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术性。这本书是有一些学术性的,但是我以为并不是一本学术著作。书中只是就甲骨文一些字进行说解而已。这本书并不是我国文字的字源考,古文字的溯源那是专门的“字源学”的任务。我这本书,只是立意科普。
第二,史料性。这本书,确实也有些史料性。这种史料性首先是因为这本书是介绍中国古文字。古文字是古人把当时生活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务,转化成符号性的抽象文字,便于交流和认识事物。甲骨文是当时文化的载体,研究甲骨文,不仅让我们从现在使用的汉字,追溯到古文字发展源头,更可以反过来从抽象符号到实体事物,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古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其次,这本学习笔记从侧面展示了西南联大教授们的研究成果与风采,也算是添了些史料性。
第三,趣味性和文学性,却是我立意写作时,就有意而为,希望读者从这些符号图形中欣赏到古人造字的有趣。一本书,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读它,希望能从读者中得到赏识的快乐。听说现在正式的学术著作,也力求艺术性的文字表达,让更多的人愿意读它。我这本书立意科普,当然要发挥我“业余作家”本能,写的有趣些。我努力把读来感受枯燥的文字符号,像创作散文那样,用文艺性的方式描述,希望读者有兴趣学好这门看似枯燥实则有趣的学问。
目 录
上卷
西南联大课堂拾趣
〇〇一
第一课 开课问“东西 ”
/ 〇〇三
第二课 说“西南联大精神 ”
/ 〇〇九
第三课 趣辨方言古音字
/ 〇一三
第四课 “ 中国”二字的力量
/ 〇一九
第五课 顶天立地的“人”字
/ 〇二三
第六课 “ 人”字家族兴旺
/ 〇二九
第七课 象形字拾趣
/ 〇三六
第八课 易混象形字
/ 〇四六
第九课 “ 和”为贵
/ 〇五四
第十课 鼓励独立见解
/ 〇六〇
第十一课 “ 说文解字”“中华民国 ”
/ 〇六五
第十二课 手把手地教大家研究形声字
/ 〇七一
第十三课 人类发展汉字兴
/ 〇七七
第十四课 形近而音异的汉字
/ 〇八三
第十五课 最后一课
/ 〇九〇
中卷
马识途甲骨文拾忆
〇九五
第一忆 就从“一”字说起
/ 〇九七
第二忆 有趣的家庭成员
/ 一〇四
第三忆 与武器形象有关的特别的字
/ 一一一
第四忆 威武的“王”字之属
/ 一二〇
第五忆 形象的从艸之属
/ 一二四
第六忆 意深的“牛”“耳”“贝”字之属
/ 一三五
第七忆 逼真的“女”字旁的形声字
/ 一四三
第八忆 丰富的“人”字属及器官部首衍生字
/ 一四七
第九忆 补 遗
/ 一五〇
第十忆 一些难解字
/ 一五九
第十一忆 自由辩论,独立见解
/ 一六三
第十二忆 别出心裁的古字
/ 一六八
第十三忆 罗常培、唐兰、闻一多、王力、陈梦家
/ 一七一
下卷
马识途“说文解字”
一八五
……
后 记 二七二
人物谱 二七四
编后语 二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