。于是河伯与后羿打起架来,一直搞到天庭。天帝震怒,将洛神贬落凡间。
相传后来洛神化身甄宓,还是老脾气,又和曹丕、曹植演出一场哀婉的爱情故事。曹植写过一篇名垂文学史的《洛神赋》,这篇赋在文坛的影响实在太大,像“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之类的句子,是旧时读书人再熟悉不过的了。
因为洛神是著名的水中仙子,所以咏水仙时,经常以洛神为喻。南宋楼钥咏水仙诗道:
品格雅称仙子态,精神疑着道家黄。宓妃漫诧凌波步,汉殿徒翻半额妆。
这里的宓妃,就是指化身甄宓的洛神;而凌波步,是引于《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所谓“道家黄”,是指水仙花蕊为黄色,像是女道士打扮(下首诗中的“瑶坛夜静黄冠湿”,意同)。
明代的诗人、剧作家梁辰鱼有一首《咏水仙花》:
幽花开处月微芒,秋水凝神暗淡妆。绕砌露浓空见影,隔帘风细但闻香。
瑶坛夜静黄冠湿,小洞秋深玉佩凉。一段凌波堪画处,至今词赋忆陈王。
诗中也是引用了“陈王”(曹植)爱慕宓妃的典故,看来把水仙比作化身洛神的甄宓是诗家常用手法。“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在《冷艳幽香图》上题诗道:“金相玉琢独迎春,千古题诗比丽人。说到空钩白描处,乃真湘浦洛川神”。
清末才女秋瑾也这样写:
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瓣疑呈玉盏,根是谪瑶台。
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
所以,这洛河上的女神正是水仙花的化身之一。
二、江妃楚楚大江湄(江妃)
江妃的故事是一个很古老的传说。刘向《列仙传》中曾载有“江妃二女”的故事,说是春秋时郑国有个人叫郑交甫,在汉水之畔遇到两个女子,她们就是名为“江妃”的神女。仙女们给了郑交甫一只玉佩,但郑交甫揣在怀里,刚走开几十步,玉佩就不见了,两个仙女也杳无踪影。有短诗曰:
灵妃艳逸,时见江湄。丽服微步,流盻生姿。
交甫遇之,凭情言私。鸣佩虚掷,绝影焉追?
正月花令 兰蕙芬 迎春初放
一 映水兰花雨发香
自有幽香似德人
空谷佳人宜结伴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兰草堪同隐者心
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二 迎得春来非自足
莫作蔓菁花眼看
带雪冲寒折嫩黄
二月花令 桃始夭 杏花出 梨花溶
三 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意融融的桃花
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的仙隐情结
桃花乱落如红雨——红颜薄命的感伤
轻薄桃花逐水流——有关桃花的风言风语
万树桃花映小楼
四 一枝红杏出墙来
沾衣欲湿杏花雨
最含情处出墙头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五 梨花满地不开门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梨花一枝春带雨
三月花令 杨花入水 海棠睡 丁香结
六 溶溶春水杨花梦
风起杨花愁杀人
凌乱杨花扑绣帘
随风命似佳人薄
唯有杨花独爱风
七 睡雨海棠犹倚醉
风软蝶衣乱,海棠春睡迟
莫恨无香,最怜有韵,天然情致
东风吹绽海棠开,香麝满楼台
八 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花发一低徊
四月花令 牡丹王 芍药相于阶 杜鹃归 玫瑰香 蔷薇蔓 荼蘼留梦
九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王也曾历贫寒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牡丹最佳诗
不语还应彼此知——才女牡丹诗
独立人间第一香——晚唐牡丹诗
不成一事又空枝——对牡丹的非议
十 有情芍药含春泪
扬州帘卷东风里
好为花王作花相
尚留芍药殿春风
十一 泪血染成红杜鹃
杜鹃花时夭艳然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十二 嘉名谁赠作玫瑰
风流各自胭脂格
细揉花片配糖霜
十三 蔷薇风细一帘香
满架蔷薇一院香
东风且伴蔷薇住
十四 开到荼蘼花事了
睡足酴醿梦亦香
谢了荼蘼春事休
五月花令 榴花照眼
十五 五月榴花照眼明
移得珊瑚汉苑栽
石榴半吐红巾蹙
开时又不藉春风
嚼破水晶千万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