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梨树县偏脸城清代至民国时期墓地考古发掘报告(精)
0.00     定价 ¥ 2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95956
  • 作      者:
    编者:史宝琳//井中伟|责编:赵越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适合从事东北考古、晚清至民国时期考古与历史、墓葬考古等专业研究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展开
内容介绍
梨树县偏脸城清代至民国时期墓地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城北6千米的白山乡岫岩村西偏脸城古城西侧。2017年,该墓地的部分墓葬被雨水冲刷暴露于地表,同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对该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墓葬39座,出土各类遗物500余件。通过对墓地内墓葬的排列规律、墓内出土遗物和人骨考古学的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史料,推定梨树县偏脸城清代至民国时期墓地为一处天主教教民的墓地。该墓地的考古工作是吉林省首次对这一时期墓葬的大规模发掘与综合研究,对于研究该时期基督教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宗教对当地葬俗的影响,以及东北地区当时农村人口的健康状态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适合从事东北考古、晚清至民国时期考古与历史、墓葬考古等专业研究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地理环境
  一、梨树县
  梨树县地处吉林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3°45′~124°53′、北纬43°02′~43°46′之间,面积4209平方千米,隶属于四平市,南部环抱四平市区,并与辽宁省康平、昌图、开原、西丰等县为邻,东南与伊通县接壤,东、北以东辽河为界与公主岭市、双辽市相望。
  梨树县有14个镇,6个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工业集中区、295个村,户籍总人口6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万。据1984年的《梨树县文物志》记载:“耕地面积约288万亩,大部为旱田,水田占8%,人口77.3万,多数为汉族,其余为朝鲜、满、回、蒙古族。”“梨树镇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梨树县地处大黑山脉西麓、东辽河左岸的辽河平原,为东辽河所环绕。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东南部为丘陵,*高的大砬子,海拔537米。中部为波状平原,东、西部为平原,北部为冲积平原。”
  “梨树县境内有两条较大的河流,一是发源于大黑山北麓的昭苏太河,它流经梨树县中西部地区,*后注入西辽河。其次是发源于大黑山西麓的寇河,它横贯梨树县东南的叶赫满族乡境内的寇河谷地,*后注入西辽河。这两条河与东辽河,都有不少支流,构成了梨树县的三大水系。这三大水系罗织的水网,滋润着每一寸土地,从古至今,哺育着这里的人民。东辽河上游的二龙湖、寇河上游的转山湖,是两大人工湖,可利用其蓄水养鱼、灌溉发电,又可用以防洪抗涝。”
  梨树古城原名昭苏城,因在昭苏太河右岸而得名。传说有一位蒙古太子名叫昭苏,死于此地,为纪念他,将此河命名为昭苏太子河。昭苏为蒙语,意为“有很多钱”。昭苏太子河后简称昭苏太河,1987年确定标准名称为昭苏太河,是梨树县境内仅次于东辽河的第二大河。明代时昭苏太河叫作“大创忽儿河”。
