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长城》定稿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当灿烂的冬奥圣火辉映于“双奥之城”,当五环旗飘扬在长城脚下的时候,《北京的长城》中文版正式出版,以“文明互鉴、各美其美”理念揭示了以长城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给世界的智慧。作为一本具有科普性质的长城文化读本,或许,它将指引人们尽情享受“长城与冬奥”的奇妙相遇,感受“双奥之城”的北京故事,体认古老希腊文明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五千年灿烂不熄的中华文明之间连绵不断的渊源,让长城文化这张中华民族的“金名片”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 残奥会的世界舞台上“亮起来”。
绪论<BR> 长城之美<BR> 2021年7月25日,坐标中国福建福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此举行并宣布,“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这个曾出现在《马可· 波罗游记》里的“东方第一大港”,又一次唤起了人们对宋元时代东方繁荣的热议和探寻。同时,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还有一个夺目亮点,那就是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嘉峪关长城保护状况报告,嘉峪关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而《马可· 波罗游记》因为没有介绍到中国的万里长城,也曾被中外学者看作是其最大遗憾,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万里长城孜孜不倦的追索和向往。<BR> 时间的指针回到1987年的巴黎。在巴黎举行的第1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首次有故宫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长城、秦始皇陵( 含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共六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长城,因与“原真性、完整性”的世界遗产标准高度契合,而成为当时评选中国第一批世界遗产时,全场最没有争议和悬念的“无与伦比的杰作”。<BR> 当人们站在中原大地上,无论从哪里出发,只要一路向北,就总能与这一“无与伦比的杰作”不期而遇。在长城,遇见至真至善至美。长城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形制特征、功能作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其工程之浩大、气势之雄浑、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举世罕见。可以说,长城的美,超越了“人工修筑的以土、石、砖为墙体的连续性高墙”这一长城概念和内涵本身,成为漫漫历史长河中浸润于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体验中最强大的文化基因。<BR> 历经十几个王朝、2600余年的时间,长城形成了由墙体、单体的敌台、烽燧、关隘、城堡及相关遗存所构成的完善、立体的军事防御体系。当人们行走在这一处处古老建筑之上,触碰着经过岁月洗礼但又沉默不语的青砖条石、楼台烽堡时,无不感受到它所深蕴的一股磁吸般的能量。万里长城不仅是一段社会生活的缩影,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古今对话的真实场域,并不断塑造着人们当下的生活体验。而事实上,从万里长城到金字塔,从皇家宫殿到古代庭院……古往今来,能工巧匠创造的建筑艺术之美,在文明的不断演进中产生并升华为对人类发展的持续影响。<BR> 探究解锁长城之密码,重温耳熟能详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中国古训,我们总是会对通过长城所建立的文明对话体制有新的感受和理解。长城处于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上,这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经济类型,彼此有着强烈的冲突和互补。长城的修建,不重于进攻、着力于防守,不喜于劫掠、倾向于融合,更多体现为不同族群、不同民族政权之间构建的良好秩序。而这样一种文明对话体制就像一条坚韧的纽带,串联在中国几千年延绵不断的发展进程之中,丰富着中华文明的认同和包容,从而形成了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的治理体系。历史也充分证明,这种文明对话体制在人类文明的冲突与交融中,具有极强的选择性、适应性和包容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每次王朝崩溃之后又能重建统一王朝的原因。作为一个生产型国家,黏合社会的物质财富利益来自秩序与和平条件下生产增长的收益,这样的愿景具有不可抵挡的强大吸引力。长城的每一块砌砖、每一块垒石上,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和平愿望,这是中华五千年历史延续至今的大方向。在人类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当下,长城所蕴含的共生共存、融合发展的精神特质无疑还有更多可挖掘的现实意义。<BR> 慕田峪长城(2020年)<BR> 人们追随着长城穿梭于崇山峻岭、长河远海之间,以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层次对长城所处的地理空间进行解读时,就能进一步感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认识长城所蕴含的绿色生态价值。依山傍水形成天然屏障,是长城修建的基础和原则。