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体意识与精神疆域
0.00     定价 ¥ 1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79175
  • 作      者:
    作者:蒋登科|责编:郭晓鸿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蒋登科,四川巴中恩阳人,文学博士,美国富布莱特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二届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诗美的创造》《迷人的阿红》《九叶诗派的合璧艺术》《九叶诗人论稿》《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重庆诗歌访谈》《现代新诗的域外因素检视》《当代新诗的精神脉络》《<诗刊>与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重庆新诗的多元景观》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及省级项目多项,多次获得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文学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对百年新诗中具有一定影响的诗人的研究,涉及从五四时期到当下具有特色和影响的诗人。在诗歌发展中,文本是确认诗歌成就的根本依据,而文本的创造者(诗人)在文本创造过程中往往会经历诸多复杂的艺术与心理过程,本书所选的诗人都是在新诗史上的不同时期具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作者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和讨论,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时期诗歌发展的大致轮廓,既是对不同诗学主张的具体彰显,也可以为新诗史的写作提供详细的个案信息。
展开
精彩书摘
  《文体意识与精神疆域》:
  和以前经常使用的“新时期”相比,“新时代”除了时段的变化,还具有更丰富的新内涵。在这些变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了变化。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经济社会的基础看,“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变成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只是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人们的需要来看,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飞跃,或许可以说,是从生存需要转向了生命发展的需要,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达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诗歌无法离开现实,也不应该离开现实,因此,在这种语境之下,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应该具有新的向度、新的目标、新的手段。
  新时代是新时期的延续和深化,是过去主要注重经济发展转向全面发展的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从国家层面讲,改革开放或许主要是针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科学技术等实用性领域,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美好生活”一定会和文化、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的发展相伴而行,它们也是构成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元素。在关注新时代诗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实现诗歌艺术的不断发展。
  就其基本内涵来说,改革是针对国家内部的治理,而开放则是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与交流。在这里,我想主要谈谈新诗面对开放语境时的发展问题与路向选择。
  对新诗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新诗和外国诗歌的关系非常密切。新诗的诞生和外国诗歌的影响有关,那是利用强大的外在力量来实现对长期固化的诗歌观念、诗歌形式、诗歌语言等的全方位突破。新诗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也和外国诗歌有着深度关联。在新诗艺术发展历程中,哪个时期和外国诗歌艺术交流比较密切,那个时期的诗歌艺术就是多元的、丰富的、充满活力的,推出的诗歌作品和积淀的艺术经验就比较厚实。20世纪20年代、80年代的诗歌发展就是比较明确的证明。相反,哪个时期的新诗探索和外国诗歌艺术的交流较少甚至拒绝接受和外国诗歌的交流,那个时期的新诗艺术就会显得比较单一、单薄,积淀的艺术经验也就比较有限。20世纪50年代到“文革”的诗歌发展可以作为证明。“美好生活”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应该是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是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和谐共生,因此,在新时代的开放语境中,新诗和外国诗歌的交流应该也必须是一种不能忽视的选择,是新诗发展的必然路径。我们的诗人应该抓住这种趋势,在诗歌艺术探索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开放就是敞开大门,有来有往,既吸纳新鲜空气,又输送新鲜思想。在开放的语境中,新诗发展至少应该在两个向度上做出努力,一是拿来,二是输出。
  在百年新诗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新诗在处理和外国诗歌艺术的关系的时候,我们面对的主要是“拿来”,就是借鉴和学习外国诗歌的优秀艺术经验,促进新诗艺术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做法依然会继续而且有效地延续下去。世界各民族在其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文化,有些文化是相通的,可以为其他国家、民族所接受和享用,同时为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文学、诗歌发展提供营养。对于这种优秀的诗歌艺术经验,我们应该大胆地“拿来”,将其融合到新诗艺术的发展之中,丰富新诗的精神,提升新诗的语言,强化新诗的艺术生命力。
  在新诗艺术的借鉴过程中,我们至少需要在以下两方面用力。
  一是要选择优秀的外国诗歌作品和优秀的翻译家。由于文化底蕴、语言、习惯等的不同,外国诗歌在情感方式、语言方式、精神指向、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中国新诗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借鉴和学习外国诗歌的时候,对优秀作品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选择那些在艺术上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突破性、包含人类共同理念的作品进行翻译和介绍,而不是那些已经过时,在其自己的民族都显得落后、落伍的作品。对于那些在外国诗歌中显得非常独特,在新诗中有所缺失,但对新诗艺术的发展可能具有推进作用的作品,我们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同时要选择优秀的翻译家。客观地说,在百年新诗的发展中,我们翻译介绍的外国诗歌不可谓不多,但在文本选择、翻译水准上都堪称上乘的作品并不是很多,有些作品读起来让人觉得缺乏新意,有些甚至使人觉得不知所云。这当然有文化差异、文本选择等方面的原因,但也存在翻译水平上的问题。外国语言和现代汉语存在很多差异,其他国家的诗歌在转化为汉语表达的时候,自然就存在很多障碍,直接按照别人的方式生硬地翻译过来,中国读者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这种译本也难以传达微妙的诗意,而如果只是按照汉语的方式来改写,可能就会失去翻译介绍的价值。在既有的翻译作品中,受到关注最多、影响最大的外国诗歌有很多是由诗人翻译的。诗歌不同于叙事文学,在诗歌翻译中,最好的翻译者可能是精通某种外语的诗人,尤其是中国诗人,他们既熟知原作的文化背景、艺术特色,了解诗人的整体创作、艺术个性和艺术影响,又熟悉汉语和新诗的独特表达方式,知道新诗需要补充怎样的营养,可以在两种语言的诗歌文本之间自由来往,最终以真正属于诗歌的方式将这些作品翻译成汉语。
  ……
展开
目录
“在地”的诗歌研究——谈蒋登科《文体意识与精神疆域》
上编在现象中探路
作品解读与文学研究
诗人的艺术姿态及其艺术效应
诗歌的无名时代
网络时代:诗的机遇与挑战
微信时代:新诗探索的得与失
新时代诗艺的双向交流
诗歌情色抒写的尺度问题
历史叙事与艺术表现的深度融合——当前军旅抒情长诗创作及其艺术启示
新时期散文诗的几个群落
散文诗:从观念的变迁开始新的探索
四川诗歌:值得不断言说的文化现象
回响在甘南草原的吟唱——甘南青年诗人群印象
靠山与面海:闽东诗群的形成机制初探
《诗刊》:风雨兼程六十年
下编在文本中寻关
臧克家诗歌的人格精神初探
创造性的借鉴之路——论艾青诗歌的借鉴方式
卞之琳:现代主义的坚持者
呈现与遮蔽:文学史书写中的孙毓棠
梦幻中的真性情——何其芳《预言》的艺术特色
童心发现的善美世界——漫论郭风的散文诗创作
孔孚山水诗之艺术追求给予中国新诗坛的启示
耿林莽:抒写生命的“史诗
李瑛诗歌的新形态
“洗净归人隐匿心壁深处的苍苔”——张默旅游诗臆读
略谈唐大同的散文诗
在诗意的发掘中寻回失落的世界——韦其麟散文诗的一种读法
《赋格》的诗学价值与文学史意义
论张新泉的诗歌创作
傅天虹:多重身份下的诗意人生
简政珍:沉思者的诗艺探索
平凡的美丽与朴素的深刻——评王小妮的《十支水莲》
纯净语言、平和日常与时间智性——论李琦诗歌的审美理想
民族精神:作为母题与参照——论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