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哲蚌寺壁画保护(精)
0.00     定价 ¥ 2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26698
  • 作      者:
    作者:郭宏//李博//祁娜|责编:雷英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对哲蚌寺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全面系统的总结,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壁画的保护修复过程,而且以哲蚌寺壁画起甲病害为对象,分析其主要病害原因及其表面所用胶结材料,研究适合修复西藏起甲壁画所用的材料及工艺,对于西藏起甲壁画机理及其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的研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对西藏壁画病害的修复治理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对于保护修复气候类似地区、具有相似制作材料和工艺的壁画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本书可供文物博物馆单位从事文物保护修复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从事壁画保护修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文物保护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引言
  壁画是指绘制于建筑物墙壁和天花板上的绘画,或先画在布、纸等载体上,然后再贴于墙上的图画或图案。构成壁画有三个基本要素,即以人工改造或人工构建的建筑物为支撑体、以颜料为物质载体、以绘制技术为主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古代壁画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在亚洲,即西亚的两河流域和波斯、东亚的中国和日本、南亚的印度及东南亚地区。其次是非洲(主要是埃及)、欧洲和南美洲(主要是墨西哥)。中国是世界上壁画保存*为丰富的国家。按照建筑物的功能与性质,壁画可分为殿堂壁画、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及石窟壁画等。
  西藏地区的壁画类型主要为寺观壁画,另存有少量石窟壁画。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共有寺庙1780余座,其中藏传佛教寺庙1700多座,苯教寺庙80余座。在这些寺庙内,均绘制了大量精美的壁画。西藏壁画内容主要有四类:一是佛和菩萨像;二是佛本生故事变相画;三是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及历代高僧的传记画和肖像画;四是重大历史事件及风俗画。这些壁画是研究藏民族起源、发展、社会变迁、信仰、科技等方面不可多得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实物资料,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同时,藏传佛教壁画作为我国壁画传承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和内地壁画相似的地方,也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藏传佛教壁画有近千年历史,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和民族情趣,在形式、思维、色彩表现和造型上都极具研究和借鉴价值。藏传佛教壁画*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寺观壁画,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民族聚居地。在众多藏传佛教寺院中保存了大量内容丰富多彩、自唐宋至明清各时期的壁画,其内容涉及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以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从佛经、教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到山水风景、翎毛花卉、图案、装饰,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表现内容极为丰富全面。
