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和合与中国古代文学/西南民族大学优秀学术文库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5164790
  • 作      者:
    编者:王显春|责编:于玉莲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力求重理中国古代文学的脉络,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也应该是一部多元的人生哲学史: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之本,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之源,佛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之流。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和合”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亦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合文化则可为此提供一种卓越的指导思想和可供选择的价值评判标准。研究、弘扬和推广中华和合文化,对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安定团结,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也可使中华文化在解决人类的冲突中,走向世界,并使世界认同中华文化的和合精神,在未来世界人类共同体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学、文论史也应该是一部多元文化和合的人生哲学史
第一节 对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研究的反思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是古代文学、文论之魂
一、原始仰韶文化“天下为公”
二、奴隶制社会“家天下”,与“天下为公”之大道背道而驰
三、奴隶制社会是“天下为私”的帝文化时代
四、帝文化的特点是大一统思想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文学、文论在人生哲理上的第一次文艺复兴其特点是“整理典籍”,以士文化取代帝文化
一、对祖先哲学思想的反思
二、儒、道、法涵融与文学、文论
三、秦汉封建集权专制下,儒学独尊,天人关系的确立是对第一次文艺复兴的总结和发展
第四节 六朝儒学衰退、玄学大兴,唐宋援佛人儒,理学
建立,是我国古代文学、文论在人生哲理上的
第二次文艺复兴,其特征是世俗文化取代士文化吸收佛教文化,呼唤本土文化古典精神的复活
文学、文论进入到自觉的时代
一、儒学衰退、玄学大兴
二、佛学西来,取代玄学
三、佛教中国化——禅宗等宗派的形成与唐代文学、文论的发展
四、理学——新儒学的“惩忿窒欲”(戒止愤怒、杜塞情欲)与宋、元、明、清文学、文论的发展
第五节 明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心学取代理学;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由禁欲走向纵欲,继而清代又由纵欲
返回禁欲,是我国古代文学、文论在人生哲理上的
第三次文艺复兴。其特点是具有人本主义的市民
文学思潮的兴起,反封建专制主义、反理学的蒙昧
主义,呼唤个性解放,人的灵魂、人的尊严的到来
一、资本主义萌芽,心学取代理学,异端突起
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损益
三、中西文化交汇与明清间的文学、文论
四、清代“由王返宋”的禁欲与文学、文论
第二章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文论之本
第一节 “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一、仁与礼
……
第三章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文论之源
第四章 佛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文论之流
第五章 文化和合与中国古代文论的构建
附:编著者所撰有关文化和合的论文十篇供参考
附:编著者手稿
参考文献
后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