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沿着形式主义语言学的道路,剥离诗歌上面的种种哲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加冕,直面语言的“丛林”。在这片词语的自然界里面,从中国古典的“神韵”“意境”到西方的象征、颓废,我们力图找到属于词句的丛林法则。当然,“词语的丛林”只是对法则的隐喻性表述,事实上,诗歌应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性成果之一。诗歌也因此被文明加诸了一层又一层的锦衣,时代鼓手、民族的良心、新文明的启示人、时空的立法者……每一层锦衣都说明了诗歌的意义,让人们留恋,同时,每一层的锦衣其实都是一层遮蔽,让诗歌之下的词语自然晦暗不明。本书力图在一般性地讨论诗歌创作基本概念之外,结合诗歌史环节,努力让我们思考的航向能保持在语言学的导航之下。在媒介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寻求词语的自然工作似乎又附加了另一层的含义。逻辑和理性是主体的标志,人以此确立了自身的主体地位,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感性或者直觉、丛林的无所适从是否成了“自然人”区别于技术“新人类”的核心标志?逻辑和确定性,机器可以做到尽善尽美,那么,非确定性、偶然、无所适从或许会成为我们曾经作为“自然人”的最后的领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