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典诗学的整合与重建--沧浪诗话与金元明诗学/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文库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87562
  • 作      者:
    作者:雷恩海|责编:张宁//陈晶晶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严羽及其《沧浪诗话》在中国古典诗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严羽诗学标举第一义的原则,探讨诗的本质,纯化了诗学观念,同时也局限了诗学的视阈,而金源诗学则从不同的视阈,共同提出了整合南北诗学的任务。对于元代诗学,金源先人为主,确立了宗唐之观念,而经历南北诗学之反拨,最终形成宗唐得古的基本倾向,沿袭严羽诗学的理路,而有新的发展。明代诗学注重于明帝国之声威而崇尚气象,倾向于盛唐诗歌之气象恢宏,因而严羽诗学颇受重视,此后各诗学流派兴起,从内容情性、审美及技巧等方面,整合与重建古典诗学,主张超越唐宋界域,融会唐风宋调而建构自身的诗学。本书文献资料翔实,学术视野开阔,结构完整,论证严密,阐释合理恰切,对金元明诗学作出了系统的描述、分析和概括,总结出诗学发展衍变的规律性认识,所提出的重建古典诗学的观念及相关论述,足以引起学界的关注与争鸣。 本书的阅读对象可以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者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编南北诗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及诗学思想的消长融合——《沧浪诗话》与金元诗学
  第一章 金代诗坛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正传之宗:金源文化的历史地位
  《金史》卷一二五《文艺传》序曰:
  金初未有文字。世祖以来渐立条教。太祖既兴,得辽旧人用之,使介往复,其言已文。太宗继统,乃行选举之法,及伐宋,取汴经籍图,宋士多归之。熙宗款谒先圣,北面如弟子礼。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盛,士由科第位至宰辅者接踵。当时儒者虽无专门名家之学,然而朝廷典策、邻国书命,粲然有可观者矣。金用武得国,无以异于辽,而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传》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治有补于人之家国,岂一日之效哉!
  诚然,有金一朝之文学,彬彬之盛,文雅风流,足以抗行南宋,有导启元朝文学之功。金朝(1115—1234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在建元收国之初,先后灭亡辽、北宋,进而据有淮水以北的广阔地域,与南宋相对峙。金之国土广于辽,实力则强于宋,雄峙于北方达一百二十年之久。由一个初未有文字之民族而建立政权,并迅速发展成强大的、文化兴盛的国家,与其对处于优势地位、先进的汉文化的积极汲取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兴起于唐末,称雄北方、与北宋相对峙的辽,在文学、文化的发展上是无法与其后勃兴之金朝相提并论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七引《北辽遗事序》曰:
  辽国自阿保机创业于其初,德光恢廓于其后,吞灭诸蕃,割据汉界,南北开疆五千里,东西四千里,戎器之备,战马之多,前古未有。子孙继统二百三十余年,迨至天祚失驭,女真称兵,十二年间,举国土崩。古人谓得之难而失之易,非虚言耳。
  辽武事强盛,立国绵延二百余年,文化及文学并不兴盛,因此《辽史》卷一○三《文学传》序说:
  辽起松漠,太祖以兵经略四方,礼文之事,固所未遑。及太宗之汴,取晋图书礼器而北,然后制度渐以修举。至景、圣间,则科目聿兴,士有由下僚擢升侍从,骎骎崇儒之美。但其风气刚劲,三面邻敌,岁时以搜狝为务,而典章文物,视古犹阙然。
  辽之文学甚为寥落,传世之文人仅仅数十人,而所存诗歌亦不过百余篇,文献阙如。秦瀛在《辽诗话序》中为之三致叹惋:
  辽自肇基临潢,南有燕云,传位九世,历时二百。其间非无事迹可记,而《辽史》所载《文学传》,仅得萧韩家奴等六人,文辞之盛,远逊金源。余尝过白沟河,叹宋之孱弱;经北苑访萧后所谓梳妆台者,而喟然于后之谗、乙辛之黠。又尝以事历边塞,问长春之废淀,吊龙纪之荒城,与夫扶余旧壤、东丹故宫,寒雨冷烟,碑残石断,欲求耶律遗事,无有存者,吁可叹哉!
