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部考古(第25辑)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67684
  • 作      者:
    编者: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责编:王蕾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西部考古》是在西北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考古学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考古学与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陕西省特色学科建设项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下,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联合编的学术半年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22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足点,面向全国,内容涉及考古学、文物学、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多个方面。 本书适合于从事我国西部地区历史考古、文化遗产研究和文物保护的专家学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陕西旬邑县商周时期遗址考古调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内容摘要:2013年冬,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对陕西省旬邑县境内的先秦时期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了丰富的商周时期遗存。本次调查新发现遗址 1处,在 5处遗址已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发现了新时期文化遗存。调查资料显示,旬邑县境内商周遗存的年代集中于先周和西周时期。先周时期遗址集中分布在三水河下游地区,西周早期扩张至北部上游地带,进入西周中晚期,遗址分布范围明显缩小,呈现出周文化先扩张后收缩的动态发展历程。三水河流域几乎不见东周时期遗存,说明随着周王室东迁洛邑,周人可能失去了对此区域的控制。
  关键词:旬邑;先周;周;豳;考古调查
  为推进“‘古豳地’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的深入开展,结合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本科生田野实习选址及实习基地建设,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于2013年冬对陕西省旬邑县先秦时期遗址进行了系统调查。此次共调查先秦时期遗址23处[1],包括13处史前时期遗址[2]和12处商周时期遗址,其中,畔子庙底遗址、崔东遗址、府池遗址、庄合咀头遗址、枣林河滩遗址和西头遗址既有史前时期遗存,也有商周时期遗物。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
  旬邑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辖境北部,东接铜川,西临彬州,南毗淳化,北依甘肃省正宁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交界地带,即渭北高原。县域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形似一个东北—西南向的长条,南北*长66.2千米,东西*宽66.7千米,总面积约1774.4平方千米[3]。旬邑县地貌可分为山地、台塬和丘陵三类,以山地和台塬为主体,高差明显。山地地形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北中部区域,东北部的土石中低山是子午岭伸向西南的余脉,海拔1300—1885米,山体起伏虽大,地势却平缓,是三水河(亦称马栏河)和姜家河的发源地;北中部的黄土低山以“黄土戴帽的石质山”为基本特征,海拔1000—1600米。黄土台塬则占据西南部和中部的广袤地区,坡度平缓,高度在1000—1400米,周边沟壑密布,地形破碎、千姿百态。梁峁丘陵主要集中在土石山地向黄土台塬的过渡地带,海拔1000—1600米,地表倾斜,起伏明显,呈现出阶梯状的分水岭和浅水马鞍。河流下游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河谷平原,地面平整,水位浅,多开垦为农田。
  旬邑县域内河流均属渭水水系,除瓦房川为石川河支流外,其余皆是泾河支流。其中三水河作为境内*长的一条河流,发源于马栏山区北部,故上游河段称马栏河,该河自东北向西南从中部横穿全境,沿途接纳了石底子川、杨家店子川、第家河、蚂蚁沟和苍儿沟等支流的流水,*后汇入泾河。县内西南部的黄土台塬,地形平缓,河流密集,土壤肥沃,适宜人类居住,是先秦聚落的集中分布区。