  西藏壁画分散于高原各处,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加上本身制作材料和工艺的特殊性,产生了多种病害。对于壁画的保护修复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各个方面。壁画制作工艺方面,有李长民对传统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探讨,徐军平等对东汉墓室壁画制作工艺的研究,段修业对敦煌莫高窟壁画制作材料的认识,以及刘凌沧、吴炜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对壁画制作技法的研究;壁画颜料方面,有何秋菊等对壁画制作颜料的无损分析,苏伯民等对克孜尔石窟壁画颜料的分析研究;壁画病害机理的探索更是成果丰硕,唐玉民等曾就壁画颜料变色进行过相关研究探讨,李*雄对敦煌壁画胶结料老化进行的探索,以及汪万福、马清林等对微生物和壁画病变的相关性及治理进行的研究。此外,陆寿麟等也曾对壁画绘制、损坏原因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三个方面做了研究。针对西藏藏传佛教壁画的保护修复,相关的研究成果则多集中于敦煌研究院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西藏三大寺壁画维修工程,如汪万福等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壁画保存现状、病害种类、壁画地仗及墙体制作工艺的调查及制作材料分析,李*雄等对上述三处寺院空鼓壁画进行修复的模拟实验,樊再轩等通过筛选灌桨材料结合现场试验进行的空鼓壁画灌桨加固试验,段修业等对西藏萨迦寺壁画的保护修复研究,王旭东等对萨迦寺壁画维修的前期试验及维修工程总结,赵林毅对布达拉宫壁画维修工程的总结以及李*雄等在布达拉宫壁画维修项目完成后对整个项目,包括前期调查、实验直至后期项目实施的工程总结报告。
  对于浩瀚的藏传佛教壁画而言,哲蚌寺壁画的保护修复,尤其是措钦大殿内转经道壁画的揭取、原位复原回贴,既有和其他西藏寺院壁画相似的修复材料和工艺,也有其特殊性,且壁画保存环境复杂,增加了壁画的揭取、原位回贴难度。此次壁画的揭取、回贴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其修复工作,必将为之后藏区壁画保护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提供修复材料和工艺选择方面的借鉴。同时,以哲蚌寺壁画起甲病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病害原因,研究适合修复西藏起甲壁画所用的材料及工艺,对西藏起甲壁画修复的研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对西藏壁画病害的修复治理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对于保护修复气候类似地区、具有相似制作材料和工艺的壁画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第一章哲蚌寺建筑及其壁画概述
  1.1哲蚌寺建筑概况
  哲蚌寺由措钦大殿、甘丹颇章、四大扎仓(洛色林扎仓、郭芒扎仓、德阳扎仓、阿巴扎仓),以及各自康村和僧舍、库房等相对独立,且结构严密的建筑单元组成。
  措钦大殿位于哲蚌寺的中心,占地面积近4500m2,殿前有一约2000m2的石铺广场,17级台阶之上,便是8根方柱分托梁枋的门廊。大殿经堂规模宏大,东西长50.1m,南北宽35.8m,面积约为1800m2,堂中均布183根方柱分托梁枋,其中间升起一层,构成面积约100m2的高旷天井。所有方柱柱基为红饰,其上部、托木及梁枋则遍施以蓝色为主基调、兼以金色的彩绘。方柱、梁枋间,垂幡悬幔,五光十色。殿中除供奉文殊师利菩萨及大白伞盖佛母外,后殿正中,另供奉一高两层的鎏金弥勒佛像。其左侧为三进三间的“三世佛殿”。三世佛各与其随身二弟子组成一组,分别置身于三座鎏金塔形佛龛中,正中乃释迦佛及其二弟子。措钦大殿二楼东侧有甘珠尔殿,殿内藏有明永乐八年(1410年)红印本甘珠尔、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云南土司木增所奉丽江版甘珠尔(即理塘版甘珠尔)和第三任第巴洛桑土登祝贺五世达赖喇嘛六十大寿于康熙十年(1671年)用金汁抄写的甘珠尔,以及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北京版甘珠尔各一部。三楼西北侧为弥勒佛殿,该殿及其殿内所供奉铜制鎏金强巴通真(弥勒八岁等身)巨佛像为15世纪初乃东王遵宗喀巴亲嘱而建造,该殿门楣悬挂着“穆隆元善”金字匾额,为清代道光时期驻藏大臣琦善于1846年所献;措钦大殿的四楼正中为释迦牟尼佛殿,其佛尊说法像系用“五佰两白银”制成。两旁置银塔13座,释迦佛殿顶部建一歇山式金顶,金顶前后檐下各施7组斗拱,左右二山檐下各施4组斗拱。
  哲蚌寺西南侧是著名的甘丹颇章,系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于1530年主持修建的。颇章四周,围墙高耸森严,为古堡式建筑风格。其楼高7层(实际由前、中、后三栋楼组成)。2层正中有一面积约400m2的场院,供僧人们于“雪顿节”跳神、表演藏戏所用。3~5楼为僧舍、经堂和佛殿。6楼是达赖喇嘛及颇章第巴办公场所。7楼为达赖喇嘛住处。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建立了强有力的地方政权,因政权设在该颇章内,被称为甘丹颇章(某些文献中称噶丹颇章
  扎仓既是黄教寺院的学经场所,也是措钦以下的管理机构。洛色林扎仓是哲蚌寺*大的扎仓,建筑面积约1860m2,分经堂和佛殿两部分。经堂由102根方柱构成,面积约有1100m2,面阔13间,进深10间,第三排柱6根,其后两排六列柱子升高一层,形成高旷天井。经堂两边经架壁立,经架总长约60m。经堂后面是弥勒佛殿(强巴佛殿),佛殿内向并列三室,中室较大,面阔11、进深6.8m,三进四间,余略为三进二间。
