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国霓裳(沈从文和我们的纺织考古之路)
0.00     定价 ¥ 9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20179480
  • 作      者:
    编者:王亚蓉|责编:陈悦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溯源纺织考古历史

见证重大考古现场

传承中华服饰文化


展开
作者简介

王亚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纺织考古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会长。主持并参与了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陕西法门寺唐塔地宫、新疆尼雅贵族墓地、江西海昏侯墓等二十余座考古现场的纺织品文物清理、保护、研究、修复等工作。发表论文及专著二十余部。1974至1988年,曾担沈从文先生助手,参与了沈先生对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工作,协助其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的整理绘图出版工作。2016年,获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荣誉称号,并获评2016年中国文化促进会“全球十大中华文化人物”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本书以沈从文开创中国古代服饰史研究为起点,回溯了他关于服饰研究的最初探索,以及其助手王?和王亚蓉先生筚路蓝缕,克服种种困难,传承沈先生服饰研究的未竟事业,开辟了纺织考古和文物修复新领域的成长历程。 书中展现了纺织考古工作者亲历重要考古现场的挖掘、保护过程,再现江西靖安东周大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陕西法门寺唐塔地宫、新疆尼雅贵族墓地等多地考古现场。他们的考古工作不断丰富着服饰文化研究的客观资料,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历代服饰文物的实物链,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本书系统总结了服饰考古的实证成果,梳理了从东周、战国、汉、唐、宋到元、明,三千多年中国纺织品文物的演化发展历程,以及在纺织考古研究中的新发现。三百多张珍贵图片高度还原纺织考古挖掘现场、文物出土的原貌以及修复后的成果,体现了中国纺织品千年传承不断的辉煌成就和灿烂的服饰文化。
展开
精彩书摘

节选一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毕加索”设计

 

1988 年,我和王㐨先生在伦敦整理、拍摄大英博物馆馆藏的手书 文献,这是斯坦因一百多年前从敦煌藏经洞带回的写经,背面的唐诗、 医方、地亩册等反映了唐代各种社会生活。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应英方邀请在剑桥、牛津、伦敦等大学和博物馆做了多场关于中国纺织考古的现场发掘与研究内容的讲座。



有一次,我在博物馆详细介绍了荆州马山楚墓出土的楚国衣式与纹样时说,有两条 S 形的龙凤相对,凤嘴衔着龙的尾巴,龙好像在扭曲挣扎。而且在这批纹样里,所有的纹样都是凤占上风,不是凤咬着龙尾就是脚踩着龙。


下图的领子方块里是一驾马车,还有车厢、车轮,前边是奔马。穿蓝衣服的是驭手,赶车的,黄衣服的正在搭弓射箭,后边还插着旌旗(图 3-13a)。 菱形里面,一个大兽中箭倒地还在回头张望,这边奔跑一只鹿。下面这个几何纹的菱形里面,一个人拧着身子,右手持长箭,左手拿着一个盾牌跟老虎在拼搏。另一个菱形里边,一个人跪在地下,右手拿着个匕首跟豹子在搏斗,旁边还有一条小猎狗(图 3-13b)。 在 6.8 厘米宽 17 厘米长的一个单位上,把古代贵族们上林苑搏虎豹狩猎的场景给表现出来了。这个副领,一个绣工要绣七个多月。当时沈先生说,讲古代帝王奢靡用了很多形容词,你不如就举这么一个例子。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的丝绸与服饰研究专家维里蒂·威尔逊(Verity Wilson)教授感慨道 :“看到这么多优雅神秘的纹样,这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毕加索设计的,尤其是两千多年前 的中国人就应用平面的剪裁,做出了立裁的效果,很了不起……”当 我从外国专家口中听到这样的肯定,作为纺织考古人,我非常激动, 也为我们中国的服饰文化感到骄傲!

 

河北满城汉墓金缕玉衣






1968年5月解放军某部在河北满城进行一项工程时, 意外打开了一座沉睡已久的千年古墓—满城汉墓。墓主 人是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 汉武帝异母兄,汉武帝鉴于景帝时“七国之乱”的教训, 对诸侯王势力都非常忌惮,于是刘胜也非常听话地做了一 个安安分分的臣子,朝廷之事概不过问,转为享乐。公元 前113年,刘胜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葬于保定市满城区 陵山。 满城汉墓中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珍贵文物四千 多件,如举世闻名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中华第一 灯”)、错金银博山炉、朱雀衔环杯等(图4-10)。


 

 

·满城汉墓金缕玉衣

“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 将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 再生。因此,金缕玉衣制作精良,极尽奢华,仅中山靖王刘胜所享用 的这件金缕玉衣,便使用了 2498 片玉片,约 1100 克金丝,金丝含金 量高达 96%。据估计,一件中等体型的玉衣约等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 家的家产总和。

