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稽古中原(孙新民考古文集)(精)
0.00     定价 ¥ 26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98445
  • 作      者:
    作者:孙新民|责编:张亚娜//张睿洋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稽古中原:孙新民考古文集》是作者从1982年从事文物研究及考古工作以来研究成果的精华,其中涉及从新石器到宋元时期的中原地区文物研究及考古研究成果,包括陶瓷、玉器、石器等,对于文物研究、考古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不仅是学术方面的集合,对于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习参考资料,对于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展开
精彩书摘
考古篇
  《大唐故荆府长史孙府君之碑》考略
  《大唐故荆府长史孙府君之碑》,是配合310国道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进行文物钻探时发现的。1991年9月12日发掘出土,现藏孟津县文管会。该碑位于孟津县送庄乡西山头村西南约400米处,早年仆倒,埋入地下0.6米深处。出土时碑首朝南,正面向上,附近未见底座。
  该碑为青灰色的石灰岩质,表面磨制光滑。碑身通高308厘米,厚30厘米,宽98.5~101厘米,碑下中部凸出一榫,高23厘米,宽60厘米,厚21厘米。碑首圆顶,高103厘米,宽109厘米,上部和两侧雕刻有对称的二龙戏珠图案。龙首向下,张口衔碑,龙体缠绕盘曲于上。龙身鳞甲匀密,龙爪遒劲有力,于中心处托一球状圆珠。雕刻技术法采用高浮雕,刀法以圆刀为主,直刀仅用以减地。二龙的造型矫健雄劲,又高踞于碑额之上,显得凶猛可怖。碑首中部作圭形,楷书“大唐故荆府长史孙府君之碑”,字三行,行四字(图1)。
  碑文楷书,字体严谨,刻工规整。字26行,满行54字,总计1240余字。部分字迹漫漶不清,中间位置被人为毁坏较甚(图2)。现标点录文于后,字迹模糊、辨认不清的地方加方框以标识。
  图1 大唐故荆府长史孙府君之碑首
  故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乐安县开国伯孙公之碑并序
  中书令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张嘉祯撰文 □子前魏州朝城县主簿庭讽□□恭书
  祯闻洪钟将扣,乃听声之远;溟海未涉,岂识水之□。故以□□求贤□席兴□者,曷无其量得而称□。遂咎繇以佐尧德,伊尹用举汤政,选贤择能,重在遗古。公为股肱之忠,佐理邦国,古今君臣,□美之称也。公讳□,字□,□郡富春人也。武烈皇帝十三代孙。曾祖祭高,直寝侍御史,武邑太守。祖子起,射策登科,解褐授许州襄城县令、汝州郏城县令。□□废职,道在养高。父处约,进士擢弟,授校书郎。永徽年,礼部尚书高士廉荐,应游情文藻,下笔成章,举对策高弟,特授著作佐郎,转考功员外郎,迁考功郎中。迁给事中、中书舍人。□□□□,累承天泽,特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匡弼圣躬,夷戎饮化。虚心之理,其在兹乎!嗣子五人,俱为方□,公则第四子焉。三嘏称高,鹡鸰推义;五常备德,棠棣相荣。公挺□杰出,□才广□。□若孤峰峻□,皎若大江澄明。凤翔武视,鹰扬其体也。千牛出身,官资履历廿七政。