  郭芒扎仓是哲蚌寺第二大扎仓,亦分经堂和佛殿两部分。经堂东西长36.5、进深27m,面积约为1000m2,由102根方柱构成,其柱网分布与洛色林扎仓相同。
  德阳扎仓是哲蚌寺第三大扎仓,面积约合952m2,其经堂共77间,62柱。经堂后面为佛殿,佛殿面阔7间(16.1m),进深2间(3.4m),主供奉维色强巴佛。
  阿巴扎仓是格鲁派修习密宗的重地,其建筑布局比较特殊。前部是一封闭式庭院,庭院四周是僧舍,庭院后部为经堂,经堂面阔9间,进深7间,共48柱,面积约480m2,其主供大威德金刚,它是格鲁派无上瑜伽部的三大本尊之一。经堂四壁密布密宗题材壁画。阿巴扎仓是哲蚌寺*早建筑之一,建筑风格粗厚古朴、佛堂布局严密局促,佛堂前墙厚2.5m,四周有宽1.5m左右的回廊,基本保存了早期建筑风格特征。
  1.2措钦大殿壁画分布及主要内容
  本次抢救性保护修复的壁画主要分布在措钦大殿门厅、龙布拉康殿四壁、内转经道西壁内墙和北壁内外墙、大殿四壁下部等处,以及甘丹颇章阳光大殿四壁、护法神殿四壁。主要内容有佛陀、佛传故事、菩萨、尊者、天王、护法、藏传佛教祖师、供养人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绘画形式多为排列画式及单幅式,构图方法主要为中心构图法,其突出特点是强调中心人物或主尊,诸佛、菩萨是构图的中心,其他部分都紧紧围绕中心向四面展开,主要内容如下。
  1.2.1措钦大殿门厅
  壁画内容为四大天王。
  多闻天王,梵名毘沙门,四大天王之一,黄色皮肤,有大福德,专保护众生的财富,故右手撑象征胜利的胜幢。由于口中蕴毒,多做闭口像。左手怀抱的蒙鼠,口中能源源不绝吐出珠宝。他持护郁单越洲(北倶卢洲)人民,故名北方多闻天王。
  广目天王,梵名毗留博叉,红色皮肤。因视觉有大威力,故平时只注意手中托塔,不使目光伤人,且因其原为大鹏金翅鸟,能镇蛇,故于左手握蛇,率领诸龙和富单那(臭恶鬼),专司西瞿耶尼洲(西牛贺洲)人民之保护,故名西方广目天王。
  持国天王,梵名提多吒,白色皮肤。率领毗舍闍(颠狂鬼)和乾闼婆(香音神),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据云听觉蕴毒伤人,故平时多以冠覆耳。手弹琵琶,以免闻者受伤害,专司护持东方弗婆提洲(东胜神洲)的人民,故名东方持国天王。
  增长天王,梵名毗琉璃,蓝色或绿色皮肤。一说其能增长人智慧,持剑以断烦恼。一说其蕴触觉之毒,故横剑勿使人近身。他率领鸠乐荼(雍形鬼)和薜荔(饿鬼),保护阎浮提洲(南赡部洲)的人民,故名南方增长天王。
  壁画中的四大天王都身着王室盛装,穿铠甲,呈站立姿,表示他们将随时去护卫佛法。绘相中每位天王背后都有火焰及云彩,代表可以捣毁内外之敌的智慧与机敏。画面大气、色彩效果沉着、厚重,充分体现了四大天王器宇轩昂、威武壮勇的护法神风貌。
  1.2.2龙布拉康殿
  此殿四壁均有壁画,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东壁北侧绘有无量寿佛、摩利支天、白伞盖佛母、尊胜佛母等小佛像五行三列。中部为门窗、门楣上方绘有佛母小像八尊;南侧绘有大尊无量寿佛,身红色,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手持长寿瓶结禅定印,座基前绘水晶、珍宝、水果供物。主尊佛像四周有多尊小像围绕,上方主要为无量寿佛小像,下方为白度母小像,背景表现为蓝色天空和绿色基调的祥云、山水。
  南壁壁画保存基本完好。以中央绿度母为主尊,游戏坐姿于莲花座上,莲座下有财宝天王、象头神、大黑天、智行佛母四尊小像,其余四周围绕小尊佛像和度母像,主尊身光左上方和右上方分别为智行佛母和大日如来,分别以青狮和白狮为坐骑。整幅画面背景为天空、祥云、山水。
  西壁南北两部分为两组主题不同的壁画,构图基本一致。南部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像高约3.0m,身黄色披红色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右手结触地印,左手持钵,钵内有如意八宝。头光和身光后以花草、祥云、瑞物装饰。座基两侧为一对白狮,中间绘一石桌,上置宝镜、法轮、法螺、水果、丝绢等供品。主尊佛两侧和下方围绕五行小尊佛像,似以三十五佛为表现主题,各小尊佛像结跏趺坐,像高约0.7m,身色、着装、结印各异,亦有持胜利幢、金钢剑、须弥山等。背景为天空、祥云和山水树木。西壁北侧主尊为大日如来,身黄色披红色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手结触地印和禅定印,左右两胁侍僧人手持钵和天杖,座前以犀牛角、象牙、珊瑚、珠宝、香花等为供物,下方两侧分别有两尊天王像。主尊两侧绘有多幅以供养为主题的故事画,多为僧俗弟子供养上师图,右下角为新绘太子舍身饲虎故事。主题故事画布局错落有致,其间以山水、花草树木画为背景,亦绘有鹿、孔雀、狮子等动物。
  北壁壁画以大日如来、阿底峡、宗喀巴为主尊。西侧大日如来手结法轮印、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座前为四臂大黑天护法像;头光和身光饰以祥云,四周围绕多尊身色、着装、结印、持物各异之佛像。中间主尊阿底峡左手持钵,右手结触地印,结跏趺坐于莲花须弥座上,座基两端为大黑天护法和持钵僧人,座基前有法轮、香花、水果等供物;主尊身后从下至上绘有白象、白狮、骑瑞兽仙人、摩羯各一对,仙人在两侧托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i
Preface
引言 1
Introduction
第一章 哲蚌寺建筑及其壁画概述 3
Chapter 1 Overview of Architecture and Wall paintings of the Drepung Monastery
