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20世纪中国的文化坐标
第一部分 文学故乡与乡土书写
第一章 故乡的他者化
第一节 从“铁屋子”到“故乡”叙事
第二节 作为“精神家园”的“故乡”想像
第三节 “双重故乡”的同一与分裂
第四节 “少年故乡”的文化位置
第二章 文学乡村与手艺人的世界
第一节 “平凡的世界”何以可能?
第二节 双重空间:手艺人的文学乡土
第三节 乡土写作的传统与历史局限
第四节 “反”乡愁的返乡书写
第三章 后工业时代的文化乡愁
第一节 “美食家”的文化政治
第二节 生态主义、后工业文化与他者想象
第三节 现实主义叙事的回归与未来性
第四节 特殊的乡村叙述与知识分子的位置
第二部分 现代主体与文化困境
第四章 启蒙者与看客的辩证法
第一节 “被看”的“看(客)”
第二节 启蒙者与看客的权力翻转
第三节 “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第四节 被砍头者与观看的欲望
第五章 现代主体的病理化
第一节 男性主体与国族认同的形成
第二节 被凝视的主体与主动的看客
第三节 “谁”在“医院”中:启蒙者的主体困境
第四节 启蒙主体与混杂的医院空间
第六章 悬疑背后:中产阶层的内在焦虑
第一节 “悬疑故事的另一种讲述版本”
第二节 谁穿着“隐身衣”,谁在“隐身”?
第三节 新写实的“态度”
第四节 新启蒙话语的破产
第三部分 以文学为媒介
第七章 从打工文学到新工人文学
第一节 “民工潮”的浮现
第二节 打工文学与流浪之歌
第三节 另一种文化书写:新工人文学的意义
第四节 底层书写与公共文化建设
第八章 现代性、工业经验与工人诗歌
第一节 工人诗歌的“当代性”与三种工业经验
第二节 留守女人、性别身份与新的受苦人
第三节 现代性视野下的工业经验
第四节 工人诗歌的文化意义
第九章 以文学为媒介与新工人社区重建
第一节 在“别人的森林”里创造新工人文化
第二节 新工人文化社区的重建
第三节 以文学为媒介
第四节 借现代文学“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第四部分 文学政治与文化转型
第十章 “纯文学”的反思与“政治的回归”
第一节 “纯文学”的争论
第二节 并非“多余”的话:“政治/文学”的发明
第三节 “活的现实”与文学的失效
第四节 病人的隐喻
第十一章 文学想象与文化转型
第一节 作家、时代与社会变迁
第二节 文艺评论的现代功能
第三节 文艺评论的形态演变
第四节 当代文化的三重转型
第十二章 打开理解20世纪中国的文化空间
第一节 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经典化与历史和解
第二节 非虚构写作与20世纪中国文化经验
第三节 靠前友人视角下的20世纪中国经验
第四节 文学的功能与未来想象
后记
参考书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