  梨树县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作物生长期日照、降水较充足。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朗气爽,冬季寒冷多雪,间有暖冬。气候特点是雨热同步,能充分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年均日照时数2644.2小时,其中作物生长季节4~9月,日照时数1435.5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59%,平均每天日照8小时。日照充足,光能源较丰富。
  二、偏脸城
  梨树县境内辽金时期遗存不少,其中*重要的是偏脸城。偏脸城遗址位于梨树县城北6千米的白山乡岫岩村白山咀子山岗南坡,地理坐标为北纬43°21′26.31″,东经124°20′45.29″,海拔152~183米(图1)。该城址于1961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偏脸城遗址南临昭苏太河,北依白山丘陵,城垣依山势修筑,因地势不平,西北高而东南低,方位偏斜,大致南偏西23°,形成“偏脸”状,故民间又称“偏脸城”。
  城垣系由黄黏土和黑土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10~15厘米,周长4318米,其中东墙长1078米,南墙长1071米,西墙长1077米,北墙长1092米。城垣基宽12米,现存*高处达7.4米,顶宽1米。城垣四角筑有角楼,高出城墙2米。四面各开一座城门,城门外有马蹄形瓮城,城垣外有护城河。
  “靠近南、北两门一带为村落。地表依稀可见古建筑遗迹。遗物俯拾皆是,靠近西大沟北端和东大沟中段侧约168平方米的地面上,有街衢建筑遗迹。遗物有大方砖、布纹瓦、首面瓦当、勾滴、琉璃瓦、花岗岩础石等建筑材料,还有大量的陶片、瓷片、红褐色烧土、黑色或红褐色炼渣及铜佛像、棋子、骰子、印章等。”
  “西大沟北段和东大沟东端两侧,为横贯古城漫岗的*高处。在这400米见方的高地上,不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当年建筑物的基础,还散落着大量的建筑构件、陶瓷器皿残片、铜铁制品和劳动工具残部等遗物。那形制方大的青砖,怒目张口的鸱吻,造型生动的首面瓦当,图案多变的沟滴折沿,溢光流彩的琉璃瓦片,规整厚重的花岗岩础石向人们表明,当年城内既建有飞檐凌空,鸱吻卧脊的殿堂式建筑群落,也建有一排排布局严谨,错落有致的街市、作坊。那些陶瓷器皿残片、红烧土块、炼渣反映了当时城内居民的生活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而那些精美的,刻有汉字的象棋子、印章、骰子等物,则是当时南北经济文化交往的频繁和中原文化对东北边疆地区有明显影响的有力见证。
  图1 偏脸城遗址位置图
  东大沟北段50米一段,当地居民俗称之‘金场’,曾出土有金叶、金蜻蜓、金丝花等许多造型细腻、工艺精湛的金制品及散金碎银。当年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像金上京城内‘翟家记’‘郉家记’那样的金银匠铺作坊。”
  “城内有南北向的道路两条,基本上是利用二沟作为通道,有时因沟太深则依沟旁行走,东沟的道路贯通南北二门,可行马车。西沟的道路较窄,只能行人,到沟北端则转向城西北角之豁口处。”
  “金场以东,漫岗上除了堆集着大量的黄釉和绿釉琉璃瓦外,还出土有许多铜造像、铜鱼、铜人、铜风铃等。看来这里似为当年城内一座佛教寺院遗址。佛教早在北宋、辽时期就已在东北盛行,金代更盛。当时金上京城内名刹大寺就有六处 就连金熙宗也曾因太子济安生病而‘幸佛寺焚香,流涕哀祷’ 这样,由于金统治者的推崇,当时佛教寺院已遍布一般州县了。
  在西大沟东侧,高地北缘,也有一处堆积着琉璃瓦、青砖碎块和花岗岩础石的建筑址。这里曾出土一块残断的雕花石板,青灰色花岗岩质,长方形。石板正面浮雕一幅外绕卷云纹的太极图案。‘太极’为道教标志 这里似为一处道观遗址。”
