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谜
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五里牌外,有一座方圆半里的小山,山上有两座高十八九米的大土堆,当地人称它为“马王堆”。
站在马王堆顶上向远处眺望,东边和南边是一望无际的平坦稻田,西边是繁华的长沙市市区,湘江支流浏阳河从东边转向西北蜿蜒而过。
天上白云悠悠,地上河水潺潺,马王堆上芳草萋萋,这里没有墓碑之类的东西,也找不到任何可供考证的遗迹。有人说,从马王堆这个名字,也许可以找到它的来历吧。
查阅史料,在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编撰的《长沙县志》卷四的《北关外山水图》中,我们找到了“马王堆”的名字。据《湖南通志》引《善化县志》(善化县在明清时属长沙府,在今天的长沙市境内)记载:“马王疑冢,在县东南五里,楚王马殷筑。”又据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编撰的《湖南全省掌故备考》记载:“五代楚王马殷疑冢在省城东北。”
所谓疑冢,就是假坟。因为古代盗墓成风,五代时期在湘地建国的楚国国王马殷(852—930),生怕他死后坟墓被盗,于是在建造生坟时,故意建造了许多假坟,让盗墓者真假难分,这就是所谓的疑冢。如果马王堆真是马殷所造,那么,距今就有一千多年了。
关于这个墓地的来历,史书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北宋时期《太平寰宇记》上的记载,说这两个坟堆叫“双女冢”,葬的是西汉长沙王的母亲、汉景帝的妃子唐姬和程姬。清朝编撰的《大清一统志》上也有类似的记载。另一种说法是《湖南通志》引《旧志拾遗》记载,认为这两个坟墓是长沙王刘发和他母亲唐姬的墓。不管上述记载如何,总之,这两个坟堆与西汉长沙王刘发是有关系的。既然与西汉长沙王刘发有关系,那么我们就从他那儿去寻找线索。我们在《汉书·长沙王传》中查阅到下述记载:唐姬原是汉景帝的妃子程姬的侍女。有一天,景帝召程姬侍寝,不巧的是,程姬正在经期,不便同床,便叫她的侍女唐儿去伺候。景帝宴罢归来,醉眼蒙眬,就和唐儿同床共寝。唐儿因此怀孕,后来生了个儿子,取名发,封为长沙王。景帝死后,唐姬就到长沙国和儿子一起生活。据说唐姬死了以后,就埋葬在长沙国首都临湘,即今天的长沙市马王堆这个地方。
民间传说远比《汉书》记载生动有趣。据传,汉代有一位皇帝六十多岁了,虽妻妾成群,但都没有生儿子。在那个“家天下”的时代,皇嗣比什么都重要,它关系到政权的维持和国家的兴亡。宰相建议皇上再找一个女子,但后宫都招满了,再找怕招人笑话,于是只能秘密进行。他们在湖南找了一个名叫肖彩娥的民间女子。彩娥进宫后,深受皇上宠爱,一年后就生了一位皇子。皇上非常高兴,就在孩子满周岁的那天,把他立为太子,还亲手写了一份“太子诏”,说自己百年之后,传位给太子。彩娥有了“太子诏”,就向皇上提出,要与皇后平起平坐。皇上对此十分为难:同意吧,彩娥出身微贱,皇太后和文武百官不会答应;不同意吧,又怕彩娥闹。于是召来宰相商议,最后决定秘密杀死彩娥,把彩娥之子说成是皇后之子。此事被交给一位老太监去执行。谁知老太监是个慈心人,把事情的真相全部告诉了彩娥,要她火速逃走。彩娥逃走之后,老太监就自尽了。
彩娥先逃回湖南,后辗转于广西、云南等地,过着流浪生活,饱尝辛酸痛苦。一日,她感到今生今世再无出头之日了,于是心灰意冷,纵身跳下悬崖。也是她命不该绝,她被在崖下打柴的曹二亮所救,背回家去。经过细心调理,她慢慢养好了伤,后来,她与曹二亮结为夫妻。
斗转星移,十五年之后,她的儿子登基,继承了皇位。彩娥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曹二亮,要曹二亮到京城去找皇上。几经周折,曹二亮见到了皇上,把彩娥的实情一一说了。皇上是个孝子,为了让母亲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也为了报答曹二亮救母之恩,就封曹二亮为长沙王,彩娥也就成了贵夫人。彩娥死后,就和曹二亮合葬于长沙东门外。这就是马王堆的来历。
上述所引有史书,有方志,还有民间传说,但是马王堆里究竟埋葬的是谁,是什么时候下葬的,仍然无法找到科学的定论。马王堆几千年来依然是当地人无法解开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