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体浑和与文体演进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10754
  • 作      者:
    作者:王章才|责编:郭晓鸿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章才(1967-),笔名王澍,汉族,河南泌阳人,文学博士,教授,原任教于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任教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主要研究中国文体学、文论、文学及文化。先后出版著作4部、参编1部,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思想战线》、《学术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厅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级奖励6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文体学已趋繁荣,但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演变情况的研究尚较薄弱。文体发展演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研究角度也有多种。概要说,不外乎内因论和外因论二途。本书属于前者。其主要内容有:(1)吸收学界文体内涵论研究成果,界定“文体”内涵。(2)分析文体发展演变论研究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中国古代文体之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原因,以图纠补。(3)提出并论证单纯文体、复合文体与大成文体等概念,尤其探讨了大成文体的内涵及文体学意义,并由此宏观地勾勒了文体发展演变之轮廓。(4)首次探讨了中国古代文体融合的方式、文体剧变的促发因素等问题,并对“以文为诗”“以诗为文”等作出新的阐述。
展开
精彩书摘
  《文体浑和与文体演进》:
  当然,戏剧文体与诗歌、文章和小说等有很大不同。戏剧较特殊。因此,愚以为,戏剧文体的自觉标准,也应灵活些。这主要是因为戏剧属于通俗文艺,其受众主体乃是无学无文的茫茫大众。这些茫茫大众是不会写剧论或曲话的。但是,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他们的评价虽然大都是非文本状态,属典型的非典型性文论,但是,这些无声的评论却极其重要,民间或专业的戏剧家们都会特别地看重群众的“口碑”。毫无疑问,它是戏剧的生命线和全部价值所基。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没有戏剧评论,也无碍于戏剧的自觉。实际上,只要演出繁荣,爱看者众,就可以断言戏剧已经自觉了。所以说元代是戏剧的自觉期。因为只有元代戏剧才称得上“繁荣”二字。所以王国维才说,中国的“真戏剧”始于有元。或许,成熟的戏剧并非起于元代——中国戏剧的形成期或成熟期尚有争议。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说,王氏所说的“真”实际是“好”或“优秀”的意思,所以,王国维实际是说元代戏剧达到最佳,而并非说中国戏剧形成于元代,但是,某种文体的自觉,应当与其优秀之作或最佳之作的出现为标志之一,所以,我们把元代定为戏剧的自觉期。
  还有一点,也支持元代戏剧自觉说,即剧本的出现和成熟。有没有剧本是不是戏剧形成或成熟的标准(之一)呢?于此,学界尚有一些争议。但是,当我们讨论戏剧的自觉问题时,这一条是必须考虑的。很难想象,已经步入自觉的戏剧文体却可以没有或经常没有剧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剧的自觉,就是“剧本”的自觉。所谓剧本的自觉,也就是剧本已经区分于一般的叙事文学的文本,也区别于一般的说唱文学的文本,与它体划清了界域,有了自己的范型或日体制特色。这个区别,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由“叙述体”转变为“代言体”。而且,这种代言体的剧本必须是独立的、定型的、成熟的。而元剧剧本无论结构、唱腔、角色等都已经高度规范、定型和成熟。另,“自觉的剧本”也意味着不仅搬演效果好,同时也往往是可以“悦”读的。史实亦然。元代的戏剧不仅舞台效果好(一些优秀剧目至今仍盛演不衰),而且其剧本本身也往往颇具可读性。后一点元剧本也完全做到了。比如我们读元人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剧本,书写简利生动,故事惊心动魄,达到了王国伟所说的“不隔”的境界,犹如读现代惊险小说一样刺激,读者能获得极大的审美满足。元剧佳作叠现,当时热闹,后世影响亦广大深远。另外,元剧还有流派,有豪放派、轻俊派、锻炼派、本色派、文采派、典雅派等。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戏剧之体元代已经自觉了。
  以上笔者粗浅论述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体的自觉期。这些说法当然不是定论,诚愿抛砖引玉,并期待识者指正。中国古代文体种类极繁,远非上述之四体。这也是中国文学的特色。所以,中国文体自觉的话题,到这里只能说刚开了一个“小头”。
  (五)关于赋、骈文、律诗、词、白话小说等文体的自觉期
  中国文体分类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难问题,传统的划分自然并不都科学或都很科学,那么,传统文体是否须要再作划分?再作划分的话,应该怎么划分?依什么标准为最佳呢?这些也都存在再议的空间,从科学性、清晰性角度来说,这些再议也非常有必要。再议、再定以后,再分体、分批、分层次地对诸体之自觉期、独立期逐一予以研讨和确认,这样研究当然是最理想的学术状态了。但是,中国古代“文体”确实成“问题”,学界有争议总是在所难免,短期内也不可能统一认识或达成共识。所以,下面,笔者就暂时按照传统的文体分类成说,把以上四大主要文体之外的一些“次主要”文体的自觉与独立情况做初步的考察。这些次主要文体主要有:赋、骈文、律诗、词、白话小说等。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体学基本概念解析
第一节 什么是文体
第二节 什么是文体学,中国古代文体学包含哪些内容
第三节 什么是文体学批评

第二章 文体浑和与文体演进(上)
第一节 文体发展演变论研究的自律论和他律论
第二节 文体发展演变研究的三个角度与两大路径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研究长期严重滞后的原因

第三章 文体浑和与文体演进(下)
第一节 文体演进的起点:单纯文体
第二节 文体浑和论
第三节 文体演进的节点:大成文体
第四节 论中国古代文体融合的方式
第五节 论“以文为诗”的四种型态
第六节 “以诗为文”解析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体学散论
第一节 论尾兴
第二节 文学素人的神吹海侃
第三节 论魏晋六朝时的“单篇意识”与文体自觉
第四节 论杜甫文体写作的“集成性”
第五节 论中国古代的“跨文体写作”

第五章 中国古代文体学新思考
第一节 中国古代知类文化与文体学
第二节 文学自觉与文体自觉
第三节 论篇幅之于文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