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一部关于文学批评史的文艺理论专著,全文共八章,外加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当代文学史上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过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由于它在政治文化的规约中的特殊性,它并没有在学科的知识层面充分的发展,文学理论批评也没有被当作一个专门性的知识范畴。在20世纪50-70年代近30年的漫长岁月里,它直接延续的是40年代以来延安的传统,战时的文艺思想和建设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总体需求,也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主导思想,在这样的规约中,文学理论批评没有多少机会在自身的范畴内得以展开讨论,并取得相应的薛书记雷,文学理论批评学术在这个时期较为匮乏。但我们不缺乏的则是不间断的争论和批判,而每次争论的背后都潜隐着明晰可辨的意识形态话语。这样也就形成了我们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家文艺学发展的特色,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始终是我们现代性焦虑的一部分。这部文学理论批评是的每一步启动和发展,不仅与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联系着百年中国基金的思想传统。
1905 年,“十月革命”(指 1905 年 10 月的全俄政治罢工)发
生不久,列宁发表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它是此后关
于“文学的党性原则”的最高范本。按照传统的理解,列宁认为:
“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一部统一的、
第三章 大学文学理论批评教学…………………………………… 084
第一节 高校文学理论批评教学大讨论………………… 086
第二节 毕达可夫的《文艺学引论》…………………… 095
第三节 自编与统编的文艺学教材……………………… 101
第四章 学术机构的设置与学者地位……………………………… 117
第一节 学术机构、团体、会议与刊物………………… 118
第二节 学者的地位………………………………………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