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筑考古学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57142
  • 作      者:
    作者:杨鸿勋|责编:孙莉//吴书雷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建筑考古学》具有创学科的重要意义,是一部关于“建筑考古学”之学科系统的研究专著,是建筑考古领域和建筑史学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著作,特别是《建筑考古学》关于古聚落遗址、古城遗址、古建筑遗址等一般复原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建筑考古学的田野工作和室内工作实践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适合建筑学、考古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概论——“建筑考古学”的创立与发展
  以田野调查、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自从19 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形成之后,于20世纪20 年代即引进中国。它在中国传统金石学、考据学的基础上,迅速地发展起来,与世界先进国家并驾齐驱;时至今日,我国考古工作的收获和水平都位居世界的前列。20世纪70 年代以来,若干专业考古的分支学科又从普通考古学中分化出来而与之并列,建筑考古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一、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
  要想了解建筑考古学,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考古学(Archaeology)。
  近代科学考古学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根本上讲,15 世纪开始,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这便是考古学首先在欧洲出现的原因。考古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则是,欧洲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古典时代语文和美术的研究,从而导致对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和铭文的搜集,进而对基督教圣地巴勒斯坦地区的古迹、古物发生兴趣。这种兴趣扩大到对以欧洲为中心的所谓“近东”埃及、巴比伦等更为古老的古迹、古物的探访和资料搜集。再一种促使考古学形成的政治因素是,英、法、德、丹麦、瑞士等西欧和北欧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成立,出于促进民族向心力的爱国主义,弥补记载本国历史书籍的匮乏,遂注意从先民遗留的古迹中去寻求发扬民族自豪感的动力。这便在学科发展上促成了考古学的形成。
  先是于18 世纪末,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以从埃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地掠夺来的古物在法国建立博物馆,促进了对古迹、古物的研究;在法国统治意大利期间,大规模地发掘公元79 年毁于火山爆发的庞贝城遗址。另外,在德国,J. J. 温克尔曼(1717~1768)以保存在罗马等地的古代美术品为资料,写成他的名著《古代美术史》,而被誉为“考古学之父”;1822 年法国学者J. F. 商博良破译埃及象形文字而奠定了“埃及学”的基础。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发展,推翻了《圣经》关于上帝造人的神话;特别是至19 世纪中叶,C.莱尔(1797~1875)的《从地质证据来证明人类的古老》、C. R. 达尔文(1809~1882)的《物种起源》、T. H. 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出版,使人们懂得了人类的出现至少在数十万年之前。因为了解上古人类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可凭,去寻求古人类的遗迹就成为唯一的途径,这就使考古学的形成产生了新的推动力,从而确立了“史前考古”的概念。也就是说,考古学是从史前考古开始的。所谓“史前”——“ 历史之前”,是中__文的直译,看起来是不通的,因为即使猿人的历史也是历史,其原意是指“成文历史之前”。在考古学建立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考古学的内容只是“史前考古学”。这时,史前考古学已成为一门严谨的科学。1819 年,丹麦国家博物馆馆长C. J. 汤姆森分析馆藏史前古物,认为丹麦史前时代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期,这就是著名的“三期论”。J. J. A. 沃尔索(1821~1885)进一步将“三期论”用于田野考古的分期,并得到地层关系的证明。