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新中国美术研究所和中央美院的学习打下了他扎实的绘画和造型技艺的根底
他领衔设计了我国赠送联合国的礼品大型牙雕《成昆铁路》
他设计和指导了一系列工艺美术精品的制作和生产,作品广为海内外收藏
他是实干家,曾任上海工艺美术总公司副总经理,十数家厂的生产一把抓
1儿童时代的兴趣爱好
1933年我出生在上海天潼路一条弄堂里的石库门住宅。
我的家庭也算是个大家庭,三代同堂,祖父开一家店铺,专门替人家做金字招牌和店面装潢,我父亲和二叔跟随祖父在店内干活。我家不算富裕,但家教很严,传统的与人为善,是家传之道。我记得很清楚,我母亲经常对我说:人要多做好事,你帮助别人,人家也会帮助你,人生总有个因果报应。讲到这里,她老是要讲那个我小时候被人救命的故事。
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侵占上海,很多人逃难,我们逃难到苏北外公家,那时我只有五六岁。有一次,我在外面玩,突然看见一个年龄跟我差不多的小孩跌进了一个洗水牛的水坑里,因为不会游泳,拼命挣扎。当时我立即大声喊叫起来,附近的大人听到我的喊叫,跑来把这小孩从水坑里救了起来,因为大人来的及时,小孩入水时间不长,因此得救。说来也巧,后来有一天我在外公的船上玩,小孩子调皮,我在船上跳来跳去,玩得很开心,没想到跳的时候一不小心,掉在两条船之间的夹缝中,还好我反应快,用两只手臂硬撑住船边,人才没有掉入河中,但是毕竟我人小,手臂力量有限,长时间肯定是撑不住的,正在这紧要关头,此景被上次我帮助过的小孩看见了,他也大声呼救,叫来了大人,把我从两条船的夹缝中拉了起来。幸亏他及时呼救,否则我撑不住掉下去的话,十有八九是没命了,因为人如果从两只船的夹缝中掉入水中,多半会沉到船底下,这种情况下你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水性,是很难从船底下浮出水面的,更不要说我这样的小孩了。我母亲说的这件事深刻地教育了我,所以我心中一直记着这句话:能够帮人的时候,一定要帮人家。
1941年我开始上小学。我先后读了三所小学,第一所是弄堂小学,在今天的武定路靠近泰兴路上一条大弄堂里,校舍是石库门房子,楼上楼下作为教室,学生活动在天井或弄堂里,这所小学叫“智民小学”,学校名称很有个性,这是校长起的名字。在智民小学我读到四年级,印象较深的有位语文老师,胖胖的,平时穿一件长衫,上课时经常拿着一根藤制的教鞭,如果发现哪个同学上课不专心,或不守课堂秩序交头接耳,就会用这教鞭往那学生头上敲一下,严重的要用戒尺打手心。有一次,与我同班的我的表弟同其他同学打架,我上去劝架,结果老师以为我也参与打架,我也因此挨了打手心,真是好心帮忙也吃了板子。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我同座同学喜欢照小人书上的图画进行临摹,用的都是短短的铅笔头,这也许对我后来喜欢画画产生影响,后来我也迷上了小人书,像他一样进行临摹,一放学就往小人书书摊跑。当时小人书书摊就摆在学校所在的弄堂口,书架就像一张床板大小的盒子,两边打开靠樯竖着,上面放的全是小人书,摊主是一位胖老头。
五年级时我转到另一所小学,私立“华光小学”,六年级时又转到私立“大任小学”,在苏州河边上,学校条件比较好,有专门的操场,完整的教学楼,还有围墙,离我家也不远,在那里我读到六年级毕业。
小学毕业后我在大通路(今大田路)上的夏光中学就读。这是一所私立中学,在现在南京西路王家沙点心店附近,斜对面是一所女中,学校有一栋小洋楼,一个操场,可以打篮球。校长据说是国民党的一个官员,学校的师资不错,校长纯为教育,不为赚钱,给我印象很好。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位英文老师,叫陆正,带着金丝边眼镜,穿着长衫,很斯文,他喜欢刻印章,他在劳作课上教大家刻印章,我由此对刻印章入迷,回到家里晚上也刻,直到现在,我仍喜欢刻印章。还有一位数学老师叫黄德恒,脚有点跛,但他对数学公式背得滚瓜烂熟,上课时基本上不用教科书。语文老师名字想不起来了,印象中他总是西装笔挺,个子很高很帅。还有一位图画老师叫唐涛,广东人,曾经在陈秋草老师那里学过画,他经常帮一些公司搞设计,杏花楼月饼盒上的图案就是他设计的。班主任是马燮平,是一位很精明的老师,据说是中共地下党员。我同班里的同学相处都不错,尤其是同比我年长的刘保坤、薛茂松等,一起拜了兄弟。在中学时班主任老师让我负责班级的黑板报,版面的美术装饰经常由我来画。
