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工
1.1 缘起
1.1.1 资源
1.1.2 学科框架
1.1.3 策略与分工
1.2 人——学员与教员
1.2.1 主角——学员
1.2.2 配角——教员
2 史料组
2.1 现场史料的简要梳理
2.1.1 木塔主体范围内的碑刻、匾额和题记
2.1.2 佛宫寺院落内
2.2 营造学社旧影
2.2.1 照片编号与整理
2.2.2 拍摄情况管窥
2.2.3 照片信息识别
2.2.4 对照重摄的尝试
参考文献
3 木结构组
3.1 关于方法论的反思
3.1.1 一段简要的梳理
3.1.2 一则故事的启发
3.1.3 一串关于“药方”的反思
3.1.4 一次回到“生理”的努力
3.2 现有研究
3.2.1 实测综述
3.2.2 数据解读综述
3.3 数据校雠、补充和再认识
3.3.1 各层平面数据校雠
3.3.2 “清测”之五层实测
3.3.3 旧照的线索
3.4 两套假说
3.4.1 木塔丈尺假说
3.4.2 木塔五层斗棋设计假说
3.5 木塔结构康复工作的路径展望
参考文献
4 造像组
4.1 文献与图像学分析下的研究意义
4.2 应县木塔佛塑现状
4.2.1 佛塑概况
4.2.2 残损与改变
4.3 研究思路及方法
4.3.1 现存山西地区佛塑的常用制作工序与材料
4.3.2 科学分析方法及技术概述
4.4 佛塑妆金工艺构造分析
4.4.1 应县木塔佛塑取样情况
4.4.2 样品制备
4.4.3 剖面显微分析
4.4.4 叠压层次分析
4.5 佛塑妆金材料物质分析
4.5.1 扫描电镜分析
4.5.2 荧光染色分析
4.5.3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4.5.4 佛塑妆金材料分析
4.6 佛塑妆金工艺分析
4.6.1 妆金工艺A
4.6.2 妆金工艺B
4.6.3 妆金工艺C
4.6.4 妆金工艺D
4.6.5 妆金工艺E
4.6.6 妆金工艺F
4.6.7 妆金工艺X
4.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5 彩画组
5.1 木塔彩画简述
5.2 五层内槽向日葵纹天花彩画初步分析
5.2.1 取样位置
5.2.2 分析结果
5.2.3 绘制工艺推断
5.3 五层内槽斗八藻井仙鹤天花彩画
5.3.1 取样位置
5.3.2 分析结果
5.3.3 绘制工艺推断
5.4 一层南面内槽团窠龙纹天花彩画
5.4.1 取样位置
5.4.2 分析结果
5.4.3 绘制工艺推断
参考文献
6 大棚组
6.1 建设必要性
6.2 国内外保护工作棚设计综述
6.2.1 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棚的基本概念与特殊需求
6.2.2 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棚的建设条件与结构选型
6.2.3 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棚的功能拓展与社会属性
6.2.4 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棚结构的其他可能
6.2.5 保护工作棚综述小结
6.3 功能策划
6.3.1 抢救性本体工棚
6.3.2 预防性监测平台
6.3.3 研究性指挥中心
6.3.4 专业性培训系统
6.3.5 开放性互动窗口
6.3.6 综合性文化品牌
6.4 概念设计
6.4.1 设计原则
6.4.2 设计依据
6.4.3 设计策略
6.4.4 概念设计方案
6.4.5 深化设计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