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学、文论史也应该是一部多元文化和合的人生哲学史
第一节 对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研究的反思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是古代文学、文论之魂
一、原始仰韶文化“天下为公”
二、奴隶制社会“家天下”,与“天下为公”之大道背道而驰
三、奴隶制社会是“天下为私”的帝文化时代
四、帝文化的特点是大一统思想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文学、文论在人生哲理上的第一次文艺复兴其特点是“整理典籍”,以士文化取代帝文化
一、对祖先哲学思想的反思
二、儒、道、法涵融与文学、文论
三、秦汉封建集权专制下,儒学独尊,天人关系的确立是对第一次文艺复兴的总结和发展
第四节 六朝儒学衰退、玄学大兴,唐宋援佛人儒,理学
建立,是我国古代文学、文论在人生哲理上的
第二次文艺复兴,其特征是世俗文化取代士文化吸收佛教文化,呼唤本土文化古典精神的复活
文学、文论进入到自觉的时代
一、儒学衰退、玄学大兴
二、佛学西来,取代玄学
三、佛教中国化——禅宗等宗派的形成与唐代文学、文论的发展
四、理学——新儒学的“惩忿窒欲”(戒止愤怒、杜塞情欲)与宋、元、明、清文学、文论的发展
第五节 明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心学取代理学;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由禁欲走向纵欲,继而清代又由纵欲
返回禁欲,是我国古代文学、文论在人生哲理上的
第三次文艺复兴。其特点是具有人本主义的市民
文学思潮的兴起,反封建专制主义、反理学的蒙昧
主义,呼唤个性解放,人的灵魂、人的尊严的到来
一、资本主义萌芽,心学取代理学,异端突起
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损益
三、中西文化交汇与明清间的文学、文论
四、清代“由王返宋”的禁欲与文学、文论
第二章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文论之本
第一节 “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一、仁与礼
……
第三章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文论之源
第四章 佛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文论之流
第五章 文化和合与中国古代文论的构建
附:编著者所撰有关文化和合的论文十篇供参考
附:编著者手稿
参考文献
后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