1.1 哲蚌寺建筑概况 3
1.1 Architecture of the Drepung Monastery
1.2 措钦大殿壁画分布及主要内容 4
1.2 Locations and Descriptions of Wall Paintings in the Tsokchen Chanting Hall
1.2.1 措钦大殿门厅 4
1.2.1 Hallway
1.2.2 龙布拉康殿 5
1.2.2 Longbrakang Hall
1.2.3 内转经道 6
1.2.3 Internal Circumambulation
1.3 哲蚌寺壁画研究 7
1.3 Aesthetic Research on Wall Painting
1.3.1 壁画分期 7
1.3.1 Periods
1.3.2 壁画内容与构图特点 8
1.3.2 Contents and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1.3.3 壁画风格、用色及其流派 10
1.3.3 Style, color and schools
1.4 哲蚌寺壁画价值评估 11
1.4 Significant of Wall Painting in Drepung Monastery
1.4.1 历史价值 12
1.4.1 Historical values
1.4.2 艺术价值 12
1.4.2 Aesthetic values
1.4.3 科学价值 14
1.4.3 Scientific values
1.4.4 社会价值 14
1.4.4 Social values
第二章 壁画保存现状调查与评估 16
Chapter 2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resent Condition
第三章 壁画保存环境 19
Chapter 3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3.1 拉萨地区温湿度变化 19
3.1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Lhasa City
3.2 哲蚌寺温湿度变化 22
3.2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Drepung Monastery
3.2.1 温湿度检测仪设置 22
3.2.1 Installation of Environmental Sensors
3.2.2 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22
3.2.2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Environmental Data
3.3 水文地质环境 24
3.3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
3.3.1 角岩化钙质板岩 24
3.3.1 Keratinized Calcareous Slate
3.3.2 第四系松散体 25
3.3.2 Quaternary Loose Body
3.3.3 地下水 25
3.3.3 Underground Water
第四章 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研究 26
Chapter 4 Raw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e
4.1 壁画数字化分析与无损检测 26
4.1 Digitalization and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4.1.1 内转经道壁画支撑体三维扫描 26
4.1.1 3D scanning of the Mural Supporting Layer
4.1.2 地质雷达检测 38
4.1.2 Geological Radar Detection
4.2 取样分析 40
4.2 Scientific Analysis
4.2.1 内转经道壁画颜料取样记录 41
4.2.1 Sample Description
4.2.2 分析仪器及测试条件 41
4.2.2 Analytical Approaches and Conditions
4.2.3 分析结果 42
4.2.3 Analytical Results
4.2.4 胶结材料分析 47
4.2.4 Bonding Media
4.2.5 表面涂层判断 49
4.2.5 Coating
4.2.6 壁画制作工艺研究 50
4.2.6 Manufacture
4.2.7 关于藏传佛教壁画绘画工艺 51
4.2.7 Mural Painting Procedures
第五章 壁画病害类型与成因分析 54
Chapter 5 Classif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Deteriorations
5.1 病害类型 54
5.1 Classification of Deterioration
5.1.1 支撑体病害 54
5.1.1 Supporting Layer
5.1.2 地仗层病害 54
5.1.2 Plaster Layer
5.1.3 颜料层病害 56
5.1.3 Painting Layer
5.2 病害原因分析 57
5.2 Deterioration Cause Analysis
5.2.1 建筑结构的影响 57
