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徽州容像
0.00     定价 ¥ 2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647061
  • 作      者:
    编者:章望南|责编:章懿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前身是黄山市博物馆,1963年最早成立徽州地区博物馆,馆址在屯溪老街 78 号附近。八十年代初开始在徽山路24号坞山脚下建殿宇式三层建筑,占地27亩,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1986年底建成后由原馆迁入新馆。1987年黄山市成立,徽州地区博物馆改名黄山市博物馆。2008年1月8日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新馆落成开馆,馆址在迎宾大道50号。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收藏有陶瓷、砚台、徽墨、书画、徽州三雕、青铜器、玉器、杂项、古籍图书、徽州文书等各种文物近10万件(册),其中古籍书近50000册,契约文书近30000份。馆藏的歙砚、徽墨、新安书画、徽州文献是馆内的特色藏品,其中宋墓出土的“文府墨”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徽墨。


展开
内容介绍

容像画,也就是肖像画,它是记录具体某个人音容相貌的人物肖像画,是中国古代人物肖像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多为晚辈延聘画师给年迈父母或逝去的先人留容,以备怀念、祭祀之用。也有人因为政、为教有功,深得民心,子民自发为之立生祠绘像,如明代徽州人就因许多“良守、良令,公在地方,感在人心,结栋宇而绘冠裳肖像,”以供人们“瞻仰”。 在没有照相技术的时代,容像是中国古代逼真记录个人相貌神情的重要手段。

《徽州容像》一书收录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徽州容像99张,对于研究当时的风俗人情、绘画表现技法等有较大参考价值。因此本书的出版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徽博”)馆藏以原黄山市博物馆为基础,馆藏极为丰富,收藏有陶瓷、砚台、徽墨、书画、徽州三雕、青铜器、玉器、杂项、古籍图书、徽州文书等各种文物近10 万件(册)。其中馆藏的歙砚、徽墨、新安书画、徽州文献是馆内的特色藏品。而馆藏徽州容像画一直是深藏闺中人未识。近些年来,由于徽州文书及文献已成为研究徽学的重要资料,徽州容像画也引起了众多徽学专家的关注。

容像画,也就是肖像画,它是记录具体某个人音容相貌的人物肖像画,是中国古代人物肖像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多为晚辈延聘画师给年迈父母或逝去的先人留容,以备怀念、祭祀之用。也有人因为政、为教有功,深得民心,子民自发为之立生祠绘像,如明代徽州人就因许多“良守、良令,公在地方,感在人心,结栋宇而绘冠裳肖像”,以供人们“瞻仰”。在没有照相技术的时代,容像是中国古代逼真记录个人相貌神情的重要手段。

徽博所收藏的徽州容像画共计有100 余件套,有人物头像、半身像、全身坐像等多种表现形式,表现的人物有单人、双人( 夫妇)、多人( 祖孙几辈人) 不等,很多容像中还配以简单的背景或场景以衬托主体人物形象。从年代上看,徽博所藏基本上为明清时期所绘,其中明代14 件套,清代86 件套。明代容像虽然不如清代多,但明代不同时期容像的绘制技法、表现风格和内容较为丰富多彩,清代容像则似乎已成定律,所流行的表现方式和技法在前后期差异不大。从人物表现形式上看,明清两朝传世容像中的人物多为全身坐像,身着官方认可并标明地位等级或身份的袍服、头戴冠帽,仪态安详、双手交叠相握于腹前或自然倚靠于座椅扶手,人物神情多栩栩如生,具有高度的写实概括性。而不同容像中人物所着之冠服、背景中的器物等,已成为今天艺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探讨当时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的重要依据。

徽州是程颐和朱熹的故乡。程朱理学对徽州有深远的影响,加上徽商的推波助澜,徽州的传统礼教观念十分深厚。徽商深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观念影响,发财致富便回家造住宅、建祠堂、立牌坊、修宗谱、画容像,宣扬礼教,扩大宗族的影响。徽州人对肖像称容像。在祭祀、节日、家庆上挂大量容像以及行乐图、死后揭帛等,需要大批传神画师,所以徽州容像画在当地大为兴盛。