1834 年他发表了《丹麦原始时代古物》一书,从此使“三期论”成为考古学的研究基础。总起来说,一门以进化论为理论指导,运用严格的近代科学方法从事调查研究的科学考古学便诞生了。近代考古学形成的标志,是1866 年在瑞士召开的第一次“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国际会议”,这使得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在国际学术界得到普遍的承认。1867 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设置了以史前时期的生产工具为主要展品的“劳动历史陈列馆”,起到了在人民群众中的考古学科普作用。到1912 年为止,这种国际会议共开展过十四次。1932 年改为“先史学和原史学国际会议”,在英国举行。此后的第十二次会议仍在英国举行,会标加上副标题:“世界考古学会议”。大约从1867 年开始,考古学进入成熟阶段。诸如:普遍认定了汤姆森按生产工具分期的“三期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形成“考古学文化”的区分;器物“类型学”也趋完善;自然科学方法的应用和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判定;考古发掘工作的科学化等。20 世纪20 年代初期,考古学*重要的成就是发掘方法的改进。明确了发掘的目的不是挖宝,而是把埋藏在地下的古迹、古物揭露出来,了解其原来的位置、布局和后来的变化,这样便可以使因时间的推移而掩埋起来的人类历史得以展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埃及考古中才得以将史前文化与所谓历史时代的文化衔接起来。所谓“历史时代”,也是中文的直译,其含义为“成文历史时代”。1917 年苏联建国后,在考古学理论方面引用了L. H. 摩尔根和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期方法——按社会发展史划分的“三期论”,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20 世纪初叶,尤其重要的进步是以具有一定地域的“文化”代替了“时期”这一考古学分类的基本概念。20 世纪50 年_______代以来,考古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但考古学上限大大向上推进了(在肯尼亚发现了250 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而且其下限也逐渐向下延伸。所谓“历史考古学”受到高度重视。在田野技术方面,如采用电磁测定法探寻遗迹;放射性碳素测定法、钾氩法、热释光测定法、古地磁测定法等测定古迹、古物的年代;采用X 射线荧光分析法、电子探针法、中子活化法等分析遗物的成分等。另外,由于航空、航天、潜水和影像设备与技术的提高,促成了“航空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水下考古学”的创立。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考古学研究中都同样重视古代人类社会的经济因素。英国学者J.G. D. 克拉克所著《史前欧洲经济的基础》一书,可谓体现这一思想的代表作。20 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以L. R. 宾福德为首的“新考古学派”,向传统考古学的烦琐哲学倾向提出挑战,主张考古学应该是一门研究“文化过程”的科学,其目标在于探索“文化动力学”的规律。新考古学派起到了活化考古学的作用。至20 世纪末,在前一时期各地域考古工作不断扩展的基础上,已形成了考古学的全球化。就史前考古学而言,1969 年出版的克拉克所著《世界史前学》一书,便是全球化或曰世界化的一个体现。
  中国的考古发掘工作始于20 世纪20 年代。在这之前,19 世纪末叶,帝国主义列强对当时贫穷、落后的中国抱有领土野心,而纷纷派探险队到新疆,进行考古调查、发掘以掠夺古物。日本和俄国则在东北地区进行掠夺性的考古发掘。当时中国还只停留在金石学的阶段,并未曾认识到近代考古学和应到野外去做考古发掘工作。进入20 世纪以后,作为学科建设工作,先是1921 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接着在甘肃和青海发掘了许多新石器时代和石、铜并用时代的遗址(他所推定的年代序列,在20 世纪40 年代为中国学者所纠正)。1927 年中国学者伙同外国学者发掘了北京周口店的旧石器时代遗址;1929 年裴文中在该遗址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引起全世界的重视。同时,李济、梁思永等于1928 年在河南安阳发掘殷墟,提出这里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的见解(2001 年1 月31 日笔者在《中国文物报》发表《小屯“殷墟”非殷都之墟》对此提出质疑)。1928 年,吴金鼎在山东章丘的城子崖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1931 年,梁思永发掘安阳后岗遗址,从地层关系判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文化的年代先后序列。于是黄河流域史前文化和成文历史初期文化的基本轮廓展现于人们的面前,这为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五十年间,富有特色的中国考古学取得迅速的发展。考古发掘的范围遍及全国各地,重大发现层出不穷。在石器时代考古学方面的研究中,苏秉琦提出了“区系类型”学说;建筑考古学、陶瓷考古学、铜器考古学、农业考古学、环境考古学等特殊考古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也逐渐形成;高科技的断代检测手段已经建立;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等也开始建立起来。
