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忠烈巴将军
◎文/杨耀健
祸起内乱
巴将军名为蔓子,是东周(前770—前256年)末年巴国人氏,以国为姓,故称巴蔓子。
巴国,字面意思是大蛇国。《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嗥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太嗥即伏羲,后照为巴人始祖。《路史后纪》的记载是:“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熠,后炤生顾相,降处于巴,是生巴人。”巴族早年加盟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
夏朝时(距今4100—3600年)称巴族聚集地为“巴方”。《左传·哀公七年》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商朝时(前16世纪初一前11世纪中)称为“巴奠(甸)”。
前1027年,周武王发动反商朝的战争,巴人早己不甘商朝压迫,派出军队作为前锋参加战斗,加入了周武王阵营。据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日:‘武王代纣,前歌后舞’也”。说的就是巴人载歌载舞,英勇善战,为诸侯所称道。
周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自立为天子,推行封建制,大封天下,以其嫡系姬姓宗族为巴王,建立了巴国。其都城几经迁移,定都江州(今重庆市区)的时间最长。
据史料记载,巴国当时向周天子进贡,贡品已经包含了手工业品、矿物、动物、植物等多种类型。其中的纺织品及其原料类,有黄润、桑、蚕、麻、丝等;食品类有茶、蜜等;矿产品类有盐、铜、铁、丹等;珍禽异兽类有灵龟、鱼、巨犀、山鸡、白雉以及天然漆、生活用品鲜粉等,说明其物产比较丰富。
然而,由于巴国当时以部落联盟为基础,没有正规的地方政权管辖,部落首领各自为政,自立山头搞割据,为所欲为。又因税赋等利益矛盾,他们经常互相攻伐,导致内乱不休,国力削弱。
东周(前770一前256年)末期,巴国朐忍(今重庆市万州区一带)发生内乱,好几个部落暴动,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烽火连天。尤其令人恐慌的是,国都江州也被叛军包围,白天能看见城外狼烟四起,晚上火光冲天。江中航运无形中断,存粮日益减少,居民坐卧不安,人心惶惶。
巴王紧急下令,调巴蔓子将军率军平叛。入楚借兵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蔓子将军是巴郡临江(今重庆市忠县)人,驻守巴国的边境地区。巴蔓子英勇善战,所以被委以重任,驻守边关。他沿长江设置了三道防线,分别为扦关(今湖北省秭归县境)、江关(今重庆市奉节县境)、阳关(今重庆市长寿区境)。主力部队随他驻在湖北秭归的扦关,位于第一线,主要防范楚国。
八百里快报送到扦关那天,城内正在进行战备训练。城墙上旗帜整齐,架着刀矛,摆满滚木石雷石,有士兵来回巡逻。城墙下面,一队队将士有的随着口令下操,有的坐在林荫下待命。
读过巴王刻写在竹简上的命令,巴蔓子皱起眉头。他手下只有两千人马,防区却有数百里,到处是漏洞。相邻的楚国一向虎视眈眈,倘若他去平叛,对方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倘若他不去平叛,乱臣贼子就会占领都城,国将不国。豆大的汗珠,沁出巴蔓子刚毅的额头。国家的命运悬于一线,全靠他的抉择。
经过一个不眠之夜,巴蔓子作出了一生中最痛苦的决定:向楚国借兵。这是下策中的下策,却又是迫不得已的上策。攘外必先安内,待平息内乱获得喘息之机,再来巩固边防。
时不我待,巴蔓子仅带数十名护卫,亲自到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境)求援。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