  二、各遗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的12处商周遗址大都分布于旬邑县西南部黄土台塬上,仅北坡遗址位于北部山地。遗址分布呈现出西南密集、东北稀疏的特点,且多选址于三水河及其支流附近,与河流的直线距离均在0.4—4.9千米。距河流较远的遗址,其周边也常有泉水等水源。
  (一)北坡遗址
  北坡遗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北坡子村南约1千米处的橄榄形台地上,东、南、西三面临沟,地形地貌起伏较大,东南距离马栏河约2千米。遗址南北向长约1000米,东西向*宽处约700米,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海拔1304米左右。调查时在遗址西侧沟畔发现有较厚的灰土层,采集到大量陶器残片。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还有部分泥质灰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可辨器形主要有鬲、甗、盆、罐等。
  陶鬲5件。
  13XBP∶1[4],口沿残片,夹砂灰陶。侈口,斜折沿,方唇,弧腹,腹左下有鬲裆凹瘪趋向。唇面及器表饰细绳纹,颈肩部绳纹交错。残高8厘米(图一,1)。13XBP∶2,口沿残片,夹砂灰陶。侈口,斜折沿,方唇。器表及唇面饰绳纹,唇下沿绳纹被抹,模糊不清。残高4.9 厘米(图一,3)。13XBP∶9,口沿残片,夹砂灰陶。侈口,斜折沿,方唇,斜腹。器表及唇面饰绳纹。残高6 厘米(图一,2)。13XBP∶3,鬲足残片,夹砂灰陶。袋状足,截面呈圆形。器表饰绳纹。残高5 厘米(图一,7)。13XBP∶8,鬲足残片,夹砂灰陶。锥状足,柱足足跟。器表饰绳纹。残高4.6厘米(图一,8)。
  陶甗1件。
  13XBP∶4,甗腰残片,夹砂灰陶。斜直腹,微束腰,箅隔较窄。器表饰绳纹。残高4.7厘米(图一,4)。
  陶盆1件。
  13XBP∶5,残片,泥质灰陶。敞口,无沿,方唇,外唇略低于内唇,斜弧腹,上腹近口部因修整略内凹,平底。器腹素面无纹饰,器底饰绳纹。口径19.92、底径12.8、高5.1厘米(图一,10)。
  陶罐2件,均为小口折肩罐残片。
  13XBP∶6,口沿残片,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器表素面。残高2.1厘米(图一,6)。13XBP∶10,口沿残片,泥质灰陶。侈口,折沿,圆唇。器表素面。残高3.8厘米(图一,5)。
  图一 旬邑县北坡遗址采集遗物
  1—3、7、8. 陶鬲(13XBP∶1、13XBP∶9、13XBP∶2、13XBP∶3、13XBP∶8) 4. 陶甗(13XBP∶4)5、6. 陶罐(13XBP∶10、13XBP∶6) 9. 石刀(13XBP∶7) 10. 陶盆(13XBP∶5)
  石刀1件。
  13XBP∶7,青灰色砂岩磨制而成。平面近长方形,一端残,刀背角端上凸,双面直刃,器身中部有两个未钻透的圆形钻孔。器表磨制平整。残长6.5、高7.4、厚0.9、孔径1.1—1.3 厘米(图一,9)。
  (二)畔子庙底遗址
  畔子庙底遗址位于旬邑县太村镇野鸡红畔子村南三水河支流庙子台地上,是新发现的一处遗址。东、南、西三面临沟,地形地貌相对平坦,东南距三水河约6千米。遗址南北向长约700米,东西向*宽处约8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海拔1230米左右。在遗址西侧沟畔发现大量灰土堆积,厚度可达2—3米。遗址以商周时期遗存为主,包含少量仰韶时期遗物。采集到少量陶器残片,以夹砂灰陶为主,还有少量夹砂红陶和泥质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器形主要有鬲、甗、罐、瓮等。
  陶鬲1件。
  13XPM∶6,鬲足残片,夹砂灰陶。锥状足,足跟较高,截面呈椭圆形。器表饰粗浅绳纹。残高6.4 厘米(图二,8)。
  陶甗2件。
  13XPM∶2,口沿残片,夹砂红陶。侈口,卷沿,方唇。器表及唇面饰绳纹。残高3.8厘米(图二,4)。13XPM∶4,口沿残片,夹砂灰陶。侈口,斜折沿,方唇,斜弧腹。器表及唇面饰绳纹。残高8 厘米(图二,5)。
  陶罐3件。
  13XPM∶9,高领鼓腹罐,泥质红陶。直口,口部有小鋬,方唇,高领,鼓腹,小平底。器表饰浅细绳纹,领下刻划三角纹,领腹相接处施三周弦纹,其上贴塑乳钉。口径6.9、通高11.8厘米(图二,1)。13XPM∶3,口沿残片,泥质灰陶。小口外侈,折沿,方唇。器表素面磨光,颈部绳纹被抹,隐约可见。残高5.1厘米(图二,2)。13XPM∶7,口沿残片,泥质灰陶。小口外侈,卷沿,圆唇。器表素面。残高4.8厘米(图二,3)。
  陶瓮1件。
  13XPM∶5,三足瓮口沿残片,夹砂灰陶。敛口,宽平沿,方唇。器表唇部以下饰细绳纹。残高5厘米(图二,7)。
  石刀1件。
  图二 旬邑县畔子庙底遗址采集遗物
  1—3. 陶罐(13XPM∶9、13XPM∶3、13XPM∶7) 4、5. 陶甗(13XPM∶2、13XPM∶4)6. 石刀(13XPM∶8) 7. 三足陶瓮(13XPM∶5)8. 陶鬲(13XPM∶6)