当在第六政,时丁家艰。恩敕以嘉州户口,饥□□散,择良□以化理,释公哀疚,除嘉州刺史。公伏诣朝堂,累日辞让,叩头流血。敕书相续,频降凶筵。公含悲奉命,展忠臣之节,□诣所部。夫□主□状,人性□鄙。公下车化演,闻风投聚,若归禽兽之心乎。非独逃还户人者众,抑亦他州百姓慕义而来,此则公之德□。□□入于王室,圣主□□□用□□公□□□□安北都护府申奏,番虏侵扰,军戎不堪征战之苦,思良策以□患,□忠潜运□□多智高识,策汇张房,威同周亚。除公安北都护,驰急驿赴任,此则公之筹策高也。用人一心,侯鼓三气,大哉一柄,公将美焉。敕书慰锡丈,改灵州都督。英才逸远,重德明众,制古之术,咸光誉焉。又属河朔阻饥,鸿恩恤下,择仁明以去灾,用贤能以惠化。又授公邢州刺史。界中阳人皆饥,公至所部,旋降膏泽,岁稔康众,仁丰义行。得百里嵩之政,同廉叔度之歌。谓曰:加之以师□,因□以饥□,□将若是哉。帝曰:爪牙之委,必在仁德。又改授左羽林卫将军,加乐安县开国伯。荣宠累承,王臣蹇蹇;开物成务,德音洋洋。公因疾辞官,□顾犹甚,且□□□□□□□□□武卫将军。顷以荆州申奏,岁频不稔,百姓不宁。圣心遐□,求良教以□之。帝曰:□可任也。制书宠慰,令公力疾。卧理荆州,乘辇□迈,讴谣满路,日清畏□,知古今相替矣。行未达于□部,疾将□□。恩制追还医疗,状候渐加,以其年八月丁□日薨于河南宽政里之私弟也,春秋六十有三。恩敕赠绢布□□□□□□葬并以官供,便迁卜于洛阳邙山之原,礼也。惟公聪□天假,才识神兼,文比振金,学同户。飞书走檄,未□□□□□□名□□扬震。□□□于缙绅,忠贞备于冠盖。无可不可,之前哲。夫人河南元氏,广平郡君,有中馈之德,备关睢之美。方□立行,□□□□。□子庭讽□造□铭,恭纪先德。上答寰寰之恩,下成睦睦之孝也。俾后代称盛,存不朽之大美焉。敬仰公之嘉声,万不书一,岂无铭淑,伏□□□□其词曰:
  □□□仪,□□仁德。孝行全己,温良通识。兴物为谟,成人之则。既周才智,何施不克(其一)。应兹间气,足表忠贤。刚柔负德,惠敏从□。□□□萤,□□□玄。□□□□,集□□年(其二)。游魂何依,生气如在。罢承制命,叹昔梗概。英秀云正,尚闻遗爱。玉树长往,永□□代(其三)。□□□繁,□如□□。□比曾□,信是郭级。文学推优,冠冕继袭。永悲松茂,孤坟佇泣(其四)。吴兴之后,胤绪荣门。事君尽节,务职承恩。兹以贤士,传哉令孙。嗟乎人失,至道长存(其五)。
  开元廿九年岁次庚午正月丁酉朔十八日壬寅建,清河张彦升镌。
  该碑仅在宋人郑樵撰的《通志》和陈思纂次的《宝刻丛编》中录有碑名,而碑文尚未见于前人著录。《通志 金石略》作“荆州都督长史孙公碑,张庭讽书”;《宝刻丛编》则增加了撰者姓名和镌刻时间,作“唐荆州都督府长史孙公碑,唐张嘉贞撰,子庭讽书,开元二十六年”。这里,《宝刻丛编》把镌刻时间记作“开元二十六年”,与碑文落款的“开元廿九年”不符,显然是错误的。清乾隆《河南府志》和嘉庆十八年《洛阳县志》皆据《金石略》,也录其碑名,而云墓“在西京,今其墓均不可考”,已不知道具体埋葬地点。表明至迟在清代乾隆年间,该碑已被埋入地下。
  该碑主人名字处被人凿毁,但碑文所记其父孙处约,曾任唐朝宰相,《新唐书》和《旧唐书》均有传。两书的孙处约传下,附记有处约之子孙佺,但无此碑主人。孙处约墓志已于1943年被盗出土,墓志提到“有子六人。嫡子侹,前太子通事舍人;第五子儆,前岐州□阳县令;第六子□,□右骁卫三川府右果毅都尉”,也未提到此碑主人。
  图2 大唐故荆府长史孙府君之碑文
