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方文学经典(从古希腊到当代)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11949
  • 作      者:
    编者:王钢|责编:石斌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钢,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外国文学评论》《南京大学学报》《南开学报》《东北大学学报》等国家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文化诗学视阈下的福克纳小说人学观》《文艺心理学研究》《20世纪西方文学经典研究》3部学术专著,参编国家外国文学教材3部;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吉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吉林师范大学创新基金项目1项,参加教育部等项目多项;完成教育部项目、四平市社科项目、吉林师范大学博士启动项目等多项。获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省部级)1项,四平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西方历史发展的分期和重要时间节点为参照,纵贯西方文学发展的希腊罗马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重要历史阶段,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经典为主要内容体系,详细分析阐释文学经典的内在文化价值,强调“世界文学”的整体文学史观,注重文学文化史的描述方法,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强化问题意识,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吸收其他教材的编撰经验,形成别具一格的内容建构体系和适合教学实际的表述方式。
展开
精彩书摘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最高成就的代表,剧作主要讲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1200年前后丹麦史学家萨克索·格兰玛蒂克斯编写的《丹麦史》,16世纪末英国已经有以此为题材的小说和剧本。莎士比亚借鉴了同时代作家的创作,将其改编成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悲剧,并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首先,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因素相结合的方式审视历史和社会现实,并进行独特的审美艺术观照。
  现实主义手法在《哈姆莱特》中占主导地位,同时辅以丰富的浪漫主义因素,使整部戏剧呈现出现实与浪漫交织融汇的艺术景象。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王权之间斗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莎士比亚在戏剧《哈姆莱特》一开场就以丹麦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乱局对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进行艺术化展现。挪威敌军兵临城下之际,宫廷内外却混乱不堪、矛盾频现。老王新丧,新王就迎娶寡嫂;大臣们貌合神离、钩心斗角;群情激愤、暴乱闯宫,内外交迫的国家现实正如哈姆莱特的悲呼:丹麦是一所牢狱。莎士比亚勾勒丹麦千疮百孔、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图景,以及剧作逐渐铺展开的广阔社会场景和这些场景中人物的言语、行动、思想、追求等,无不使人联想到作家生活和面对的现实状况,显现出英国社会的本来面目。剧作中莎士比亚所竭力描述的丹麦景况,就是17世纪初英国社会现实状况的折射,在此意义上,《哈姆莱特》是借由丹麦发生的历史事件对英国的社会现实加以观照。莎士比亚真实地勾画出文艺复兴晚期英国社会的面貌,把对人文主义的深度反思和对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关注联系在一起,在剧作中展示出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不可避免的尖锐冲突,使读者充分意识到哈姆莱特的悲剧既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社会和现实的悲剧。
  戏剧在强烈的现实主义氛围中,还将想象、情感、夸张、理想等浪漫主义因素糅入其中,从而使整部剧作充满浪漫色彩,进而渲染和深化了悲剧气氛及主题。作家笔下的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形象,寄托着作家对于人的品格、理想追求、崇高境界的所有美好想象,这使得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本身和他的复仇过程呈现为现实与浪漫的统一;作家对奥菲利娅的死亡加以诗意化呈现,用极富浪漫美感的景象蕴藏深刻的悲剧意味。作家还以幻想、情感、想象创造艺术形象,构成超越现实的离奇现象和奇特虚幻的场景,使剧作情节诡谲曲折,充满浪漫色调,这在鬼魂的场景中表现尤为突出。莎士比亚先让士兵谈论鬼魂夜半出没;继而引发哈姆莱特的强烈驱动,去触碰离奇血腥的“真相”;进而促成哈姆莱特去行动,坚定他复仇的决心。同时,戏剧第一幕中霍拉旭也曾谈及鬼魂出现,并将之与罗马帝国凯撒遇害前的种种异象显现相联系,说明这些异象是国家发生重大变故的预兆,预示丹麦将有重大事件或变故发生。作为幻想的产物,鬼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而作家却让鬼魂的出现来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直至高潮,这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哈姆莱特》从情节设置到人物塑造,不时呈现动人心弦的浪漫色调,并自然融汇到整体的悲剧氛围之中,这是作家以自身的忧患意识对混乱颠倒的时代与社会进行独特审美观照的结果。
  其次,多线索架构布局深化悲剧内涵,突出悲剧艺术效果。
  《哈姆莱特》凸显出莎士比亚对于戏剧情节结构的高超设计和处理能力,剧作整体采用多线索架构布局,三条复仇线索以及四组误杀情节安排得当、交错推进,一方面呈现出了人物关系的复杂、宫廷内外的混乱、社会矛盾的激化,另一方面产生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戏剧效果,深化了剧作复仇主题的悲剧内涵。
