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膑相比,庞涓明显稍逊一筹,但他同样也是不俗的一代名将,并且谙熟兵法。因此,即便在孙膑面前是差等生,庞涓也还是很快就能够找到就业的机会,而且地位显赫。他看到魏惠王是个有实力而且有野心的主儿,立即找机会告别师傅来到了魏国。来到魏国之后,庞涓发现自己获得了一展身手的机会,正可谓如鱼得水,也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直到被任命为将军。从此之后,庞涓按照魏惠王的指挥,在中原大杀四方,俨然一副找不到对手的模样。虽说已经在魏国谋得一官半职,但庞涓并不会就此感到满足。环顾天下形势,他和魏惠王的判断较为接近,认为此时正是魏国兼并天下、施展抱负的良机。因此他全力配合魏惠王的军事行动,始终冲在一线,展示军事实力,力争在中原群雄之中有所作为。也不知道是在什么情况下,庞涓的脑袋中转过一个念头,想起来老同窗孙膑,强烈地想邀请他来加盟,充当自己的助手。于是,他暗地里派出使者,设法把孙膑请到魏国。刚刚接到庞涓的邀请时,孙膑在内心深处感觉到矛盾。毕竟自己是齐国人,按理说应该在学成之后立即回到齐国,为自己的父母之邦效命,本不该接受庞涓的邀请,何况齐国和魏国的关系其时已经非常微妙。
但是,转念一想,毕竟也是同窗一场,而且他在观察天下形势,也感受到了魏国强劲发展的势头。此时的魏国,如同一匹奔腾的野马,孙膑其时非常希望亲自打探一下魏国的虚实。两位老同窗刚见面时,互相之间也都有一番惺惺相惜的感觉,互相倾诉了久别重逢的那种思念。
接下来,莫名其妙的事情发生了:等和孙膑进行一番深谈之后,庞涓的主意开始发生变化,把他最初的设想统统遗忘。面对才气逼人的老同窗,庞涓想起自己不只是军事才能远不及孙膑,而且家庭出身和人脉关系等,也与孙膑有着很大差距。庞涓暗自揣测,一旦他向魏惠王举荐孙膑,自己则很有可能会被魏惠王慢慢地边缘化,乃至被搁置和最终遗忘。辛苦经营多年的宽阔舞台,也会自此被迫转让出去。这样一想,他发现自己邀请孙膑加盟的行为实则非常愚蠢,正如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强烈的嫉妒心理,立即改变了这对同窗之间的相处方式。从此之后,庞涓决意陷害同窗,而且出手非常狠毒。庞涓借口掌握了孙膑在魏国犯
罪的证据,命令手下人砍掉他的膝盖骨——这就是所谓的膑刑,并且在他的脸上刺字——这是当时罪犯的标配,甚至就此把孙膑悄悄地隐藏起来,不允许他再出现在世人的眼前。那么,庞涓为什么没有立即处死孙膑呢,这多少让人们感到疑惑。也许他是要故意地狠狠折磨孙膑,以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孙子兵法》十三篇。庞涓知道老同窗是兵圣后人,而且掌握了孙武的用兵秘诀,所以他迫切希望得到兵书,再用它去征服世界。这么看来,先祖仿佛是换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悄悄护佑着孙膑脆弱的生命。在穷凶极恶的庞涓手中,孙膑最终得以幸存。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因为受到了膑刑,孙膑这个名字才渐渐为人们所熟知,他本来的名字反
倒被人们所遗忘。有人说他本来就叫孙武,是因为受到了膑刑,才被人们改称为孙膑。其实很多人也都知道孙武本是另外一个人,是孙膑的祖先,是写了十三篇兵法的那位不朽的军事家。可他们还是愿意相信这些,也愿意一直这么传说下去。
引 言……………………………… 001
一、遇险…………………………… 005
二、齐国论兵……………………… 028
三、两强碰撞……………………… 066
四、击败豪强………………………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