一、徽州容像画起源及背景

我国肖像画有悠久的历史,从文献记载看,始于先秦两汉,兴于魏晋唐宋,盛于明清。现知传世较早的肖像画,有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御龙升天》,画中士大夫即是墓主人写照。魏晋南北朝时期肖像画进入新的阶段,士大夫和宫廷画家尤以写照见长。顾恺之、谢赫等人重视点睛传神法,着重以形传神。唐宋时期肖像画受到宫廷重视,描绘对象范围亦进一步扩大——上至历代贤哲、帝王将相,下至墓主百姓,创作了许多纸绢卷轴传世名画,如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历代帝王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宋画院的《听琴图》,人物形态准确生动,表现了对象的气质,反映出唐宋肖像画高超的艺术水平。北宋流传许多帝后肖像画,作为太庙殿堂供奉“御容”,其人物正面姿态庄重。容貌个性均有差异,堪称早期容像画。

到了南宋以后随着文人画的崛起,人物画逐渐与肖像画分工。肖像画转向民间以传神为主,形成专业化而独立成科。至元代,山水画兴盛,成为画坛主流。而肖像画被视为工匠画、“俗物”,画家沦为江湖艺人,画店被列于七十二行之内,成为九流之一。然肖像画的传神技艺始终为民间所需要,众多艺人仍挟其技以谋生,可惜其姓名事迹多不见于绘画史册。

而徽州容像起源,据石谷风先生研究所述:徽州容像始于南宋,盛于明清,大约有700 年历史,其容像画鼎盛时期,在明万历至清乾隆时期。这些容像上的服饰,男子着圆领补子官服、直缀、深衣等,女子则着半臂襦裙、圆领补子襦裙、交领补子襦裙等,而徽州容像的盛行,为传统服饰的研究提供了不少辅助资料。

“明代以前的宋元肖像画传世很少,仅见摹本。”从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藏明清容像画来看,基本上同安徽博物院及境内其他收藏机构一致,徽州明代早期容像画继承传统画法,与宋元的一般白描法相同,皆以线条勾勒为主。即先用细笔描出五官部位,加淡墨烘染,淡色渲晕,再以色线复勾五官,这属于传统的单线平涂法。“明代中期技法有发展,用墨和色对面部加强明暗晕染,从而表现出立体感和质感,具有地方风格。”明代晚期徽州容像画受到曾鲸画派“墨骨法”的影响,以墨为主,描绘面部结构起伏,明暗凹凸。用淡墨渲染数十层,敷色清淡,富有立体感和质感,从而提高了写实能力,把容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徽州民间画工善于吸收外来技法,融合地方传统技法取得了好的效果和新的发展。直到清代早期,徽州肖像画仍深受曾鲸派画风的影响。但此时人物画虽日呈衰落,肖像画中却涌现出许多名家和兼长肖像画名手,如焦秉贞、禹之鼎、罗聘、丁皋、改琦、费丹旭、任颐、虚谷等,并形成各种风格流派,活跃于画坛。其中兼长容像画名家有金农、华嵒、高凤翰、闵贞等人。同时寄居扬州的著名容像画家兼理论家丁皋,传神技艺也很出色,博得徽商的青睐,他们将丁氏《传真心领》画诀引进徽州地区,地方艺人将其与地方传统相融合,收到良好效果,从而兴盛一时。

综观徽州历代容像画,都是在继承传统、吸收外来营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而形成各种流派,呈现出各种风格。¬¬¬¬


展开
目录

明代容像 1


清代容像 13


近代容像 159


徽州容像画艺术特征及教化意义初探

——以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徽州容像画为例 章望南 161


徽州容像与部分徽州博物馆馆藏容像人物服饰辨析 赵连赏 167


报本追远的瑰宝

——徽州容像 何巧云 182


徽州容像浅析

——以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几幅徽州容像展品为例 姚文孙 186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容像简述 姚国文 202


彼美其容,冠服俨然

——《明代方仪童容像》人物及服饰探微 刘川渤 20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