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辽宁当代学院派作曲家群体研究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1364610
  • 作      者:
    作者:董蓉|责编:仪德明
  • 出 版 社 :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笔者长期从事西方音乐史教学与研究,希望能够站在这一扩大化的、中西交融的“现代性”文化语境中,来考察“鲁艺”传统的生成,以及历史因素、社会环境与西方理性创作原则对于辽宁当代学院派作曲家群体的影响。 在观察音乐作品之时,本书也将立足于此,试图阐释:作曲家是如何借鉴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富有创造性的音乐创作,进而透过音乐作品来表达本土文化,凸显自己的“中国属性”,如作曲家徐占海“将西方歌剧的结构模式与民族音乐素材加以融合”的歌剧创作观;又如范哲明在交响叙事曲《心碑》中将西方奏鸣曲式结构与五声性旋律、色彩性和声相结合的做法等等。 本书意在开展“群体”研究,即将辽宁当代学院派作曲家作为一个特定群体进行整体性研究,试图勾勒:20世纪50年代至今辽宁当代学院派作曲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创作概貌及思维逻辑。陈述过程中,将结合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及其所处的辽宁地区文化历史语境和沈阳音乐学院的“鲁艺”传统,把作曲家的创作技法、观念放在“本土与西方对话”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进而,以此来挖掘音乐作品风格的形成机制,以及辽宁当代学院派作曲家群体独特的文化意义。而针对具体作品进行微观的局部研究,并非本文的研究重点。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上篇
第一章 辽宁当代学院派作曲家的相关界定
第一节 何为辽宁当代学院派作曲家
第二节 学院派作曲家面临的任务
第二章 作为作曲家身份标志的“鲁艺”传统
第一节 萌发: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及其发展
一、“鲁艺”的建立
二、“鲁艺”在东北
第二节 绵延:从东北音乐专科学校到沈阳音乐学院
一、“东北音专”时期
二、沈阳音乐学院的发展
第三节 何为“鲁艺”传统?——基于创作理念的思考
第三章 辽宁当代学院派作曲家的创作源泉
第一节 西方理性创作原则建构
一、作为文化传统的理性原则
二、理性原则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第二节 辽宁本土音乐文化掠影
一、民间歌曲
二、戏曲及曲艺
三、舞蹈音乐及器乐
下篇
第四章 辽宁当代学院派作曲家声乐创作回溯
第一节 总体历程:为时代而歌
一、歌曲创作
二、合唱创作
第二节 作曲家代表:从李劫夫到秦咏诚
一、李劫夫
二、秦咏诚
第五章 辽宁当代学院派作曲家器乐创作概观
第一节 探源传统:从民族器乐独奏曲到合奏曲
一、民族器乐独奏曲与重奏曲
二、民族器乐合奏曲
第二节 寻找中国性:从小型器乐创作到管弦乐创作
一、小型器乐创作
二、管弦乐创作
第六章 辽宁当代学院派作曲家歌剧创作述评
第一节 发展历程:在探索中前行
第二节 创作主旨:以音乐承载戏剧
一、刻画人物
二、引发动作
三、塑造结构
结语
附录
附录一:作曲家创作自述
附录二:音乐评论两篇
《京剧印象》:形式分析与“立意”解读
一、“念白”——音韵—色泽的绵延
二、“武场”——音色—节奏的铺陈
三、“旦”——自由与控制的对话
四、阐释——特征及“立意”
《乐之舞》:中西艺术的“视界融合”
一、听觉读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锻造
二、写作特色分析:作品“题名”及其实现
三、创作观念阐释:本土与西方的对话
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报纸文章&期刊论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