  “城外有三处遗址,城北是一处居住址,遗物有灰砖瓦片、灰陶片和白瓷片。城东墙外约100米处的山坡上是一处金代墓群,城西约300米处的岫岩村砖厂西南角的山坡上,也是一处金代墓群。”“城北门及其两侧约100米一段墙基,在厚达30厘米的夯土层中,夹杂着灰砖瓦块、辽白瓷片、仿定瓷片及人骨等,这表明,北门处一带是处辽代遗址。”
  第二节 历史概况
  一、梨树县辽金简史
  辽代时梨树属于东京道,四平为通州。金代为韩州,临临津。
  “辽末,东北部的女真兴起,举兵伐辽,到1117年,今吉林境内的州城,完全为金攻陷,归入金的版图。金仍设韩州于辽旧地,隶咸平路。《金史 地理志》韩州条载‘本渤海鄚颉府。户一万五千四百一十二。旧有营。县二:临津,未详何年置。柳河本渤海粤喜县地,辽以河为名。有狗河、柳河。’金代王寂《辽东行部志》载:‘癸亥,次柳河县,旧韩州地。先徒于奚营,州后改为县,又以其城近柳河,故名之。’‘乙丑,次韩州, 而改(故)城在辽水之侧。常苦风沙,移于白塔寨;后为辽水所侵,移于今柳河县;又以州非冲涂,即徙于旧九百奚营,即今所治也。’据考证,金代韩州治所*后迁至今梨树县的偏脸城。所以,金代梨树应属韩州是无疑的了。其西为临潢路,北为信州,南为咸平府。这时的梨树县境可能为韩州的临津县管辖。金代末期,蒙古兴起。1234年灭金。元统一后,在辽阳设辽阳行中书省,统辖今东北全境,下设七路一府。有大宁路、广宁路、辽阳路、沈阳路、开原路、东宁路、合兰府水达达路和咸平散府。开原路设于1286年,领有咸平府,后剖咸平为散府,隶辽东宣慰司。今梨树约当元代咸平府之辖境。”
  “明王朝建立后,在东北设置都司、卫、所进行管理。当时的梨树大部分归东辽都司,大致属三万卫、辽海卫管辖;其东部和东南部大致归奴儿干都司的亦马忽山卫、塔卫、鲁卫管辖。”二、偏脸城考古简史
  偏脸城古城原为辽代九百奚营故地,金初韩州柳河县迁徙于此。金人王寂就辽东路刑狱任时曾路过此地,在他的《辽东行部志》中叙述了韩州迁徙的始末:“韩州,辽圣宗时并三河,榆河二州为韩州。 故城在辽水之侧,常苦风沙,移迁白塔寨,后为辽水所侵。移迁今柳河县。又以州非冲涂(途),即徒于旧九百奚营,即今所治也。”
  文中提到的“故城”,即今科左后旗城五家子古城,白塔寨在今双辽市双城子一带,柳河县即今昌图县八面城古城。
  那么现存的偏脸城古城是否是辽代九百奚营的城垣呢?从旧韩州的几座故城来看,八面城古城垣周长2600米,城五家子古城城垣周长2785米,而偏脸城古城城垣周长则达4318米。辽九百奚营当时作为一个普通营寨,竟有大于州城数倍的城址,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偏脸城古城北门及其西侧100余米的一段城墙基部,现可清楚地看到一层厚达30厘米的砖砾瓦块、仿定窑瓷片、粗白瓷片及锯断的人骨等物。北门附近地表也有同样的建筑构件、陶瓷器皿残片堆积。此外,在西大沟东侧50米,距北墙150米处漫岗边缘有一辽代石棺墓群,墓中出土有人骨、铁匕首、铁剪及带有“祥符”年号的北宋铜钱等物。
  从上述建筑址暴露迹象和石棺墓群的地理位置来看,其年代要早于古城城垣,因为城垣内是不可能有同时期的墓地的,这只能是辽代九百奚营及其墓地,其范围大体在古城内的西大沟以东的漫岗上。
  辽末,大庆四年,金太祖阿骨打起兵反辽。至秋,女真军连克宾、祥、咸等州。次年,阿骨打称帝,年号“大金”,并攻拔黄龙府。此间,辽九百奚营已为女真军所攻占。
  金初,九百奚营并没放弃,称“合叔勃董”。从古城附近出土的一面刻有“咸平府釉(?)黑千户”边款的双龙铜镜来看,这里设置有“猛安谋克”。
  “猛安谋克”*初是女真战时的军事组织单位,平时称“勃董”。“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百夫长也”,亦称“猛安”为“千户”,“谋克”为“百户”。随着国家政权的建立,阿骨打“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使之法”。“居止处,皆不在州县,筑寨村落间,千户、百户虽设官府亦在其内。”可见,“猛安谋克”这时已发展成为军事与行政结合的地方统治机构,且独立于州县之外,并有自己的城寨。