在长城及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而成的防御体系的背后,有着一个完整的、生动的生态系统。时至今日,长城内外所形成的这道自然生态屏障,对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持续发挥着自然生态保护和调节的作用,把它称为“绿色长城”,一点都不为过。更为重要的是,长城沿线以长城和长城文化为依托,以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为抓手,以解决长城沿线生态、贫困等问题为目标,促进长城沿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新的经济区域,并通过冬奥会的加持和赋能,在寻求永续发展的探索中迎来了新的机遇。<BR>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当人们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穿梭中认识长城,就能进一步感知长城庞大的规模、复杂的构成、磅礴的气势、壮美的景观和无与伦比的价值。长城既是军事防御工程,又是居住屯垦的区域,还是经济往来的中心,它既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是旅游文化景区。长城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在功能的持续变换中,串联起了以长城为中心的独特的长城文化。长城文化内涵深厚广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积淀。对于长城遗迹的保护和长城文化的传承,中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正是基于此种情况,长城逐渐为世界所认识,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活的遗产。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也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R> 今天的人们登临万里长城,不仅能深度体验中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深邃灿烂的文化、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还能感受到中国不断迸发的蓬勃发展活力。而这种活力正在借由一场体育盛会进一步激情四射。2015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为中国北京。由此,北京将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座成功申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更为特别的是,这场精彩的冬日盛会,将在拥有长城精华段的北京和素有“历代长城博物馆”之称的张家口共同启幕,奥运五环旗将在长城脚下随风飘扬,很多冬奥场馆将在长城遗址周边建成。“体育运动是一种被组织起来的事业,体育运动不仅是游戏,不仅是纪录的创造,它同样也是一种升华,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恢复。”长城与冬奥相约,一场长城脚下的冰雪运动盛会,不仅让三亿中国人“上冰雪”,还会让更多的外国人“登长城”,从而翻开奥林匹克的全新篇章。这将从更深层次表明,现代体育运动散发的光辉与古老长城所蕴含的美有着内在的相通性。无论是一个中国人要认识自己的历史,还是一个外国人要了解真实的中国,恐怕没有比走近长城更有效的途径了。一部长城史,就是一部劳动人民的苦难和血泪史,蕴含着中国人民勤劳、 智慧、勇敢、善良等美好品质。一部长城史,也是一部民族独立、自强不息的斗争史。长城的美还来源于它深厚的精神内涵。长城内外,几千年来上演着一幕幕气吞山河的英雄故事。“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的鲜明写照,显示出具有永恒意义的崇高和壮美。长城正是以这种雄伟的外观形制和深厚的精神内涵,震撼并触及人们的灵魂深处。<BR> 长城以它的万里雄姿和几千年风雨阅历,所展现和含蕴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对于长城之美的认识与理解,最大的挑战绝不是史料太少,而是内在意蕴太多。每一次我们走近长城,都会对长城有一次全新理解,在对长城的建筑之美、融合之美、生态之美、永续之美、冰雪之美……的发现中,启发更为深厚的对生命、对世界、对未来的思考,以此作为对“美”的延续。<BR> 金山岭长城(2016年)
目录<BR>绪论·长城之美<BR>第一编<BR>长城·建筑之美<BR>第一章 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9<BR>第二章 石头的史书与凝固的音乐 27<BR>第三章 艺术之美,非可道之道 41<BR>第四章 千里江山万里城 53<BR>第二编<BR>长城·融合之美<BR>第一章 以战止战与和平通道 75<BR>第二章 长城生活圈 86<BR>第三章 村落与家园 100<BR>第四章 人类的共同财富 113<BR>第三编<BR>长城·生态之美<BR>第一章 长城的生态空间 125<BR>第二章 神奇的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 132<BR>第三章 北纬40°的黄金纬度线 139<BR>第四章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涵养区 145<BR>第四编<BR>长城·永续之美<BR>第一章 长城的文化生命力 159<BR>第二章 长城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72<BR>第三章“活起来”“亮起来”“响起来” 179<BR>第四章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190<BR>第五编<BR>长城·冰雪之美<BR>第一章 双奥之城的梦想 213<BR>第二章 长城脚下的期待 226<BR>第三章 从“上冰雪”到“登长城” 236<BR>第四章 冬奥遗产与后奥运发展 249<BR>结 语·美美与共 259<BR>参考文献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