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方民族考古(第12辑)
0.00     定价 ¥ 2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11649
  • 作      者:
    编者:魏坚|责编:王琳玮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北方民族考古》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办的集刊,迄今已出版11辑。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碑铭考释四个栏目,收录论文25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一些重要境外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的前沿动向和重要成果。
展开
精彩书评
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一些重要境外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在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方面的前沿动向和重要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发现的一座唐代突厥墓葬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内蒙古博物院
  摘要:2006年5月,为配合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翔宇新城的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和林格尔土城子东南,209国道以东地区发现一座殉马墓。墓葬为竖穴土坑偏洞室,葬有一人一马,出土陶、铜、铁质随葬品7件套。该墓的形制、葬式和出土随葬品具有典型的突厥风格,年代为7世纪中后叶。墓主人应为唐代羁縻于漠南的突厥部族成员。
  关键词:和林格尔土城子 突厥 殉马葬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1千米的宝贝河(古“金河”)北岸,南距和林格尔县城10千米,北距呼和浩特市区40千米。城址坐落于土默川平原东南部,东傍蛮汉山,北望阴山,西濒黄河,南扼杀虎口古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006年5月,为配合和林格尔县盛乐翔宇新城的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土城子遗址东南、209国道以东发现一座唐代突厥殉马墓,编号ⅡM1887(图一)。
  兹将该墓葬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该墓葬为竖穴土坑偏洞室墓,由于早期洞室顶部向下塌陷,清理时将顶部揭掉。墓道为竖穴土坑,平面呈长方形,直壁,平底。长250、宽110、深170厘米。在距墓口104厘米处殉葬一马,头向北。马头部正立,吻部向下,屈腿右侧卧,骨骼保存较好。发现铁马衔、铁马镫及铜饰件,马左前腿部还有一件铁刀。
  墓道底部西侧为偏洞室,平面呈长方形,长250、宽70厘米,洞高已不清楚。人骨保存较好,仰身略屈肢。头向北,方向5°。经鉴定,墓主人为女性,20~25岁。随葬有陶壶、铜罐、铁镞各1件。铜罐置于陶壶上,铁镞置于头骨下(图二)。
  二、随葬器物
  该墓出土器物7件,质地有陶、铜、铁等。
  陶壶 1件。ⅡM1887∶1,泥质灰陶。小盘口外撇,束颈,溜肩,微鼓腹,小平底。肩、腹饰重菱格纹。口径7.7、腹径12、底径7.5、高21.7厘米(图三,3)。
  铜罐 1件。ⅡM1887∶2,侈沿,束颈,溜肩,鼓腹,平底。素面。一侧腹部有圆环状单耳,上有宝相花形指垫。口径5.8、腹径7.8、底径5.4、高7厘米(图三,1;图四)。
  铜饰件 1件。ⅡM1887∶4,平面近箕形,一面素面,一面有郭棱,内有三铆钉。长2.8、宽2.4厘米(图三,6)。
  铁镞 1件。ⅡM1887∶3,截面略呈三角形,锈蚀严重。前锋较钝,尖残,两侧略有边锋,尾部残存箭梃。残长6.3厘米(图三,7)。
  铁马镫 1件。ⅡM1887∶5,镫穿呈长方形,中有长方形穿孔;镫柄呈圆柱形,较短;镫环近似马蹄形,踏板较宽,残缺。通高19、镫穿高5、宽3.2厘米(图三,4)。
  铁刀 1件。ⅡM1887∶6,残。长柄,刀背较平直,刃部有凹缺。残长13厘米(图三,2)。
  铁马衔 1件。ⅡM1887∶7,为两节衔,衔外端为圆环,里端呈钩环相套连接。一节长13厘米(图三,5)。
  三、相关认识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代城址之一。1997~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对古城周边古代墓葬进行了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清理春秋晚期至辽金元不同时代墓葬2755座。但像ⅡM1887这类殉马葬在土城子遗址周边所发现各类墓葬中较为少见,在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也为数不多。该墓与蒙古国腹地、阿尔泰山周边及东哈萨克斯坦地区发现的大量突厥时期殉马墓非常相似。一般为偏洞室墓,洞室内葬一人,竖穴墓道底部陪葬一马,个别墓葬的偏洞室墓口用石块封堵,墓葬顶部有圆形石封堆。出土随葬品包括杯、罐等日常器用,弓箭、矛槊等武器以及马衔、马镫、马鞍等马具装备等a。
