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学理论研究茅盾翻译,为您提供了一个交叉学科视角。
比较一下朱海观和茅盾对英文段落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以及参照林陵在相应部分的翻译.就"Damn him.if only he'd go away and go to sleep!"这句面言,茅盾译为:“妈的,但愿他赶快滚他妈的,赶快去睡觉罢!"语气比朱译和林译都要重.并且多加了粗口,将伊格那底也夫那种急不可耐的心情塑造得栩栩如生。同时,茅盾将“who are you keeping yourself for?" 这句译为:“你宝贵的身子,你不给我你打算留给谁?"相比于英译本和朱译,添加了“宝贵的身子”,但却接近林译.实际上,这样比朱译"你把自己留给谁?”在指代意义上更为直接明白。最后对于" returned his embrace' 的翻译.朱译并不正确,而茅盾用“反手”一词较为准确地译出了“return”的含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林译具有部分原本功能,这导致茅盾在翻译时总要在林译本和英译本之间进行判断,并确定他认为合适的译文,或者说,他在根据某些信息想象原文的样子.进而来构建译文。
英文本第103页中,讲到一个士兵不愿再打仗,而脱下军装和一个寡妇居住在--起,被发现后.他面临被裁决的命运,其他士兵对他的反应也很激烈:
英译文:
"Ought to take her too,and shoot the both of them on the spot,"said gunner No. 1.
“Step on them," said a thin private with a haggard face and sick,feverish eyes. (p. 103)
茅译:
“应该把她,那骚货,也抓来枪毙,”第一号机枪手说。.
“踩死他们。”一个苦着脸的有一双带病似的火红眼睛的瘦长的列兵说。(第116-117页)
朱译:
“应该也把她抓来,两个人当场枪决,”第一位炮兵说。
“踩他一脚,”一个瘦削的兵士说,这人面色憔悴,有一双带着病容的发热的眼睛。(第209页)
林译:
“应该把她,那个贱东西,也抓来和他一同枪毙。”第一号机关枪手说。
“用靴子来践路死!”一个面孔苦恼,眼睛发烧有病的瘦战士说。(第150页)
依据英译本米看,茅盾的部分翻译与源文并不对应(见画线部分),因为他添加了“骚货”“死”等字眼,这种添加一方面可能受到林译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茅盾估计英译本(还有朱译本)星现的力度不够.因为土兵的愤怒之情并没有充分表达出来。这或许是促使茅盾要做出改变的原因。
但通常情况下,茅盾的改变还是以英译源文为主,当英译本自身出现问题的时候,茅盾就在怎样译的问题上显得多少有点无所适从。而为了保持前后语句的贯通和译本的整体风格,茅盾这时就会删去个别句子。如以下英文中的一段话:
You walk along and you became so sorry for every river,everybit of woodland that your heart aches. Yet life was not always easy for
the people, but then the difficulty was their own. ours. Today I waswalking along a glade and there was a tree rustling and lrembling. (p. 108)
茅译:
我们一路走来,每一条河每一片树林都叫你伤心,简直是心都碎了。(我们)今天我走过一片空地,有一株树在那里悉悉索索响,在那里发抖。(第122页)
这段英文写的是士兵伊格那底也夫在丛林中听完营指导员包加诺夫的讲述后所做出的表白。英文中出现“you"和“1"的不同人称,有些指代不清,划线部分尤其是"ours"一词的位置让人摸不着头绪。而林译又与英文画线的部分意思相差甚远。鉴于这种情况,茅盾就没有将这句译出,且对人称指代关系进行了修正。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茅盾翻译研究概述
第二节 理论视角:布迪厄的社会学
一、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概述
二、布迪厄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应用
三、该领域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四、主要概念工具运用的语境化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章节框架
第二章 译者登场:茅盾对科学小说的翻译
第一节 茅盾所译科学小说的文本特征
第二节 文学翻译的历史发生和文学翻译场的形成
一、文学翻译的萌生与定义
二、近代文学翻译的概况
三、近代文学翻译场的生成及等级结构
第三节 茅盾早期的人生轨迹和翻译惯习
第四节 场域张力与翻译策略
章节小结
第三章 占位与圣化——五四运动时期茅盾的译介活动
第一节 茅盾五四运动伊始的翻译转向
一、五四运动前后文学翻译场的变化
二、译文呈现与策略分析
第二节 《小说月报》革新初期的译介话语与实践
一、杂志革新与早期的译介话语
二、诗学话语背后的翻译实践
第三节 翻译的协商、圣化与译者策略
一、社团活动与社会资本
二、自然主义的言说
三、弱小民族文学的宣扬
四、直译的诠释与实践
章节小结
第四章 文学、审查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翻译行为
第一节 早期小说创作与翻译的同构性
第二节 革命文学的命名、论争与《文凭》的翻译
第三节 审查、场域自治和弱小民族文学译介
第四节 情书的流行与《拟情书》的翻译
一、情书在文学场与文学翻译场中地位的认町
二、茅盾的翻译选择与《拟情书》中的翻译策略
章节小结
第五章 翻译的偏执——译介苏联战争文学
第一节 文学翻译场的变迁与苏联文学译介的合法化
一、战争与文学翻译场的自主性
二、苏联战争文学的资本状态
第二节 转译的制约与政治的推力——翻译《复仇的火焰》
第三节 译为我用——苏联战争短篇小说的翻译
第四节 译介行为的多样性——翻译《人民是不朽的》
章节小结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重构茅盾的翻译轨迹
第二节 理论贡献与反思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书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