  九百奚营故地其时扼宋金来往之要道,是金咸平府(近开原县城)经信州(今怀德县泰家屯古城)、济州黄龙府(今农安县城)到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的必经之路。宋人许亢宗的《奉使行程录》,洪皓的《松漠纪闻》,张隶的《金虏图经》中都曾提到路过九百奚营。金朝于天会五年将囚禁在韩州(昌图八面城古城)达两年之久的北宋徽、钦二帝徙居五国城时就是经此北行的,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当时韩州州治位于这条南北交通要道的西侧,并非“冲涂(途)”难以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天德二年,金朝将咸平路升为咸平府,后为总管府,同时把韩州治所从柳河县迁到了九百奚营故地,并增设了临津县。
  从偏脸城古城城垣形制结构来看,它并不具旧韩州的几座故城那种典型辽金时期军事城堡的特点,城墙上已不见敌棚、马面之类的防御性设施,城外也没有巨大的附属建筑群落。这说明,迁徙后的韩州已为金朝腹地,城郭建筑主要是便于经济交通的发展,军事则居次。难怪金正隆九年契丹人括里领导的仅两千人的起义军几天之内就很容易地接连攻克了柳河县城和韩州城。另从偏脸城古城内出土的遗物来看,其绝大多数属于金代。如陶瓷器皿中的黑釉、赭釉的敛口、圆唇、鼓腹、平底的缸胎大瓮,黑釉双系缸胎小壶及齿白釉铁花大瓷碗等,均有施釉不到底的特征。这些陶瓷器皿和城内出土的铁制农具如铁铧、马镫及脚踏莲花底座的铜造像等,都与肇东八里城所出器物形制和制法相同。古城内出土的猫首埙虽与肇东八里城的猪首埙不同,但二者造型风格一致,而那面双鱼铜镜则与永吉县出土的金代同类遗物相似。
  古城西300米处岫岩村砖厂附近的漫岗上,以及遗迹城东100米处各有一处金代砖室墓群。其墓室皆为砖砌四壁,起券封顶。墓底或铺底砖或垫黄土。其葬式有火葬、瓮棺葬及二式合一葬三种。葬具多为陶质大罐。城东四号墓的葬具为一帐幕式细泥灰陶器,器腹有透雕窗棂四个,并前后对称刻划出二门,器尖似塔。造型古朴别致,较为罕见。两处墓群出土了一些完整的陶瓷器皿和北宋钱,大大丰富了研究古城历史面貌的资料。
  从上述情况来看,偏脸城古城城垣极有可能是在韩州州治迁来之际,在原“猛安谋克”城寨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迁徙后的韩州城同其他辽金城镇一样,是多民族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地理环境 (1)
一、梨树县 (1)
二、偏脸城 (2)
第二节 历史概况 (4)
一、梨树县辽金简史 (4)
二、偏脸城考古简史 (5)
三、梨树县清代至民国历史沿革 (8)
第三节 偏脸城考古工作概况 (9)
一、以往调查与发掘工作 (9)
二、2017年的发掘情况 (11)
第二章 2017年偏脸城西侧外北区墓地发掘报告 (13)
第一节 发掘情况 (13)
第二节 地层堆积 (14)
第三节 遗迹 (14)
一、灰坑与沟 (14)
二、墓葬 (20)
第四节 地表采集与地层出土遗物 (120)
一、地表采集遗物 (120)
二、调查墓葬采集遗物 (121)
三、第2层出土遗物 (122)
第三章 2017年偏脸城西侧外考古发掘收获与认识 (124)
第一节 北区墓地分期与年代 (124)
一、墓葬分类 (124)
二、器物分析 (128)
三、墓葬分期与墓地性质 (142)
第二节 墓葬考古学研究 (144)
一、葬式与葬具 (144)
二、墓地人口学 (150)
三、缠足与其他身体改造 (155)
四、身体状况和古代疾病 (160)
五、结语 (163)
第三节 M014的案例与清末至民国时期墓地的性质 (164)
一、M014的案例 (164)
二、与文献记载结合 (165)
三、德约瑟的信 (185)
四、古DNA报告 (191)
第四章 结语 (192)
第一节 墓地的性质 (192)
第二节 民国时期考古 (192)
附录 2017年偏脸城城内抢救性发掘简报 (196)
附表1 偏脸城西侧外墓葬登记表 (198)
附表2 偏脸城西侧外墓葬出土遗物统计表 (200)
附表3 偏脸城西侧外墓葬人骨性别、年龄和疾病鉴定表 (203)
Abstract (206)
后记 (208)
插图目录