  13XPM∶8,青灰色砂岩,磨制。平面近梯形,两端皆残,直背,双面直刃,器身中部有一未钻透的圆形钻孔。器表凹凸,不甚平整。残长6.6、高6、厚0.6、孔径1厘米(图二,6)。
  (三)崔东遗址
  崔东遗址[5]位于旬邑县城关镇崔家河村三水河东岸的台地上,东、南两面临沟,地形由南向北逐渐抬升,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地貌相对平坦,西距三水河约650米。遗址南北长约300、东西宽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海拔1000米左右。1978年,咸阳地区文管会、旬邑县文化馆在崔家河东村第三级台地上发现两座西周早期的铜器墓[6]。本次调查发现崔东遗址已被修整为梯田,多处断面暴露有墓葬,断面堆积厚度为1—2 米。崔东遗址包含仰韶时期和商周时期的遗存,采集到少量商周时期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另有少量泥质灰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器形主要有甗、盆、罐等。
  陶甗3件。
  13XCD∶10,口沿残片,夹粗砂灰陶。侈口,斜折沿,厚方唇。器表及唇面饰浅粗绳纹,沿下附加一条宽泥条,其上用手指按压出圆窝纹,圆窝内隐约可见指纹痕迹,附加堆纹以下有两道刻划痕。残高4厘米(图三,1)。13XCD∶11,口沿残片,夹砂灰陶。侈口,卷沿,厚方唇。器表饰粗绳纹。残高4 厘米(图三,2)。13XCD∶12,甗腰残片,夹砂灰陶。束腰,箅隔较宽。器表饰绳纹。残高5.3厘米(图三,4)。
  陶盆1件。
  13XCD∶16,口沿残片,泥质灰陶。侈口,斜折沿,尖圆唇,斜弧腹。素面。残高3.4 厘米(图三,6)。
  陶罐2件。
  13XCD∶13,口沿残片,夹细砂灰陶。侈口,卷沿,方唇。口沿至颈部素面,器表可见轮制痕迹,颈部以下饰绳纹。口径13.3、残高4.3厘米(图三,5)。13XCD∶14,口沿残片,夹砂灰陶。
  侈口,折沿,方唇近平,唇面内凹。器表素面。口径 12、残高 3.3厘米(图三,3)。
  三足器泥芯1件。
  13XCD∶17,泥质黄褐陶。倒圆锥状。器表素面光滑。高3厘米(图三,7)。
  (四)新昌遗址
  新昌遗址位于旬邑县新昌村童子沟东南侧咀子(老宅)800米处,遗址东、南、西为沟,北高南低,地形地貌相对平坦,东距三水河约5千米。遗址南北约300、东西250米,面积约7.5万平方米,海拔1212米左右。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认定新昌遗址属于龙山文化时期[7]。本次调查所获遗物均为商周时期遗存,采集到少量陶器,有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纹饰为绳纹或素面,器形主要有鬲、甗、罐等。
  陶鬲1件。13XXC∶2,鬲足残片,夹砂灰陶。锥状足。器表饰绳纹。残高4.3厘米(图四,4)。陶甗1件。13XXC∶1,腹部残片,夹砂灰陶。侈口,斜折沿,斜弧腹。器表饰绳纹。残高9.6厘米
  (图四,3)。陶罐1件。13XXC∶3,口沿残片,泥质灰陶。敞口,平折沿,圆唇。器表素面。残高2.7厘米(图四,1)。
  图四 旬邑县新昌遗址、府池遗址采集遗物
  1、2. 陶罐(13XXC∶3、13XFC∶2) 3. 陶甗(13XXC∶1) 4. 陶鬲(13XXC∶2)
  (五)府池遗址
  府池遗址位于旬邑县张洪镇府池村西北沟边的梯田阶地上,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地貌有一定起

展开
目录

目录
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陕西旬邑县商周时期遗址考古调查 1
重庆云阳磐石城遗址2020 年度考古发掘简报 25
新疆巴里坤西沟岩画调查简报 43
新疆哈密巴里坤2015年石人子沟遗址墓葬发掘简报 70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西晋墓(2003CXDM7)发掘简报 94
咸阳马泉西魏M14 发掘简报 106
新疆哈密大河古城遗址2020 年度调查勘探报告 113
甘肃合水曹家寺金代龛像调查 132
史前与周秦汉唐研究
史前玉璧制作工艺探析 141
四面结顶式穹隆顶砖室墓与“牟合方盖”几何模型关系初探 155
内蒙古鄂尔多斯凤凰山M1的壁画与墓葬经营 165
汉代墓葬画像中伏羲女娲人*蛇身的形象探源 176
新疆巴里坤县大河古城调查与伊吾军考略 190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
骨质 文物保护材料应用综述 201
土遗址保护技术研究新进展与展望 213
陕西 西安五楼遗址出土动物遗存初步分析 231
西藏 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2017年出土颅骨的种系研究 242
张家 窑林场一号辽代贵族墓藏出土蹀躞带带鞓制作材料与工艺研究 258
青花瓷名谓问题刍议 267
其他研究
《拜城多岗墓地》评述 281
《洛源杨公墓志铭》考释及相关问题讨论 298
中国文物出境展览文献评述 312
《西部考古》征稿启事 324
CONTENTS