  究其缘由,沈德潜氏以为:
  辽自唐季基于朔方,虽地处北鄙,文墨非其所尚,然享年二百,圣、兴、道三宗,雅好词翰,咸通音律,有国乐、雅乐、大乐、散乐、铙歌、横吹乐。东丹王倍聚书万卷,平王隆先著有《阆苑集》。文学之臣,若萧韩家奴、耶律昭、刘辉、耶里孟简,皆淹通风雅。特以诗传者罕,故无人焉为之援述绪言,申译遗句耳。
  沈德潜以为缺少文学大家之传述、申译,遂导致了辽代文学文献之不得传于后世,而付之阙如。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不能产生文学大家,乃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文学生态,正是文学不发达、没有形成独异性的真实表现。无论沈德潜对辽代文学如何肯定、叹惋,辽代文学的总体成就,都远不能与金朝相媲美。陈衍则冷静地分析了辽代文学不能兴盛的原因,《辽诗纪事》有云:
  自阿保机建造辽国,历九主一百有六年,至天祚保大而亡,享国与女真相等,而文化远不逮。以诗歌而论,家数多寡已悬绝。说者以为耶律氏世尚武勇,后妃皆习鞍马,中叶宗真,尚能日射三十六熊,末造弘基、延禧,犹耽射猎游畋,文事素所不重与?然考《辽史》各纪传,圣宗有赐萧挞凛平敌烈部嘉奖诗,兴宗有酒酣赋诗,赐耶律和睹衮诗,赐皇太弟重元生子诗,召宋使钓鱼诗,赐萧惠王生日诗,褒耶律斡特剌诗;道宗有“君臣同志华彝同风”诗。东丹王有太祖将还献歌,起书楼作乐田园诗。耶律孟简有《放怀》二十首诗。韩延徽有《怀乡里》诗。萧孝穆、萧撒八有和兴宗诗。张俭、吕德懋有奉命美陈昭衮诗。今诸作皆不传,非若《燕支》、《祁连》、《敕勒川》诸歌,横绝一世,不胫而走也。顾吾以为辽地据朔漠,风气大远于中原;又全国贵仕,不出耶律、萧二族,中土人士,非万不得已,谁乐归附者?完颜氏则奄有山左右、河南北区域,幽并燕赵之气,济以海岱河岳之英灵,益以大定、明昌、泰和数十年之作人,耆宿党怀英、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之伦,濡染沾溉,故黄华、闲闲、遗山、鹤鸣辈,以逮河汾诸老,蔚为诗歌,视天水南渡,几有过无不及。辽则名家寥寥,当于懿德皇后首偻一指,次则文妃色色、耶律乙辛、东丹王诸人而已。
  陈衍的分析是比较全面周到的,接触到了辽代文学未能兴盛的深层原因。辽之立国,地处朔漠边鄙,且文化垄断于耶律氏、萧氏二族,不能有效吸收先进的中原文化以促进全国文化之繁荣,虽有文学之士,却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崇尚文学的时期,未能产生影响一时、具有自身独异风格的文学大家,因而导致了文学创作的沉寂。
  金则不然,能够兼取唐、宋科举取士之长,广泛擢用人才,《金史》卷五一《选举志论》曰: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然仕于其国者,考其致身之所自,进士才十之二三耳。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若夫以策论进士取其国人,而用女直文字以为程文,斯盖就其所长以收其用,又欲行其国字,使人通习而不废耳。终金之代,科目得人为盛,诸宫护卫及省台部译史、令史、通事,仕进皆列于正班,斯则唐、宋以来之所无者,岂非因时制宜,而以汉法为依据者乎?