图1 偏脸城遗址位置图 (3)
图2 偏脸城地形图与发掘区的位置 (12)
图3 清理前发掘现场 (13)
图4 调查时墓葬情况 (14)
图5 偏脸城西侧墓地2017年发掘区总平面图 (17)
图6 H001平、剖面图 (18)
图7 H001出土遗物 (18)
图8 H002平、剖面图 (18)
图9 H002出土遗物 (19)
图10 G001平、剖面图 (19)
图11 G001出土遗物 (19)
图12 M001平、剖面图 (21)
图13 M001出土遗物 (22)
图14 M002平、剖面图 (23)
图15 M002缠足造成的跗骨和跖骨改变 (24)
图16 M002板层骨外层有骨改建的右侧腓骨(局部) (24)
图17 M002跖骨上的多孔性状 (24)
图18 M002出土遗物 (25)
图19 M003平、剖面图 (26)
图20 M004与M005平、剖面图 (28)
图21 M004出土遗物 (29)
图22 M005 脊椎压缩性骨折 (31)
图23 M005出土遗物 (31)
图24 M006平、剖面图 (32)
图25 M006出土遗物及拓片 (34)
图26 M007平、剖面图 (36)
图27 M007出土遗物 (36)
图28 M008平、剖面图 (37)
图29 M008出土遗物及拓片 (39)
图30 M009平、剖面图 (40)
图31 M009出土遗物 (41)
图32 M010平、剖面图 (42)
图33 M010出土遗物拓片 (43)
图34 M011平、剖面图 (44)
图35 M011出土遗物 (45)
图36 M012平、剖面图 (45)
图37 M012因韧带骨化而相连的两节胸椎椎体 (46)
图38 M012出土遗物 (47)
图39 M013平、剖面图 (48)
图40 M013出土遗物及拓片 (49)
图41 M014平、剖面图 (50)
图42 M014有很密集的小孔的髋臼窝 (51)
图43 M014左侧股骨(股骨头凹上侧有成片的小孔和骨质象牙化) (52)
图44 M014出土遗物及拓片 (53)
图45 圣母显灵圣牌(M014①∶2) (54)
图46 M015与M025平、剖面图 (55)
图47 M015右顶骨失状缝外侧的孔 (58)
图48 M015左侧髋臼窝满是稀疏的针状新骨和一些凹坑样的大孔 (58)
图49 M015左侧股骨头凹周缘环绕着新骨 (58)
图50 M015肱骨头后侧的孔 (58)
图51 M015尺骨远端有凹陷和圆形孔 (58)
图52 M015脊柱 (58)
图53 M015出土遗物及拓片 (59)
图54 M016平、剖面图 (60)
图55 M016肋骨胸膜面的新骨 (61)
图56 M016 结核病:脊椎上的破坏性损伤 (62)
图57 M016出土遗物及拓片 (62)
图58 M017平、剖面图 (63)
图59 M017出土遗物及拓片 (66)
图60 M018平、剖面图 (67)
图61 M018胸椎(表面有明显的许莫氏结节) (68)
图62 M019平、剖面图 (69)
图63 M019牙周病 (70)
图64 M019颅骨 (70)
图65 M019脊椎(T5至T11) (70)
图66 M019的T7 (71)
图67 M019的T8 (71)
图68 M019的T9 (71)
图69 M019的T10 (71)
图70 M019左侧第二掌骨 (72)
图71 M019两侧足舟骨 (72)
图72 M019出土遗物 (73)
图73 M020、M021平、剖面图 (74)
图74 M020与M021出土遗物及拓片 (76)
图75 M021脊柱后凸畸形 (77)
图76 M021右侧腓骨远端肌腱、韧带附着点的骨化 (78)
图77 M021两侧中间楔骨周围肌腱、韧带附着点的骨化 (78)
图78 M022平、剖面图 (79)
图79 M022出土遗物 (80)
图80 M023平、剖面图 (81)
图81 M023 缠足 (82)
图82 M023 颅骨后面观 (82)
图83 M023出土遗物 (83)
图84 M024平、剖面图 (84)
图85 M024出土遗物 (86)
图86 M025左侧顶骨后方纽扣状骨瘤 (87)
图87 M025两侧跖趾关节处的拇外翻 (87)
图88 M025出土遗物及拓片 (88)