金缕玉衣并非人人皆可享用,仅有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可以用 金线缕结,其他贵族使用银线与铜线编造,普通百姓则根本无权享用 这种丧葬殓服。汉代之后,金缕玉衣动辄上千的玉片,与价值不菲的 金线,引诱心怀不轨的人频繁盗墓。“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玉衣)金缕,骸骨并尽”(出自《三国志·魏文帝本纪》),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玉衣就此绝迹于世。

当年中科院考古所的发掘工作在全国来讲,可以说科学性比较强, 揭取物品现场特别注意层次的完整和关系的连结,尽量保持古代入葬 的面貌,为后期修复工作创造好条件。别人取回来的金缕玉衣由我来 主持修复,王和蒋中义、白荣金几个人承担实际的修复工作。玉衣能修复成功,王振江同志现场揭取的工作很重要,揭取得非常完整, 编号编得很好,白荣金同志也是这样。






我有一个优点,就是对技术型的东西观察比较深入。在修复的时候,我看到有些玉片,表面上是一个长方形板状的条,但四个边的断面不垂直,我想它一定是因为造型才这样设计,该圆起来,或者该转折,才有这种必要,不然就没有这必要这么费功了。所以他们把金丝、玉片拼摆成一个平片之后,我晚上就把它重新装置起来,结果变成一个立体的造型。拿人的胸脯来说,两块胸肌都要不同地隆起来,下腹肌到小腹的这一面也要隆起来,大腿和小肚子接合一段即腹股沟都表 现出来,臀部两边形状都要表现,拳头的那些骨骼起棱,就是那个手 套也是立体的(图 4-11、图 4-12)。


 

 

·刘胜下葬时玉衣是穿错的

这件工作我做的时候比较仔细。“文革”时期不让我做政治工作, 说我属于修正主义,没有资格做政治工作。所以做业务工作反而发挥出我的能力来了。有一天郭沫若来看我复原好的金缕玉衣。因为这是全国第一件被恢复成原来样子的玉衣。这件玉衣在古代属于“东园匠”

作,就是东园秘器。玉衣本是为皇帝家族的人去世时做的,皇族死了, 报到中央,中央发一件给他。领回玉衣后家人也不知道怎么穿。玉衣在刘胜墓里出土的时候,背部那一片在上面,肚子那一片压在下面,都搞反了,腿上的拼缝应该缝在底下,腿肚子跟大腿都是立体的,根

据体形来做的,可能是做玉衣的时候先用木头做一个人的模型,再把玉片子都对好,才做出来。刘胜下葬时,玉衣是穿错的,大概很少有人知道怎么穿。我们做完这件工作算是“第一次在研究的基础上复原了汉代玉衣的真实样貌”(图 4-13)。








展开
目录
自序
试论沈从文历史文物研究法——为“沈从文百年诞辰国际学术论坛”作(代序)宋伯胤
引言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发展之历程
第一章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肇始
沈从文:为什么编《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第二章 追随沈从文先生工作
相遇缘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王?:沈先生是我的人生启蒙老师
王亚蓉:沈先生带我走进充实难忘的人生
第三章 东周、战国出土的服饰纺织品文物
江西靖安东周大墓
——将中国纺织实物链的时间轴再次向前推进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战国丝织品
——打开战国的丝绸宝藏
第四章 汉代出土的服饰纺织品文物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丝织品
——跨越两千年的见面
河北满城汉墓金缕玉衣
北京老山汉墓出土的刺绣荒帷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出土的纺织品文物
——“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丝织品文物
——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第五章 唐、宋出土的服饰纺织品文物
陕西扶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服饰文物
——地宫一开即是半个盛唐
江西赣州慈云寺塔出土的北宋书画文物
——北宋早期的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章 元、明出土的服饰纺织品文物
洞藏锦绣六百年
——元代褐色地鸾凤串枝牡丹莲纹织成锦被
明定陵孝靖皇后百子衣复制
——每一个中国女孩都应该有一件百子衣
第七章 其他物质文化研究
中国扇子的演化历史
山西大同煤峪口南沟万人坑发掘纪实
——不能忘却的历史
发明桑蚕单丝绕网机
附录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怀念沈从文老师 汪曾祺
这些忧郁的碎屑(节选)
——回忆沈从文表叔 黄永玉
魂兮归来
——沈从文百年祭 李祖泽
吉兆胡同东巷3号
——历史不能忘记 陈万雄
岂曰无衣,得与诸前辈同裳 张倩仪
沈从文、王?、王亚蓉服饰研究及纺织考古大事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