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从1930年的“农民文学”之辩谈起
第一节 “农民”与“大众”
第二节 “都会”与“乡村”
第三节 学院与文坛对话中的现代理论建构
第一章 身土不二
第一节 “土拨鼠式的社会”
第二节 “机械马”和“磨坊”
第三节 苦闷的象征
第四节 “洋病”与“乡土”
第五节 舶来的“狂人日记”
小结
第二章 故家难离
第一节 旅行的图像
第二节 “远方”的风景
第三节 “主人”与“流人”
第四节 别一世界的“旅行”
第五节 《入乡记》与《负骨还乡日记》对照记
小结
第三章 乡土本“性”
第一节 “好像蚕蛹似的失了常态的指形”
第二节 “李青崖对不起莫泊桑”
第三节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第四节 苔丝、游苔莎与梅丽迦
第五节 安娜的“文凭”
小结
第四章 义命合一
第一节 “乡野的哀愁”
第二节 乡土、“废墟”与文本的行旅
第三节 1930年代的两个“辛克莱”
第四节 “拉古柴进行曲”
第五节 “乡土茅盾”的“矛盾乡土”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土滋味”与“洋气息”
第二节 “身”“家”“性”“命”的现代情思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