图89 M026平、剖面图 (89)
图90 M027平、剖面图 (90)
图91 M027出土遗物 (91)
图92 M028平、剖面图 (92)
图93 M029平、剖面图 (92)
图94 M029出土遗物及拓片 (93)
图95 M030平、剖面图 (94)
图96 M030右侧第3肋骨的肋头变形 (95)
图97 M030的T10、T11和T12 (96)
图98 M030两侧股骨头 (96)
图99 M030出土遗物及拓片 (97)
图100 M031平、剖面图 (99)
图101 M031釉质发育不全 (100)
图102 M031髋臼窝 (100)
图103 M031缠足造成的足部骨骼变异 (100)
图104 M031出土遗物 (101)
图105 M032平、剖面图 (102)
图106 M032出土遗物 (103)
图107 M033平、剖面图 (104)
图108 M033出土遗物及拓片 (106)
图109 M034平、剖面图 (107)
图110 M034出土遗物 (108)
图111 M035平、剖面图 (109)
图112 M036平、剖面图 (110)
图113 M037平、剖面图 (111)
图114 M037出土遗物 (112)
图115 M038平、剖面图 (113)
图116 M038脑脊膜膨出 (114)
图117 M038出土遗物及拓片 (115)
图118 SM003平、剖面图 (117)
图119 SM003颅骨上的多孔性状和右侧人字缝附近被压平 (118)
图120 SM003眶顶板筛孔样变 (118)
图121 SM003骶骨 (118)
图122 SM003出土遗物 (119)
图123 地表采集遗物及拓片 (121)
图124 调查M023地表遗物及拓片 (122)
图125 第2层出土遗物 (123)
图126 两类墓葬分布图 (127)
图127 完整瓷碗 (130)
图128 农安库尔金堆、淮安楚州翔宇花园、五常拉林机场清代墓葬出土的瓷碗 (131)
图129 梨树县博物馆民国时期瓷罐 (132)
图130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细菌实验室出土的药瓶 (132)
图131 淮安楚州翔宇花园、齐齐哈尔奈门沁、榆树上台子清代墓葬出土的头饰 (133)
图132 扣子的类型 (134)
图133 农安库尔金堆清代墓葬出土的铜纽扣 (135)
图134 农安库尔金堆清代墓葬(M4)出土的裤子 (136)
图135 M006铜钱出土情况 (138)
图136 M013出土的铜钱 (139)
图137 清末时期墓地照片 (143)
图138 东北地区清末墓地布局发掘区总平面图 (144)
图139 东北地区清代墓葬平、剖面图 (145)
图140 木棺彩绘 (146)
图141 墓葬方向统计示意图 (146)
图142 棺材的运输方式(20世纪初照片) (149)
图143 东北地区现代棺材 (150)
图144 北区至南区墓葬分布推测示意图 (153)
图145 墓地性别与死亡年龄分布示意图 (154)
图146 墓地墓主人年龄分布图 (157)
图147 男女墓葬分布图 (159)
图148 梨树县天主教教堂老照片(南门) (167)
图149 梨树县天主教教堂老照片(从西南往西北排的院子围墙) (168)
图150 长春圣德勒撒主教堂 (168)
图151 Armand Joseph Déan(1890年往中国东北地区出发之前的德约瑟)Archives des 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 (183)
图152 德约瑟在中国东北的路程复原图 (184)
图153 德约瑟的洗礼记录 (185)
图154 德约瑟的出生记录 (185)
图155 德约瑟家谱复原图 (186)
图156 由在Saint-Germain-en-Coglès的女士誊写的德约瑟的信 (187)
图157 德约瑟亲笔书写的两封信 (187)
图158 德约瑟的照片 (189)
图159 1899年天主教节日与中国农历对照的日历 (190)
彩图目录
彩图1 发掘结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