5.2.1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5.2.2 制作材料与工艺的影响 59
5.2.2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e
5.2.3 保存环境的影响 60
5.2.3 Environment
5.2.4 渗水的影响 62
5.2.4 Water Seepage
5.2.5 震动的影响 63
5.2.5 Vibration
5.2.6 人为因素的影响 63
5.2.6 Human Behavior
5.3 变形破坏特征与机制分析 64
5.3 Deformation and Mechanism
5.3.1 变形破坏现状 64
5.3.1 Description of Deformation
5.3.2 变形破坏特征及机制分析 65
5.3.2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第六章 修复材料与工艺筛选 67
Chapter 6  Evaluation of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for Restoration
6.1 实验室研究 67
6.1 Laboratory Works
6.1.1 哲蚌寺壁画地仗材料的分析 67
6.1.1 Scientific analysis on the Plaster Layer
6.1.2 传统灰浆材料改性 72
6.1.2 Modif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ortar Materials
6.1.3 混合灰土材料焙烧实验 76
6.1.3 Roasting Experiment on the Hybrid Lime Materials
6.1.4 改性灰土材料相关问题讨论 82
6.1.4 Discussion
6.1.5 空鼓壁画灌浆加固材料筛选 85
6.1.5 Grouting Material Evaluation for Preparation Layer
6.1.6 起甲壁画加固材料筛选 106
6.1.6 Stabilization Material Evaluation for Painting Layer
6.2 现场试验 113
6.2 Experiments in-Situ
6.2.1 空鼓壁画灌浆加固工艺 113
6.2.1 Grouting Techniques
6.2.2 起甲壁画加固工艺 115
6.2.2 Stabilization Techniques
6.2.3 揭取与原位复原回贴壁画工艺 117
6.2.3 Restor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Detached Fragments
第七章 壁画修复 120
Chapter 7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7.1 方案设计 120
7.1 Project Proposal
7.1.1 设计说明 120
7.1.1 Statement
7.1.2 设计依据 121
7.1.2 Rationales
7.1.3 设计原则 121
7.1.3 Principles
7.2 壁画修复 122
7.2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ervation Project
7.2.1 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 122
7.2.1 Technical Procedures
7.2.2 原位保存壁画的保护修复 124
7.2.2 Conservation of Wall Painting in-situ
7.2.3 内转经道壁画的揭取与原位回贴 128
7.2.3  Restor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Detached Fragments from the Internal Circumambulation
7.3 成果与效果 138
7.3 Outcomes and Aesthetic Presentation
7.3.1 壁画修复成果 138
7.3.1 Outcomes
7.3.2 壁画修复效果 139
7.3.2 Aesthetic Presentation
第八章 相关问题讨论 141
Chapter 8 Discussion
8.1 项目技术难点分析 141
8.1 Technical Difficulties
8.2 保护修复原则的应用 141
8.2 Conservation Principles Application
8.2.1 关于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 142
8.2.1 Preserving Historic Conditions
8.2.2 关于*低限度干预原则 144
8.2.2 Minimal Intervention
8.2.3 关于可再处理原则 144
8.2.3 Reaccessible Technology
8.2.4 关于修复材料兼容性原则 145
8.2.4 Compatibility of Restoration Materials
8.2.5 关于可识别原则 146
8.2.5 Identifiable Intervention
8.3 今后工作展望 147
8.3 Prospect
8.3.1 壁画的数字化档案建设 147
8.3.1 Arc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