  二、建筑考古学的创立与发展
  以土木材料为主的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很突出的特殊性。其遗址与世界上许多砖、石体系的建筑不同,往往只保存一些夯土部件和少量残砖、断瓦、碎石之类,原来大量的木构所造成的形体一般不复存在,绝无像埃及、希腊、罗马的上千年的古建筑遗存那样尽管残破但仍然伫立着列柱、梁、枋和墙体。中国的古建筑遗迹,基本上是土中埋藏的一些土而已。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建筑考古的难度。在西方,建筑考古学的问题并不突出,而在中国,则是一项非常必要的特殊考古学分支学科。所谓“建筑考古学”,不像普通考古学那样,且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这就需要我们自力更生地去创立这一学科。
  在现代,“考古学”的理解概括起来是:其使命与历史学是相同的,都是如实地复原认识历史事物,其区别仅在于历史学是以文献为对象,而考古学是以遗迹、遗物为对象。到目前为止,“考古学”的内涵,广义的理解为,通过对历史遗迹、遗物的研究获得历史知识;狭义地说,则是指获取历史遗迹、遗物的途径和方法,包括调查、搜集实物资料的技术;整理、编排、保存实物资料的技术;测试断代的技术;审订和考证实物数据方式、方法。考古学的定义,虽无明确的规定,但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1) 其学科分类,可分为“普通考古学”(General Archaeology)和“特殊考古学”(Special Archaeology)两大类。所谓“普通考古学”,是学科初期按时代划分研究领域,它包括成文历史之前的所谓“史前考古学”与成文历史之后的所谓“历史考古学”两个方面。属于前者的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和“新石器时代考古”(或在二者之间加上“中石器时代考古”);属于后者的为“铜器时代考古”和“铁器时代考古”;这些都以田野考古学为基础。考古学尽管应用了一些自然科学手段,但从根本上讲,它与历史学一样同属于人文科学领域;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中,隶属于大学文学院。面对广泛的古代遗迹、遗物,会涉及许多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知识。以文学院的知识储备来说,对其认识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例如,面对古代瓷器、铜器、建筑、船舶等,因涉及各种工程专业知识,无论是在遗迹现象辨认的田野工作方面还是室内复原研究方面,都受到知识结构的限制。因此,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普通考古学应用现代科技新成就,不但在调查、发掘技术和遗物的年代鉴定技术上有新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复杂的古代遗迹、遗物对象,与多种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结合,突破了欧洲初创时考古学只按时代划分学科分支的限制,而开辟了以专业划分研究领域的分支学科,例如陶瓷考古学、青铜器考古学、建筑考古学、农业考古学、环境考古学 这些学科,相对普通考古学而言,可谓“特殊考古学”,也可以说是“专业考古学”。
  在所谓“特殊考古学”形成之前,在古物、古迹的考古学研究中,当然早就涉及各种专业对象的问题,只是未能深入到专业的理性认识中去,如瓷器的考古学研究,只能是直观地、感性地“其薄如纸、其润如玉”之类的描述和对照已知瓷片或其样本来做定性的断代分析。只有当它与陶瓷专业结合之后,在硅酸盐和陶瓷工艺的专门知识基础上,才使陶瓷的考古学研究摆脱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鉴赏式的治学方式,而形成专业的定量研究的考古学分支。对青铜器的考古学研究也是一样,在尚未与冶金、铸造、焊接专业结合之前,其考古学研究只能是在“铜器”专业的外围,进行器形、纹饰、铭文的研究,只有当以金相学为基础的冶、铸专业介入,才使考古学研究深入到铜器本身的学科领域,从而形成了“青铜器考古学”。同样,对古代建筑、古聚落、古城市遗址的考古学研究,也经历了一个由常识到专业的过程。更为不幸的是,因为建筑遗迹很少伴生器物,而且遗迹也搬不到博物馆里去,在当时盛行“挖宝”、注重墓葬考古的情况下,遗址是引不起人们的兴趣的,因此造成了不少无法弥补的损失。另外,不论是建筑还是聚落、城市的遗址,对于它们的认识和研究,需要很多普通考古学以外的专门知识,这也是普通考古学一般田野发掘对遗址无意问津的原因。即使发掘,反映在发掘简报和报告中,对于建筑遗迹的
展开
目录
目录         
概论——“建筑考古学”的创立与发展 1
一、考古学的形成与发展 1
二、建筑考古学的创立与发展 3
三、“建筑考古学”是建筑史学的坚实基础 7
