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现为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任西北师大中亚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特长为石窟艺术考古、丝路文博,本科、硕士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博士就读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研究方向为石窟考古。在重量权威报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篇,主编丛书3部。现任《丝绸之路》杂志丝路文博栏目主持人现任《丝绸之路》编委。
甘肃简牍博物馆,为甘肃省文物局直属管理的国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对馆藏简牍等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及其他相关工作。共收藏文物50129件(组),包括秦、汉、魏晋简牍4万多枚以及与简牍相伴出土的其他相关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679件(组),二级文物3160件(组),三级文物27096件(组),是甘肃省藏品总数仅次于甘肃省博物馆、珍贵文物数量最多的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包括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和临泽晋简,以及纸张、纺织品、木器、漆器、铁器、骨器等大量文物,是古丝绸之路你来我往、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和见证。有助于提高甘肃省简牍文物保护研究和管理利用的整体水平,既能彰显甘肃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甘肃简牍文化的内涵,也能成为对外宣传推介甘肃的崭新载体和窗口阵地,对推动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推动旅游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李燕,吉林大学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甘肃简牍博物馆助理馆员。发表《富有生活气息的武威汉代木俑》(甘肃日报,2020年1月2日)、《吉林省通化地区抗战遗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博物馆研究》2016年第1期)等论文。
赵玉琴,兰州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甘肃简牍博物馆助理馆员。在《光明日报》发表《简牍材料所见两千年前敦煌地区大风与沙尘暴》(2021年5月24日)。负责甘肃简牍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简述中国”的编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