  土城子ⅡM1887在文化内涵上与蒙古国漠北地区发现的桑特苏木墓葬b(图五)、宝拉格陶勒盖葬马坑等相似c。通过比较中国北方地区和蒙古国已发掘材料,对该墓葬的具体年代、历史背景等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一)具体年代
  ⅡM1887出土的铜单耳罐、铁马镫、陶壶等器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类铜罐也称“突厥罐”,与蒙古国布尔干省巴彦诺尔壁画墓出土的金罐a、仆固乙突墓园内出土的银罐b形制非常相近,均为素面、平底,后者肩颈部出现折棱。这样的单耳罐还见于后突厥汗国时期的毗伽可汗祭祀陵园,分别出土金、银罐各1件c,但是形制上有了新的变化,开始出现圈足,且颈部变长,肩部折棱明显。巴彦诺尔壁画墓的下葬年代约在麟德年间前后(664~665年)。仆固乙突的下葬年代为仪凤三年(678年),银罐为墓葬封土东侧的祭祀遗留,年代或稍偏晚。毗伽可汗下葬年代为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通过该类型器物的演变规律(图六),推测ⅡM1887所出的铜单耳素面罐的流行年代应介于巴彦诺尔壁画墓和仆固乙突墓二者之间,且与前者更为接近。
  铁马镫的形制与巴彦诺尔壁画墓、郑仁泰墓d出土马镫较为相似,为唐代早期形制。陶壶的器形也不多见,其上的重菱格纹在蒙古国境内的突厥时期陶器上较为流行,如詹和硕遗址ⅠM2e、毗伽可汗祭祀陵园等,*晚流行至8世纪初期,即后突厥汗国晚期。进入回纥时期,陶器上重菱格纹较为少见,器形和纹饰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综合来看,ⅡM1887的年代应主要集中于7世纪六七十年代。
  (二)历史背景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派李靖讨伐东突厥颉利可汗,将其俘至长安,这标志着东突厥政权的灭亡。颉利余众或走西域,或北投薛延陀,同时也有近十万人归附唐朝。唐朝依照两汉时期对待匈奴降附者的旧例,按照突厥的土俗和部落组织,将其安置于漠南塞下。析颉利部为两个都督府,左部为定襄,右部为云中。龙朔三年(663年)置云中都护府,麟德元年(664年)改为单于大都护府,统辖突厥诸部府州,属关内道,辖地在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a。调露元年(679年)冬十月,漠南归属单于大都护管辖的阿史德傅温、奉职二部反唐。永淳元年(682年)东突厥后裔阿史那骨咄禄重建突厥政权,史称“后突厥”汗国,至此突厥部众又大部叛归漠北。唐朝对漠南突厥部族的羁縻政策*为有效的时期就集中在这半个世纪,和林格尔土城子时为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处理民族事务的中心。其间,突厥人在这一带虽有小规模叛乱,但总体上生活较为安定,部众孳盛。
展开
目录
目录
考古新发现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发现的一座唐代突厥墓葬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内蒙古博物院(1)
湖北鄂州机场梅家塆墓群发掘简报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8)
河南新安县洛新产业集聚区出土的东汉曹魏南部君墓志砖 杨利娟 高耀伟(23)
研究与探索
试论哈民忙哈文化与裕民文化的关系 刘肖睿 孟庆旭(29)
蘑菇山鲜卑墓地断代研究 潘玲 谭文妤(36)
关于游牧国家的理论反思——以匈奴帝国为例 张炼(59)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构件上的“鬼脸纹”初探 吴忧(76)
北魏房形葬具初探 王子煜(90)
唐代“东突厥汗国”复兴原因探究 张锐 那玮(103)
五代十国壁画墓图像研究 李馥瑀(116)
辽代茶器初探——以墓葬壁画及伴出茶器为中心 陈驰(137)
从房山金陵考古发现看金朝帝王丧葬习俗的变迁 姜子强 赵云会 刘卫军(146)
高丽青瓷铭文举要 唐邦城(156)
白城市博物馆部分馆藏铁器的初步科学分析研究 郭美玲 宋明雷 董伟佳 王 贺(178)
金元时期大同地区道教的民间传播——从“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 中的“罗地丝绣仙鹤纹霞衣”谈起 黄小钰(190)
明代龙庆州、隆庆州(延庆州)建置考 王伯轩(197)
明代永宁县建置考 王伯轩(216)
北域撷英
米努辛斯克盆地青铜时代人群古遗传学初探 А. В.帕列科夫 著 特尔巴依尔 译(231)
哥诺尔(Gonur)遗址“羔羊之墓”出土银针饰——关于青铜时代中亚音乐与宗教礼仪的研究 N.勃罗夫卡 著 昌 迪 张 弛 译(252)
斯杰布斯卡Ⅰ号遗址出土的民族大迁徙时代的阿尔泰游牧人腰带具 А. А. 提什金 S. S.马特列宁 А. L. 昆古罗夫 著 王禹夫 译 潘 玲 校(262)
俄罗斯阿穆尔州奥西诺沃湖村址中靺鞨陶工的陶器 涅斯捷罗夫С. П 著 盖莉萍 译(280)
值得关注的藏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土与收藏的高丽青瓷 夏洛特 霍丽科 著 张倩 唐邦城 李 欣 刘杰恩 崔康宁 王俊琳 杨珮诺 薛 妍 译(287)
碑铭考释
地区形势与国家宗室政策演变视角下的北魏《元朗墓志》探究 王萌(310)
“隆庆议和”后大同镇长城城堡建设研究——以石刻史料为中心 尚珩 赵杰(323)
明朝《故程母杜氏孺人墓志铭》考释 顾春军(34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