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小学生怎样写新诗
0.00     定价 ¥ 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220568
  • 作      者:
    作者:祁人|责编:桑桑//晓寒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新诗创作的入门读本,理论性与实操性兼具。


展开
作者简介

祁人,当代诗人,1965年出生于四川荣县,中国诗歌学会创建者之一,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

诗歌代表作有《命运之门》《和田玉》《爱情》《天上的宝石》。诗歌作品被翻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韩文、俄文、罗马尼亚文、泰文、孟加拉文等语言。曾获“1992首届诗国奖”、2007《诗歌月刊》年度奖、2009中国纯文学作家年度人物、2017“津巴布韦诗歌奖”、2018罗马尼亚“雅西市诗歌骑士”、2018台湾《秋水诗刊》创作成就奖、2019中国老挝国家旅游年“文化大使”、2021“香港国际诗人奖·创作成就奖”等荣誉。


展开
内容介绍
什么是诗?什么是新诗?何谓诗人? 情绪是产生诗的原动力。 灵感好比一首诗的导火线,它将点燃和引爆诗的情绪。 没有想象力的充分发挥,那么就不成为诗,也便没有了诗意。 诗到语言为止。 构思的巧妙,关键在于要做到自然而然无雕琢之痕。 主题小、篇幅小的诗,并不简单。 中小学生学习写新诗,在形式上可以自由、开放,不必拘于一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诗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诗?诗是如何起源的?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什么是新诗?新诗的体裁格式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学习新诗写作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 诗的起源

 

关于诗的起源,古今中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在国内外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比如有“劳动说”“模仿说”“游戏说”“移情说”等多种提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诗的起源在于人的天性。他打比方说,人从婴孩时代起,就自然地会模仿。婴孩比别的动物求知能力强,因为他是最善于模仿的高级动物,而且用模仿来获得知识。亚里士多德还用经验来强调,事物的本质本来是并不令人愉快的,比如动物的尸体,如一匹死马,在现实中是难看的,但是一旦用最写实的方法模仿着画出来后,看上去却是美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是主张“模仿说”的。

按照模仿说的原理,模仿就是一切创造的起源,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比方说,人类模仿蜻蜓的羽翼而发明了飞机,模仿蜘蛛网而发明了跳伞,模仿贝壳而发明了坦克……

德国哲学家康德第一个提出了“游戏说”。他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想象力、意志力在游戏过程中的自由活动,并且如游戏一样使人产生快感,所以,康德称诗为“感觉游戏的艺术”。

在“游戏说”的概念中,每一种游戏都产生一种相对应的艺术,比如,音乐在听觉游戏中产生,绘画在视觉游戏中产生,戏剧在运动游戏中产生,史诗在讲故事的游戏中产生……当然,康德所说的“游戏”并非人们主观设计的游戏,而是古人在由猿变人的漫长演变过程自然形成的生产生活状态。

德国哲学家、美学家费肖尔父子主张“移情说”。他们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这种象征作用就是通过人化方式将生命灌注于无生命的事物中。简单地说,就是一切活动都有外射作用,外射的是情感或感觉,而感觉与情感又分为“前向感觉(情感)”“后随感觉(情感)”“移入感觉(情感)”三个等级。

所谓“移入感觉”就是将人的感觉或情感,移入到非生命的事物中——这是移情说的本质。比方说一朵玫瑰,原本是没有生命的,当由一个男人向一个女人献上一朵玫瑰时,这一朵没有生命的玫瑰便被人为地移入了鲜活的、有生命的“爱”的感觉与情感,从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这便是“移情说”的审美原理。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恩格斯则主张“劳动说”。他认为从根本上讲,一切创造最终都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自称是“杭育杭育”派,也是主张“劳动创造论”。鲁迅先生的大意是说:原始人最初原本是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动才渐渐地发出声来,比如大家一起抬木头都觉得吃力,其中某一人发出一声“杭育杭育”的声音来,于是大家就跟着一起“杭育杭育”起来……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下来了,这就是文学。

除此之外,关于诗的起源还有英国的雪莱、俄国的托尔斯泰主张的“表现说”,英国的泰勒主张的“巫术说”,等等。虽然各自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却是没有争议的,就是劳动创造了人。因为人是在劳动中演变与进化的,所以从根本上讲,文学艺术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诗也就在劳动中产生了。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指出:诗歌与音乐、舞蹈是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

在古代,人们唱歌必跳舞,跳舞必唱歌。比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便是可以合乐而歌的,其中的“风雅颂”就是以音乐或者说乐调来划分的:“风”是指国风,也就是民间流传的歌谣;“雅”是指周朝的官方音乐,也就是宫廷乐;“颂”有赞美祈祷的意思,就是宗教祭祀时的舞曲歌辞。所以,诗歌自古便带有歌舞混合的痕迹。

在古希腊,诗歌、音乐与舞蹈都起源于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奠。酒神祭祀具有繁殖的象征,人们披着葡萄与其他植物的枝叶,狂歌曼舞,喉咙中发出呼号的声音。后来祭祀中的呼号声慢慢就演变为抒情诗,也就是颂神诗;再后来又演变为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就是扮酒神的主祭官与祭者的对唱。

诗歌与音乐、舞蹈之所以是混合的,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节奏。

在原始社会,诗歌只是一种呼号,可以没有意义;音乐只是一种声音,可以不和谐;舞蹈只是一种动作,可以少姿态。但是三者都有节奏。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诗、乐、舞三者逐渐分化为各自独立的三种艺术门类。然而,无论怎样分离,直到今天,三者始终都延续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保留着节奏感。略有区别的是,音乐的节奏向“和谐”方向发展,舞蹈的节奏往“姿态”动作发展,而诗歌的节奏发展则趋向于越来越注重文字本身的内韵了。

综上所述,劳动创造了人,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学艺术,而诗也就在人类的劳动中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展开
目录

导 言                         001

第一章 诗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诗的起源              009

 第二节 诗的定义              013

 第三节 诗的体裁              018

 第四节 新诗概述              021

第二章 诗人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 何谓诗人              037

 第二节 诗人的基本素质        039

 第三节 由抒情主体成为诗人    056

第三章 新诗的诞生过程

 

 第一节 酝酿诗的情绪         061

 第二节 激发诗的灵感         066

 第三节 发挥诗的想象         072

 第四节 升华诗的意境         078

 第五节 运用诗的语言         082

 第六节 设计诗的构思         090

 第七节 完成诗的形式         094

 第八节 解析新诗的创作规律   102

第四章 中小学生新诗入门技巧

 

 第一节 在主题方面          119

 第二节 在篇幅方面          123

 第三节 在语言方面          127

 第四节 在情感方面          133

 第五节 在形式方面          140

 

结束语                        14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