  “因时制宜,而以汉法为依据”,积极汲取先进的汉文化,科举选人之盛,且任用能得其所,风会所在,故扫除卑弱而开一时风气,形成了金代文学的兴盛。故而,张金吾为《金文*》作序称赞说:
  惟金崛起东方,奄有中原,幅员则广于辽,国势则强于宋,风会所开,一洗卑陋浮靡之习。聿稽武元开国,得辽旧人,文烈继统,收宋图籍,文教由是兴焉。大定、明昌间,投戈息马,治化休明。南渡以后,赵、杨诸公迭主文盟,文风蒸蒸日上。迄乎北渡,元遗山以宏衍博大之才,郁然为一代宗匠,执文坛牛耳者几三十年。呜呼盛矣!盖尝综而论之。以为大定中君臣上下以淳德相尚,士大夫之学少华而多实;明昌以后,朝野无事,侈靡成风,士大夫之学多华而少实者,杨奂之说也。以为大定以还,文治既洽,教育亦至,一扫五代辽季衰陋之俗者,元好问之说也。以为南渡后文风一变,多学奇古者,刘祁之说也。以蔡正甫为斯文正传之宗,党竹溪次之,闲闲公又次之者,萧贡之说也。以为金百年来得文派之正而主盟一时者,皇统宇文公、大定明昌无可蔡公、承旨党公,贞祐正大礼部赵公,北渡后则遗山先生者,赵秉文、徐世隆之说也 金有天下之半,五岳居其四,四渎有其三,川岳炳灵,文学之士后先相望。惟时士大夫禀雄深浑厚之气,习峻厉严肃之俗,风教固殊,气象亦异,故发为文章,类皆华实相扶,骨力遒上。虽竹溪专学庐陵,飞伯力追子厚,希颜上拟昌黎,各自名家,不拘一格,然其大较可知也。后之人读其遗文,考其体裁,而知北地之坚强绝胜江南之柔弱。
  诚然,金朝据有人文荟萃之中原地区,并拥有并、幽、燕、冀之地,和僻处北方一隅的辽代不同,亦可与南宋相颉颃。张金吾征引金源各家之说,标举金源文学之衍变,足可证明其时文学之兴盛。就诗歌创作而言,金源诗歌也是蔚为大国,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顾奎光《金元诗选?金诗选序》对此有着比较全面的概括:
  自靖康之末,金源氏略据中夏,百余年间,人材辈出,文物矞兴。宇文、吴、蔡之流,皆宋名士,倡起风雅。嗣后作者,咸有师承。遗山出当末季,汇萃文献,为《中州集》,金源之诗,赖以不废。然野史亭中,搜罗采辑,意在述事纂言,发扬幽潜,为作史之地,实不专主于诗。故存者少止一二篇,或多而不工,工者或无完什 盖论统系,则金为闰位,而其诗则在宋、元承起之交,若遗山又殿金开元而称大家者也 金踞西北,并、幽、燕、冀之间,多慷慨悲歌之士,雍州厚重质直,故有夏声;至于嵩、邙、汴、洛,戎马驱驰,上下百年,兴亡再见,南迁
展开
目录
目录
上编 南北诗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及诗学思想的消长融合
第一章 金代诗坛的基本情况 3
第一节 正传之宗:金源文化的历史地位 3
第二节 借才异代:金初的文化移植与诗文基调的奠定 9
第三节 国朝文派:传承唐宋文学而开创一代新风 14
第四节 贞祐南渡:复兴古学而与南宋文学同步 24
第二章 金源诗学与《沧浪诗话》所面临的基本问题 37
第一节 金源诗学理论的基本情况 37
第二节 金源诗学的传统论:建构诗歌传统 43
第三节 金源诗学的原理论:探求诗歌的本质 55
第四节 金源诗歌创作论:诗是如何写成的 63
第五节 金源诗学的批评论:确立学习的对象 70
第三章 统合南北的元代诗学:严羽诗学的接受与融会 79
第一节 元代诗坛的基本情况 79
第二节 金源宗唐诗学观念在元初的确立 95
第三节 南方诗学观对元初诗学的建构 101
第四节 确立宗唐风尚之元中后期诗学 122
第四章 直面严羽的诗学思想—方回与辛文房的诗学理论及其他 136
第一节 方回:由反拨严羽诗学而走向融会唐宋 136
第二节 辛文房:承严羽绪余而倡导唐音振起诗道 157
第三节 元人诗法与严羽诗学论略 169
下编 在复古中追求古典诗学的重建
第五章 明初诗学的复古倾向 185
第一节 师古与宗唐风气的形成 191
第二节 闽中诗派与高棅:严羽诗学之功臣 208
第六章 由气象到格调:李东阳对严羽诗学的发扬 227
第一节 台阁体与“气象” 227
第二节 格调论与严羽诗学 234
第七章 诗必盛唐:前七子与古典诗学的复兴 245
第一节 诗以情性为本 248
第二节 师法盛唐:复古对象的确立 254
第三节 格调:师古的具体方法 262
第四节 七子诗论之修正 271
第八章 格调论的复兴:重古典诗学之深化 279
第一节 杨慎等与前七子诗论之消解 280
第二节 李攀龙与谢榛的诗学思想 294
第三节 王世贞对七子诗学的补充与修正 312
第四节 七子追随者的理论建树 323
第九章 性灵派诗论与严羽诗学 357
第一节 性灵派的先驱:徐渭与汤显祖 357
第二节 三袁文学性灵说与严羽诗学 366
第三节 竟陵派对诗本质的体认 386
结语 405
附录 412
飘零忧国杜陵老 412
意匠如神变化生 笔端有力任纵横 425
参考书目 445
跋 45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