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电气工业先驱们的足迹
一、艰难起步
1.步入民族电机工业
2.建设委员会电机制造厂
二、烽火硝烟中创立中央电工器材厂
1.筹建
2.四个分厂的布局和发展
3.总管理处及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计划
三、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赴美实习
1.与西屋公司签订技术援助及培训合同
2.在西屋公司实习
3.在摩根史密斯公司实习
4.其他实习项目
5.中共主动争取留学与实习人员,开展团结统战工作
四、追求光明,参加起义,迎接解放
1.奔赴解放区
2.1949年国内政局急剧变化,党中央部署开展统战工作
3.南京五厂拒拆迁工厂和转运物资
4.上海起义
5.湘潭护厂
6.对护厂和起义的评价
五、北上建设中国东北电力工业体系
1.上海解放,参加接收
2.北出榆关,支援东北建设
3.南厂北迁
4.工厂设计
六、水力发电设备事业的发展
1.新中国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新中国初期的水电机组
2.新安江水电站——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制造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
3.云峰水电站——我国大型水电机组步入自主研发阶段
4.刘家峡水电站——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
5.葛洲坝水电站——长江干流上第一座水电站
6.三峡圆梦
七、火力发电设备事业的发展
1.建设上海火电设备生产基地
2.30万千瓦/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的成套引进、优化创新
八、科研及标准化
1.组建电器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
2.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3.上海汽锅所和成套所
4.J2一J02系列电动机设计和标准化
5.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
九、输电配电事业的发展
1.建设西安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
2.输变电技术引领世界
十、创业与创新的足迹——东方电气的故事
1.创业艰难
2.技术创新
3.外贸创新
第二章 电气先驱生平介绍
一、恽震
二、沈良骅
三、颜任光
四、张承祜
五、杜光祖
六、朱其清
七、黄修青
八、鲍国宝
九、许应期
十、冯家铮
十一、任国常
十二、顾谷同
十三、孙瑞珩
十四、殷关元
十五、王宗素
十六、蒋葆增
十七、褚应璜
十八、周杰铭
十九、蔡金涛
二十、杨天爵
二十一、陆鸣嘉
二十二、王平洋
二十三、温建中
二十四、邹时琪
二十五、葛和林
二十六、娄尔康
二十七、张鸿吉
二十八、单宗肃
二十九、丁舜年
三十、支少炎
三十一、毛鹤年
三十二、林津
三十三、张朝汉
三十四、汤明奇
三十五、姚诵尧
三十六、沈宝书
三十七、俞显昌
三十八、魏彦章
三十九、潘福莹
四十、高嵩
四十一、张大奇
四十二、李杜
四十三、俞恩瀛
四十四、沈从龙
四十五、艾维超
四十六、吴世英
四十七、蒋家鑅
四十八、罗沛霖
四十九、陶炜
五十、吴祖垲
五十一、蓝毓钟
五十二、丘华山
五十三、朱仁堪
五十四、吴维正
五十五、许声潮
五十六、张弘夏
五十七、杨锦山
五十八、俞炳元
五十九、游善良
六十、李文渊
六十一、陈俊雄
六十二、管敦信
六十三、吴天霖
六十四、刘隆士
六十五、马盛模
六十六、叶自仪
六十七、孟庆元
六十八、万定国
六十九、张均
七十、朱春甲
七十一、黄祖干
七十二、殷向午
七十三、冯勤为
七十四、朱维衡
七十五、黄乃良
七十六、梅开基
七十七、杨嘉墀
七十八、吴履梯
七十九、贺天枢
八十、赵硕颀
八十一、周茂培
八十二、卢荣光
八十三、方福林
八十四、严筱钧
八十五、吴国城
八十六、高庆荣
八十七、丁敬华
八十八、王述羲
八十九、苏兆久
第三章 先驱的回忆与记述
一、电力电工传略(恽震)
二、自述(褚应璜)
三、从事电工制造事业数十年的回忆录(孙瑞珩)
四、往事琐忆(姚诵尧)
五、职业生涯回顾(朱仁堪)
六、坎坷的道路,光辉的前程——东方电机厂建厂30周年(管敦信)
七、忆老同事(朱维衡)
八、一生献给祖国的电力事业——怀念水电专家俞炳元(王述羲)
九、自述(张均)
十、我的电机设计生涯(游善良)
第四章 亲友怀念
一、回忆爷爷和奶奶
二、我的父亲和母亲——记两位老交大人褚应璜和吴世英
三、追忆丁舜年院士的终生奋斗
四、父亲永远活在我心中——纪念家父丁舜年
五、回忆父亲孙瑞珩的若干事
六、殷关元家庭数事
七、纪念先父王宗素
八、点滴的回忆,永远的怀念——纪念父亲周杰铭
九、忆父亲温建中
十、追忆父亲邹时琪
十一、怀念父亲葛和林
十二、关于父亲葛和林生前的一些小事
十三、回忆父亲葛和林的几件往事
十四、父亲娄尔康教我怎样当老师
十五、父亲娄尔康教我做好工程师
十六、驾控粒子,不断创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