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秦封泥与中国书法艺术研究/秦封泥与秦文化研究书系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520224
  • 作      者:
    编者:周世闻//高华强|责编:张旭升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周世闻,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书法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特聘艺术教授。编著有《中华书法入门》《中国历代名家书法鉴赏——文徵明书法经典鉴赏》等。

高华强,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研究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被授予“中国书画名家”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选取205枚秦代封泥,赏析封泥所附文字的内涵、书写字体、位置构图、明暗设计等,解读封泥上的文字字源演变,并附作者所书的书法作品以供读者品鉴,生动形象地将秦封泥文字的美展现在读者面前,是本值得书法爱好者收藏的通俗易懂、意蕴优雅的好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秦封泥文字简介

一、秦封泥文字的由来

曾经有人问笔者,为什么情真意切、音韵铿锵、感人至深、精彩无比的唐诗、宋词、元曲只能出现在它们所属的那个时代呢?笔者认为,古代的通信交通不发达,人与人之间交往、分别、重逢等每一个阶段都蓄积了太过浓厚的情感,因此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这一切被历史上的文人才子用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于是成就了那些震古烁今的经典之作。由此大家就可以发现通信技术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文化的样态更迭带来了怎样的巨变?近代以来,电话、电报、无线电台、电视、电脑、手机、微信,这一个个崭新的通信工具纷至沓来,不断带给人们通信行为上的方便与观念上的冲击,令人应接不暇。那么,可曾有人想过,在遥远的古代,在那个“从前车马很慢”的时代,人们是如何进行通信的?在通信之时又是如何保证不被泄密的?其实我们聪明的老祖先们早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谈的本书的主角——秦封泥。

何为秦封泥?它指的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封泥,也可叫作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是一种官印的印迹,为古代缄封简牍钤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可见古人是多么聪明)。由于依古制,官吏去官,须将原官印上缴销毁,故存世古官印绝大多数是为殉葬而仿制的明器。所以封泥作为官方郑重颁发或私家日常使用印章的遗蜕,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总体上,秦封泥可分为三期,即秦国、秦始皇与秦二世三个阶段,这对于研究秦帝制的形成与演进,尤其是秦汉历史地理的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 (秦封泥涉及秦朝县名近140个,这对于重新解读秦代官僚机构和中国县域发展史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封泥的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如《周礼》《左传》中关于“玺之”“玺书”等几处都有记载,但却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形。人们对它的实物充满了期待。直到清道光二年(1822),四川农民在挖山药时才发现了一批封泥,有百余枚。其中若干为当时著名学者龚自珍所得。吴荣光也得到6枚,1842年,他将其摹入《筠清馆金石》中,这是对封泥的最早著录。封泥这才向世人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但当时人并不明其用,误以为“汉世印范子”。后刘喜海根据《后汉书·百官志》守宫令下本注“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一说,最早为封泥正名,并于咸丰二年(1852)在《长安获古编》一书中又摹入西安所得东郡太守章、同心国丞等封泥30枚。随着封泥的出土越来越多,对封泥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对封泥使用的系统透彻研究始于王国维,他自己写成《简牍检署考》一书,并于1913年帮助罗振玉又辑成《齐鲁封泥集存》。这些著作对封泥的功用及价值的论述十分精辟。从此研究者们对封泥的编订与考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秦封泥文字的书法价值

秦封泥的价值是多方面的,除了历史考古价值之外,像其他别的事物一样,在满足了实用功能之后,人类一般还要赋予该物品以艺术欣赏的价值。秦封泥也不例外,其所涉及的文字在书法领域展现的艺术价值和创作水准更是令人赞叹。

众所周知,像文学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文体发展到极致一样,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书法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字体。秦代就是小篆的确立、传播和应用时期(秦丞相李斯于此功莫大焉)。小篆是秦人在继承商周金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官定字体,篆书之美至此也达到了极致。这些精美的文字见于秦时的铜器、兵器、陶器、刻石、货币、瓦当、玺印、简牍等载体之上,为后人的书法欣赏与学习、继承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995年夏,对于秦封泥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古都西安北郊长安城遗址相家巷村,陆续发现和出土了一大批秦封泥,其数量之多、品类之全、文字书法价值之大,可以说在秦文化研究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经考古学家初步考证,这批秦封泥的上限不早于秦始皇二十年(前227),下限约在子婴元年(前206)。具体地点大体位于渭河南岸的秦甘泉宫,隔河与秦之心脏咸阳相对,这里是秦王处理朝政之所在,众多的封泥就是秦王在甘泉宫批阅公文(简册)的遗物。欣赏把玩这些秦封泥,历史仿佛一下子充满了可触可感的温度,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也在脑海一一浮现。

经研究发现,秦封泥文字源于秦玺印文字,但又不同于玺印文字,奥妙之处在于,秦玺印文字均为凿刻白文,而施之于封泥后,变成凸起的朱文,两者一阴一阳,若合符节。可以说秦封泥文字是秦玺印文字的一次再创造,具有独特的书法意义和审美价值。那么,秦封泥文字的书法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呢?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秦封泥文字简介
一、秦封泥文字的由来
二、秦封泥文字的书法价值
三、编写特色简述
第二部分 秦封泥书法艺术赏析
一、A(3枚)
1.安丰丞印
2.安武丞印
3.安台丞印
二、B(4枚)
4.白水之苑
5.白水苑丞
6.般阳丞印
7.北官工丞
三、C(5枚)
8.长武丞印
9.车府
10.承印
11.池室之印
l2.祠祀
四、D(13枚)
13.代马丞印
14.代丞之印
15.底柱丞印
16.鼎胡苑丞
17.东晦□马
18.东武阳丞
19.东阿丞印
20.东苑
21.都水丞印
22.都船丞印
23.都厩
24.杜丞之印
25.杜南苑丞
五、F(9枚)
26.蕃丞之印
27.方□除丞
28.废丘
29.废丘丞印
30.丰丞
31.郏丞之印
32.浮阳丞印
33.符离
34.府印
……
参考书籍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