Bulletin of Archaeological Surveys and Excavations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Shang and Zhou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Xunyi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24
Brief Report of the 2020 Excavation of the Panshi Town Site in Yunyang, Chongqing 42
Rock Art of Archaeological Survey at Xigou Site in Barkol of Xinjiang 69
Brief Report on the Excavation of Tombs at Shirenzigou Site in 2015 Barkol, Hami of Xinjiang 93
Brief Report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Tomb (2003CXDM7) on the Chang’an Campus, Northwest University 105
Brief Report on the Excavation of M14 of the Western Wei Dynasty in Maquan Street, Xianyang 112
Report of 2020 Annual Survey and Exploration of Dahe Ancient City Site in Hami, Xinjiang 130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aojiasi Cliff Carvings at Heshui County, Gansu Province 140
Prehistory and Zhou, Qin, Han and Tang Studies
Study 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Jade Bi Disk in the Prehistoric Period 15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metric Model of“Mouhe Fanggai” and the Four-sided Dome-shaped Brick Tomb 164
Murals and Construction of Tomb M1 of Fenghuangshan in Ordos, Inner Mongolia 175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Fuxi and Nüwa in Tomb Portraits of Han Dynasty 189
A Survey of Dahe Ancient City in Barkol, Xinjiang and a Study of the Yiwu Army 200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
A Review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servation Materials in Bone Relics 211
New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in Research on Conservation Techniques for Earthen Sites 229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Animal Remains from the Wulou Site in Xi’an, Shaanxi 241
Research on the Racial and Systematic Types of Skulls Excavated from the Gebusailu Cemetery in Zanda County, Xizang in 2017 256
Th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of the Die Xie Belt Unearthed from the No.1 Liao Dynasty Tomb in Zhangjiayao Forest Farm 265
On the Appellation of Blue-and-white Porcelain 279
Other Studies
Review of Duogang Cemetery of Baicheng County 297
Textual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pitaph of Yang Gong in Luoyuan and Discussion on Related Problems 311
A Literature Review of and Reflections Upon Chinese Overseas Exhibitions 32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