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接受史视野中的经典细读
一、传统经典细读的反思
二、接受史与接受文本
三、接受史细读的多重思路
四、接受史与经典教学
第一章 诗国第一情歌的审美之旅——《关雎》三千年接受史的审美之圆
一、华夏诗国的第一情歌
二、《关雎》的“第一读者”
三、“《诗》作经解”的良苦用心
四、从“《诗》作经解”到“《诗》作诗读”
五、诗旨诗艺的审美解读
六、“诗”“经”双解与审美之圆
第二章 一个母题的诞生与旅行——古代登高诗境的生命进程
一、“泰山心境”:登泰山而小天下
二、“高唐心境”:登高远望,使人心瘁
三、“鹳雀楼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三章 “长篇之圣”的经典化进程——《孔雀东南飞》1800年接受史考察
一、从民间流传到文人接纳
二、传统视野中的审美误读
三、“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
四、经典确立与多元接受
第四章 陶诗风格的历史阐释——《饮酒·其五》阐释史的诗学意义
一、《饮酒·其五》接受史描述
二、陶诗风格的历时性阐释
三、阐释史与古代风格批评
第五章 唐人青春之歌走向顶峰之路——《春江花月夜》接受史与文本细读
一、“春江花月”何处寻?
二、从“诗之旁流”到“竟为大家”
三、历史视野中的经典细读
四、现代视野中的诗境解析
五、宫体之辩中的双重发现
第六章 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黄鹤楼》《凤凰台》接受史比较
一、《黄鹤楼》与“影响的焦虑”
二、“追慕者”与“模仿的快乐”
三、“崔颢体”的美学阐释
四、“优劣论”与“批评的焦虑”
第七章 千古绝唱叩击现代心灵——从《枫桥夜泊》到《涛声依旧》
一、诗里枫桥独有名
二、谁如张继善吟哦
三、好诗谁嗣唐张继
第八章 一首五绝演绎一套诗法——《春怨》阐释史与“作诗之法”
一、《春怨》千年阐释史
二、《春怨》的诗法意义
三、《春怨》阐释史的启示
第九章 “五绝之冠”的接受境遇——《江雪》接受史的三个时代
一、宋人独赞诗中之画
二、明人评说钓雪蓑翁
三、清人始见寂寞诗心
第十章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接受视野的历史嬗变
一、选家沉默,评家毁多于誉
二、诗旨诗艺的双重责难
三、推为“古今长歌第一”
四、叙事诗接受的新阶段
第十一章 “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行》诗化阐释的历史行程
一、引言:《长恨歌》《琵琶行》诗艺比较
二、唐代:胡儿能唱琵琶篇
三、两宋:琵琶亭前说司马
四、明清:琵琶有曲播新声
五、余论:琵琶为何说到今
第十二章 从“手抄本"到“印刷本”的文化旅程——《寻隐者不遇》传播接受史
一、《寻隐者不遇》流传考
二、唐宋寻隐诗的“试金石”
三、一首绝句写活三个人物
四、丰神隋韵化为哲理沉思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