  碑文记述孙处约“嗣子五人,俱为方□,公则第四子焉”。检查《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孙处约的五个孩子分别为:“侹,延州刺史、富春男;侑;俊,荆府长史、乐安子;儆,济州刺史;佺,幽州都督、会稽公。”显然,表中所列的荆府长史、乐安子孙俊,即为出土的墓碑主人。但把孙俊排行老三,又作乐安县开国子,均与碑文不符,应以碑文为准才是。孙俊兄弟中,除侑可能官阶偏低,未曾列述何职外,其余均为一方重臣,证明碑文记述非虚。值得注意的是,孙处约墓志明确记述有子六人,并有第六子官衔,从第五子为儆看,其第六子名字处缺的应是“佺”字。而出土的孙俊神道碑亦云“公则第四子焉”,孙俊以下既然还有儆和佺两弟,无疑说明孙俊兄弟六人。
  《通志 金石略》除记载孙俊碑名外,还有二碑为:“中书侍郎兼黄门侍郎同三品孙公碑”“延州刺史赠幽州刺史、太常卿孙公碑,开元二年。”《宝刻丛编》另外刊出的二碑为:“唐中书侍郎孙公碑,撰写人及年月并缺”“唐幽州都督孙公碑,唐徐彦伯撰,开元二年。”可以看出,上述两书的“唐中书侍郎孙公碑”,即为孙俊之父孙处约的神道碑;“延州刺史赠幽州刺史、太常卿孙公碑”,应是孙俊长兄孙侹的神道碑;而“唐幽州都督孙公碑”,无疑是孙俊末弟孙佺的神道碑。出土的孙俊墓碑虽然未见底座,考虑到该碑重达数吨,不易搬移,这次文物钻探又只是在45米宽的公路线内进行,因此估计墓碑距离原来位置不会太远。而孙处约墓志,据调查出土于今孟津县朝阳乡小梁村南,两者相距约3千米。那么在此范围内,还应有孙处约家族的墓地。
  碑文称孙俊为“□郡富春人”,与新、旧唐书所载其父孙处约是“汝州郏城人”和孙处约墓志云“本□乘乐安人也”不合。据《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孙氏源于三支,分别出自姬姓、芈姓和妫姓。孙处约家族出于妫姓一支,“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字起宗,齐卿。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三子:驰、明、敌。明食采于富春,自是世为富春人。”其后代子孙“世居清河,后魏有清河太守灵怀。武德中,子
展开
目录
目录
自序/i
考古篇
《大唐故荆府长史孙府君之碑》考略/002
唐宋玉册的发现与研究/009
五代帝陵葬制考略/019
五代十国帝王陵墓制度述略/029
略谈北宋东京外城的兴废/047
开封宋城今安在/055
试论北宋陵园建制及其特点/062
宋元德李后陵中的玉册及册匣考/069
北宋皇陵葬制与石雕艺术/080
北宋皇陵的发现与研究/089
河南省出土壁画概述/098
略述河南出土魏晋至明代铜镜/114
综述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回眸/124
辉煌的河南考古六十年/136
河南考古六十年,保护科研结硕果/16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唐至清代考古主要收获/184
考古河南——记河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200
2014年河南省考古学研究综述/221
2015年度河南省考古学研究综述/232
2016年河南省考古学发展综述/244
2017~2018年度河南省考古学研究综述/255
其他篇
简析盛唐乐舞俑/272
宋仁宗永昭陵上宫考古获丰硕成果/275
汝窑考古工作者手记/278
努力做到*好/280
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及其意义/282
河南文物的优势与利用/287
关于曹操高陵考古发现的说明/292
我的田野考古生涯有你相伴/296
我的考古故事/298
附录一 考古历程/304
附录二 学术成果/316
后记/32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