四、建筑考古学的核心是复原工作 9
五、建筑考古学研究已填补了建筑史的若干空白 10
六、21 世纪的建筑考古学展望 27
第一章 建筑考古学的田野工作 29
第一节 田野考古调查 29
一、踏查 29
二、探查 30
三、探沟 33
四、试掘 33
五、调查记录 34
六、水下考古调查 34
第二节 考古发掘 35
一、发掘工具与仪器 35
二、开“探方” 36
三、考古发掘的文化地层学知识 37
四、建筑考古学不同于普通考古学的特殊发掘原则 40
五、遗址的发掘 42
六、建筑学知识指导下的遗迹现象辨认 44
七、严禁改变遗迹现象及现场“复原” 45
八、探方的原始记录 45
九、出土标本的筛选 47
第二章 建筑考古学的室内工作 48
第一节 建筑材料与构件的筛选与清理原则 48
第二节 发掘报告的编写 48
第三节 复原研究 48
一、复原研究的认识论——遗址与遗迹现象是复原研究的基础 48
二、复原研究的方法论——寻找深化认识的切入点 50
第三章 体现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考证案例 57
第一节 遗址复原考证 57
一、河姆渡文化水井 57
二、仰韶文化半坡F1、F41、F22 57
三、大地湾F901(黄帝合宫) 63
四、喇家干阑遗址 69
五、襄汾陶寺圆坛遗址(帝尧“观象授时”台) 70
六、二里头F1(夏后氏世室) 72
七、二里头F2(宗、庙一体建筑) 81
八、偃师尸乡商城的王宫遗址(左祖右社、苑囿) 86
九、郑州商城的宫殿遗址 97
十、金沙郊祀遗址的九柱遗迹复原研究 102
十一、小屯殷商离宫 112
十二、“殷墟”甲十二楼阁 115
十三、乙二十长屋殿堂 117
十四、“母辛宗”(妇好墓上建筑) 118
十五、盘龙城商方国宫殿遗址 122
十六、殷晚期周原邦君宗庙(岐山凤雏甲组基址) 130
十七、周原扶风县召陈建筑遗址 139
十八、周原云塘士的住宅遗址 144
十九、战国秦咸阳宫一号址 148
二十、战国中山王陵墓上享堂遗址 151
二十一、秦碣石门与碣石宫 160
二十二、秦始皇陵园及九层之台的陵上享堂 164
二十三、西汉未央宫前殿 175
二十四、西汉未央宫椒房殿及掖庭宫 180
二十五、西汉桂宫明光殿 184
二十六、西汉杜陵上的享堂及寝殿、便殿 193
二十七、西汉长安明堂辟雍 198
二十八、王莽九庙 220
二十九、北魏复建洛阳宫城阊阖门 221
三十、北魏洛阳宫城凌云台凉风观 228
三十一、北魏洛阳永宁寺塔 234
三十二、隋仁寿宫 247
三十三、唐大明宫清思殿 247
三十四、唐大明宫三清殿 250
三十五、兴庆宫花萼相辉楼 254
三十六、兴庆宫勤政务本楼 257
三十七、唐华清宫温泉浴殿 260
第二节 现存古建筑原状考证案例 267
一、唐长安慈恩寺大雁塔 267
二、唐长安荐福寺小雁塔 273
三、北宋定州开元寺塔 277
第三节 借助他案破解的连环案例 280
一、黄帝时明堂(昆仑= 干阑= 京) 280
二、周人明堂 280
三、喇家遗址的干阑遗迹——原始明堂 286
第四节 纠正错判的案例 286
一、河姆渡文化水井(错判为“原始崇拜建筑”) 286
二、 仰韶文化半坡F1、F41、F22(错判为日本的“天地根元造”及环脊覆碗式)/ 286
三、偃师商城宫殿(错判为“坛”) 286
四、小屯商离宫(错判为殷都遗址——“殷墟”) 286
五、商盘龙城宫殿廊庑(错判为“双层墙”“无散水”) 288
六、战国秦咸阳宫一号址(错判为单独建筑) 288
七、 秦始皇陵园三重宫垣及九层之台的陵上享堂(错判为内外城及“覆斗形封土”)/ 288
八、南越宫苑殿堂(错判为“秦造船工厂的船台”) 298
附 再论南越王宫苑——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澜 306
九、隋大兴城太阳门?唐长安城明德门(错判为无双阙的一字长观) 310
十、唐大明宫含元殿(附殿前的朝堂) 322
附 含元殿朝堂 343
十一、唐大明宫麟德殿(将“三殿”错判为四顶及左右梯对称) 346
十二、唐东都武则天明堂(万象神宫)(错判无天井) 360
十三、吴越皇妃塔(雷峰塔)(错判为五级、无副阶檐、无卷杀) 372
第五节 器具考证案例 382
第四章 中国建筑考古学的分期与主要研究成果 383
第一节 古史传说时代的建筑考古(石器时代的人为的建筑遗迹) 383
一、 哈尔滨阎家岗22000 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两座圆屋遗迹——动物化石垒砌矮墙体(与西伯利亚同一系统) 383
二、黄河流域和北方的穴居系统的新石器时代住所 383
三、 长江下游河姆渡遗址七千年前的建筑遗存——巢居系统的干阑长屋 383
第二节 夏商周建筑考古(铜器时代,包括同时代周边的酋邦) 384
第三节 秦汉建筑考古(铁器时代,上至战国时代,下至三国、魏晋、南北朝)/ 384
第四节 隋唐建筑考古(铁器时代,包括五代十国) 384
第五节 宋元建筑考古(铁器时代,包括西夏、辽、金) 384
第六节 明清建筑考古(铁器时代,包括边疆附属国) 384
第五章 遗址的保护与展示 385
第一节 回填保护 385
第二节 遗址的保护与展示 385
一、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个案 385
二、单体建筑遗址展示方式 385
三、遗址状况或位置的模型展示 385
四、建筑复原展示(日本称为“模型保护”) 386
五、外国复原展示的参考案例 386
六、外国遗址模型展示的参考案例 386
附录一 原书稿目录 387
附录二 原书稿第三章第三节“一、黄帝时明堂(昆仑= 干阑= 京)”参考素材 39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