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托林寺红殿壁画研究(历史图像与文本)(精)
0.00     定价 ¥ 1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8209274
  • 作      者:
    作者:王瑞雷|责编:胡畔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托林寺是吐蕃王室后裔益西沃在象雄文明故地所开创的古格王国的政教中心,它不仅是古格王室参政议政和颁发诏令之所,更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启序幕之圣地。本书以该寺红殿壁画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图像及所据文本的翔实考证,呈现了古格佛教艺术复兴之潮、西藏地方政教变迁之景和我国多民族文化交织之维。 托林寺红殿是由古格国王赤·南喀旺布平措德主持重建,为现存15—16世纪古格王国佛教复兴期遗留至今的最大的佛殿。作为王室贵胄参拜礼佛的重要礼仪空间,其壁画是昭示早期古格王国政教韬略的历史之镜;其图像配置隐现了西藏西部与卫藏地区诸教派的互动关系和政教话语。通过剥丝抽茧地接通历史、图像和文本所依,作者发现红殿借古开今重构了古格早期艺术传统,壁画呈现了先祖益西沃与仁钦桑布于11世纪所建立的“瑜伽上派”之传规。该传规曾被后藏地区年楚河流域诸寺传承,后经由布顿·仁钦珠和萨迦派叔侄发扬光大,才得以见诸托林寺红殿的绝世精美壁画。 托林寺红殿遗存的解读关乎西藏西部文明演进的关键性内核,是西喜马拉雅地区重要的历史性纪念碑,其壁画内容为古格王国中晚期扑朔迷离的政教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线索。壁画所据文本及图像传承具有连续性、正统性和层累性,其图像遗存以深奥精妙的视觉语言再现了波澜起伏的古格政教关系演变进程。托林寺红殿艺术以冰山一角实证了藏传佛教是融合本土宗教实践而形成的文化系统;古格早期艺术传统及其与卫藏地区在政教方面的关联互动,丰富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内涵。
展开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托林寺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研究史回顾
一、早期调查研究
二、相关历史研究
三、艺术史研究
四、问题点提出及红殿壁画价值
五、本书论题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红殿殿堂结构、塑像、壁画与题记
一、殿堂结构
二、塑像现状
三、壁画配置
四、题记分布
第四节 托林寺红殿的建造者及年代
一、殿堂结构与壁画风格的非统一性
二、经堂题记中有关建殿者的信息
三、《阿里王统》中赤·南喀旺布平措德与拉杰尊释迦沃
四、经堂西壁南侧古格诸王肖像中的“遍知杰尊释迦沃”
五、小 结
上篇 红殿佛堂西壁降魔触地印释迦牟尼佛与二弟子配十二弘化、十六罗汉、药师八佛及三十五佛图像
第一章 金刚座降魔触地印释迦牟尼佛的图像形成与演变
第一节 汉藏史载印度菩提迦耶降魔触地印释迦牟尼佛
第二节 印度早期降魔触地印释迦牟尼佛图像演化
第三节 唐代降魔触地印释迦牟尼佛与二胁侍菩萨的身份及关系
第四节 降魔触地印释迦牟尼佛于西藏的传入、图像配置与演变
一、文成公主入藏与降魔触地印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
二、降魔触地印释迦牟尼佛在西藏后弘初期的复兴与发展
第五节 小 结
第二章 红殿佛堂十二弘化故事与十六罗汉
第一节 佛堂西壁十二弘化故事
一、佛堂十二弘化图像辨识与解读
二、十二弘化相关文献及佛堂十二弘化图像来源
三、古格王国早中期所传十二弘化图像演变特征
第二节 佛堂西壁十六罗汉与居士达摩多罗
一、佛堂西壁十六罗汉图像辨识
二、西藏所传十六罗汉与佛堂十六罗汉之关系
第三节 小 结
第三章 红殿佛堂药师八佛与三十五忏悔佛
第一节 佛堂西壁药师八佛
一、西藏药师佛传承谱系及经典
二、佛堂药师八佛图像辨识
第二节 托林寺迦萨殿药师佛与13—15世纪西藏阿里地区药师曼荼罗图像传承
一、迦萨殿与药师佛图像概述
二、药师如来曼荼罗图像传承
三、13—15世纪阿里地区药师如来曼荼罗遗存与图像构成
第三节 佛堂西壁三十五忏悔佛
一、佛堂三十五忏悔佛图像辨识
二、西藏所传三十五忏悔佛与红殿三十五忏悔佛图像之传承关系
第四节 释迦牟尼佛配十二弘化、十六罗汉、三十五佛及药师八佛
图像演变
一、降魔触地印释迦牟尼佛与二弟子配十二弘化、十六罗汉在西藏的形成
二、三十五忏悔佛、药师八佛的导入与图像空间的重构
第五节 小 结
中篇 红殿佛堂“瑜伽续部三部曲”之主曼荼罗
——金刚界、恶趣清净、金刚萨埵曼荼罗
第一章 佛堂南壁《真实摄经》之金刚界曼荼罗研究
第一节 瑜伽续部三贤与《真实摄经》注释
第二节 佛堂金刚界曼荼罗配置及图像所据文本
第三节 西藏阿里地区早期金刚界曼荼罗图像体系
第四节 庆喜藏系金刚界曼荼罗在后藏地区的传播
一、乃甲切木与恰姆石窟金刚界曼荼罗窟造像构成
二、萨玛达至江孜商道沿线的金刚界曼荼罗遗存
第五节 小 结
第二章 佛堂北壁《理趣广经》之金刚萨埵曼荼罗研究
第一节《理趣广经》及相关注释
第二节 佛堂金刚萨埵曼荼罗与早期注释之关联
一、佛堂金刚萨埵曼荼罗构成
二、早期注释仪轨中金刚萨埵曼荼罗图像志
第三节 佛堂金刚萨埵曼荼罗与早期及布顿注释之关系
一、布顿与庆喜藏注释中的金刚萨埵曼荼罗图像志
二、佛堂金刚萨埵曼荼罗所据文本溯源
第四节 小 结
第三章 佛堂南北两壁东侧《恶趣清净怛特罗》之恶趣清净系曼荼罗研究
第一节《恶趣清净怛特罗》及注释
第二节 佛堂普明大日如来与九佛顶曼荼罗
一、佛堂南壁东侧普明大日如来曼荼罗图像构成
二、佛堂北壁东侧九佛顶曼荼罗图像构成
三、普明大日如来与九佛顶曼荼罗下方 12 尊尊像身份
第三节 11—13 世纪西藏阿里地区九佛顶曼荼罗遗存
第四节 小 结
下篇 红殿经堂《文殊真实名经》广、中、略三注之主曼荼罗图像研究
第一章 广注:经堂南壁法界语自在曼荼罗研究
第一节 法界语自在曼荼罗注释传存
第二节 经堂南壁法界语自在曼荼罗构成
第三节 经堂南壁法界语自在曼荼罗图像渊源
第四节 11—13世纪阿里地区白色法界语自在曼荼罗图像遗存
第五节 14—15世纪后藏地区白色法界语自在曼荼罗图像传承
第六节 小 结
第二章 中注:经堂北壁文殊具密摄部族与具功德生处摄部族曼荼罗研究
第一节 嬉金刚与《文殊真实名经》具密注释
第二节 文殊具密摄部族与具功德生处摄部族曼荼罗图像源流
第三节 经堂文殊具密摄部族与具功德生处摄部族曼荼罗结构及图像配置
一、文殊具密摄部族和具功德生处摄部族曼荼罗建坛结构
二、六智慧轮的建立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