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礼仪:社会是一所小学校,学校是一个大社会》: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那么,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对于教师备课有什么意义呢?
一是通过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理解所处学段的总体目标要求,从而把所授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自觉联系起来。课程标准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风格各异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不同的个性,但殊途同归,最后都要落实到目标的实现上。所以备课前胸中有“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引导我们去思考备课的内容、目的和意图等问题,从而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实效性。
二是通过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理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从而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和安排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课程标准在教法上不可能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明确细致的指导,但基本的思路、方法是清楚的,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进行具体教法的设计。
三是通过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认识到课程标准并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科书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给出硬性的、统一的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指导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所以它对教科书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具有指导性的,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发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备课中应充分利用并发挥这个空间,大胆创新,敢于作为。如可以更换教材中的例子,可以更换课文或重组单元,可以拓展延伸,可以融合其他教学资源。
钻研教材与吃透教材
教师要进一步登高望远,注重自我提升,就要尽可能钻研相关教材,做到腹中有“本”。深刻地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恰当地处理教材是教好课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教材是由专家和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供教师和学生阅读的最重要的材料。钻研教材是整个备课工作的主体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务必认真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到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对主要内容记得牢、讲得出、讲得准、讲得活。
有的教师之所以教不好课,是因为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太肤浅。他们往往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甚至成为教材的俘虏。那么,教师应如何钻研教材和吃透教材呢?
①从整体入手,通览全套教材。从整体入手,就是要循着编者的思路,依据编者的意图,从宏观上把握全套教材的主旨,学习、研究教材。
②通读某一册教材。在浏览全套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在新学期开学之前通读所要教的某一册教材。通过通读全册教材,教师要全面了解全册教材有哪些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各个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是什么,从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③细读教材的某一单元。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师在单元备课时,要细读本单元的内容,分析其内部结构,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重点、难点,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甚至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样就可以在教学时做到重点突出、前后联系,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④精读即将施教的部分教材。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学前要做的最细致、最重要的工作。即将施教的部分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预案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仔细揣摩、真正弄懂这部分教材内容。
⑤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教材内容是按照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来编排的。教学时,教师不能把教材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它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以上五个步骤是有机联系的,但教师备课时不一定要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应重点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只有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保证所授知识的正确无误,才能做到课堂教学从容不迫,才能让学生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