  莎士比亚使用当时戏剧创作中较为常见的多线索布局,设置三条复仇线索,交错发展、互为映衬,使剧作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三条复仇线索分别是: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叔父克劳狄斯谋害,哈姆莱特为父亲向克劳狄斯复仇;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的父亲向哈姆莱特的父亲挑战被杀,小福丁布拉斯为父亲向哈姆莱特复仇;贵族青年雷欧提斯的父亲波洛涅斯被哈姆莱特误杀,雷欧提斯为父亲向哈姆莱特复仇。这三条复仇线索分别展开的同时又相互交织在一起,互为衬托交错推进,哈姆莱特要为父申冤报仇,导致误杀雷欧提斯之父,激起雷欧提斯的复仇欲望,而小福丁布拉斯为父报仇,又坚定了哈姆莱特为自己父亲复仇的决心。这样所有人物碰撞交锋,使读者在对比人物命运中体悟悲剧的意味。这三条线索交错发展的同时又主次分明,剧作是以哈姆莱特的复仇行动为主线,以小福丁布拉斯和雷欧提斯的复仇行动为副线,两条副线对主线构成映衬和烘托,从而深化了哈姆莱特复仇的深刻内涵。
  三条线索的相互交织也构成推进剧情向前发展的动力,从而使戏剧场景不断转换,引发激烈的戏剧冲突,直至剧情达到高潮并产生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莎士比亚围绕主副三条线索的有机融合,还设计了四组误杀情节,使之与三条线索相配合。这四组误杀情节分别是英国国王误杀丹麦使者,哈姆莱特误杀波洛涅斯,克劳狄斯误杀王后乔特鲁德,哈姆莱特误杀雷欧提斯,这一系列误杀情节也反映出莎士比亚对人和命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思考。此外,莎士比亚还在具体情节设计时以“戏中戏”手法安插了《捕鼠机》环节,哈姆莱特要以此试探克劳狄斯是否是弑父真凶。克劳狄斯在“戏中戏”演到弟弟把毒药灌进哥哥耳朵里之时,表现得惊慌失措而露出破绽,哈姆莱特内心的疑惑得以证实。这一情节的安插丰富了悲剧的层次感,使悲剧内蕴拓深,审美效果增强。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学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的原欲文化
第二节 荷马史诗
第三节 古希腊悲剧

第二章 中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的宗教与世俗文化
第二节 但丁的《神曲》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第一节 人文主义思想与“人”的解放
第二节 拉伯雷的《巨人传》
第三节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第四节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第四章 18世纪欧洲启蒙文学
第一节 启蒙理性与资产阶级人文理想
第二节 卢梭的《新爱洛伊丝》
第三节 歌德的《浮士德》

第五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浪漫主义是文学中的自由主义
第二节 拜伦的《唐璜》
第三节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第六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生活
第二节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第三节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第四节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
第五节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六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第七节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第八节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第九节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第七章 1 9世纪自然主义、前期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
第一节 为本能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
第二节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第八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异化的世界与人的存在价值的新探索
第二节 托·斯·艾略特的《荒原》
第三节 卡夫卡的《城堡》
第四节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
第五节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第六节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第七节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第九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碎片的拼接与人的本质的再审视
第二节 加缪的《鼠疫》
第三节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第四节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第十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复杂多元的现实镜像的艺术呈现
第二节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第三节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第四节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第五节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第十一章 新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的发展
第一节 多元共生的西方文学发展新趋势
第二节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盲刺客》
第三节 菲利普·罗斯的《垂死的肉身》
第四节 托妮·莫里森的《恩惠》
第五节 米兰·昆德拉的《庆祝无意义》
第六节 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