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跨语际小说的理论建构--基于符码啮合的研究
0.00     定价 ¥ 7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6019806
  • 作      者:
    作者:雷静|责编:李苏幸
  • 出 版 社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雷静(1981.10—),女,回族,湖北武汉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硕士,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雷静在国内外语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上发表文章十多篇,主持了省部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出版教材2部,译着5部,编着2部。获得省部级优秀课题奖1项,校级优秀课题二等奖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尝试探讨后殖民小说中的跨语际性(translinguality)现象如何影响喻体的表达方式和本土身份认同。除了将“跨语际小说”定义为跨国或双语/多语语境实践载体外。本书亦指出当代“跨语际小说”在语言和叙述手法上,均具备“符码啮合”(code-meshing)特征,而非单纯的符码转换行为。其目的在于揭露小说如何在叙述过程中建立具有特异性喻体表达模式和本土身份认同。在此过程中,跨语际性不应仅是某种固定身份的表达形式,而应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动因,促使离散主体生成新的身份认同。因此,喻体和身份认同构成“跨语际小说”的两大基本元素。本书援用客体间性和向量化的方法论。对后殖民时期印度作家阿米塔夫·果许的《饿潮水》(2004)和南非作家查克斯·恩达的《红色之心》(2000)中的喻体和身份认同主题进行阐述,总结出跨语际性的叙述特征,确立喻体和身份认同在“符码啮合”语境下的实践轨迹。
展开
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双言和多语言
1.1.1 双言和多语
1.1.2 双语和多语言
1.2 社会语言领域的“跨语际性”
1.2.1 “符码转换”的“跨语际性”
1.2.2 “符码啮合”的“跨语际性”
1.3 文学领域中的“跨语际性”
1.3.1 “符码转换”的“跨语际性”
1.3.2 “符码啮合”的“跨语际性”
1.4 身份认同
1.5 喻体-隐喻的“跨语际性”
1.6 印度与南非作家的小说
1.6.1 跨地域研究的原因
1.6.2 印度与非洲作家的“跨语际”小说

第二章 方法论
2.1 理论框架
2.1.1 “符码转换”或“符码啮合”
2.1.2 身份认同
2.1.3 喻体研究
2.2 方法论
2.2.1 研究问题
2.2.2 “物体间性”的视角
2.2.3 矢量化

第三章 “跨语际性”的潮汐喻体
一、结构上的“跨语际性”:潮汐理论的动力学
二、从动态叙事结构看民族冲突
三、结语

第四章 “跨语际性”的身份建构
一、小说描述
二、“跨语际性”的三个功能
三、四种“跨语际性”的谈判策略
四、实体化策略案例研究
五、结语

第五章 “跨语际性”生成的积极态度
一、对话世界主义中离散文学的创新策略
二、21世纪的积极态度
三、结语

结论
一、非洲与印度小说
二、“跨语际小说”的新叙事与新态度

参考文献
……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