中学时同班同学有一位叫朱一智的,他是中共地下党员,我记得我曾帮他刻蜡纸,印传单。当时我在班上是年龄最小的,所以在政治上很幼稚,不知道这是在帮共产党做事。后来上海解放后,朱一智因为是中共地下党员身份,进了上海人民出版社担任领导。当时学校里有不少地下党员,解放后都公开了身份。我读到高二时迎来了上海解放,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记得解放前社会上小流氓横行,随便欺负人,有的甚至还进行敲诈,有一次我亲眼看到在操场上同学在玩篮球时被硬闯进学校的小流氓赶走,霸占了篮球场。
2家庭的美术启蒙
我在读小学4年级时,我祖父就盯着要我学用毛笔写字。我祖父朱德馀出生在江苏盐城,虽然身在农村,家境不富裕,但他从小喜欢画画,在农村时就经常临摹一些画。他人很聪明,自学手艺,少年时就掌握了灯彩、风筝的制作工艺,16岁时他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在城隍庙附近一家专做佛像的作坊里当学徒。因为手艺好,店主很喜欢他,先让他为古戏台画布景,后又让他画城隍庙大门上的门神,再后来城隍庙当家人让他为城隍老爷塑像。我记得小时候我祖父告诉我怎么做城隍老爷塑像,就是先把泥土做成一个人像胚胎,然后在上面裹一层夏布,上一道油漆,几层夏布和油漆上到一定厚度,待油漆干燥后,把胚胎剖开,把里面的泥土拿掉,再合起来封好,在背部开一个洞,放入金子做的心和银子做的胆,这样城隍老爷才会显灵。然后再在外面上漆和描图纹,贴金。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的脱胎工艺。有一次,我祖父在店里做了一尊佛,真人般大小,穿真人衣服,我放学回来,去祖父店里,不止一次看到人家隆重地把这尊佛接走。每年春节,祖父都要带着我这个长孙和二孙朱玉堂去城隍庙烧香,并向我们讲述一些工艺的制作经过。我祖父是自己自学绘画,我常看到他老人家用左手画扇面,为此我后来速写了一幅他画画的人像,留存至今已几十年了。
祖父成家后不久就自己开店,先在虹口天潼路开一店,后来又到顺德路开门店,取名“朱永泰招牌店”,专门从事金字招牌制作和店面装潢。我父亲和二叔跟着祖父在店内干活,写招牌字的活多由二叔干,因为二叔曾向著名书法家马公愚先生学过榜书大字。我父亲是家里的老大,他人老实,没有读过书,但很聪明,泥水木匠,油漆电工的活他都能干,所以家里的活都由他解决。
店内还聘用一位老师傅做帮工,吃住都在我家,似乎没有子女。虽然店里所接的所有招牌的书写基本上都出自二叔的榜书,可惜我二叔在一次给停靠在黄浦江边的大船书写船名时不慎跌入江中丧生,年龄才32岁左右,祖父为此伤心过度,生了一场大病。为了继续做招牌生意,祖父就要我接替二叔写大字,那时我才18岁。刚开始时,笔力不够,经验不足,写出来的字近看还可以,远看瘦细无力,没有力度,没有醒目的冲击力。这迫使我琢磨书法的起笔、运笔、收笔及藏锋、露锋的奥秘,追求其结字、章法体现在招牌匾额上的态势和气韵。通过钻研和练习,边学边用,多写后知道了下笔大胆有力,远看才效果不错,就这样我也喜欢上了书法,我临摹过柳公权、黄庭坚、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碑帖,曾经为上海城隍庙旁边的珍宝楼,还有两家金店,以及张铁军、珠宝玉器店等写过牌匾。当年二叔用来写榜书的拳头大的抓笔,至今我还珍藏着。
所以说到我的工艺美术启蒙教育,最早应该是我祖父给我的。从我记事起,在家里的店堂经常看到祖父在画图纸,还有木工师傅在雕花,漆器师傅在做金字。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我,自然也喜欢上了写字画画。
编撰说明
一、年轻时接受的美学启蒙和教育
1儿童时代的兴趣爱好
2家庭的美术启蒙
3在新中国美术研究所学习
4因画画喜结良缘
二、在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1曲折的大学报考和录取
2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3选择雕塑专业
4反右和大跃进
三、踏上工艺美术之路
1初到北京
2在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当教师
3带领学生去广州、广东石湾实习
4参加社会活动
5学生遇罗锦
6从教师变成工艺美术厂职工
7同著名艺人杨士惠合作
8大型牙雕《成昆铁路》的创作
9云南采风
四、在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工作
1实现了调回上海的梦想
2参加大型牙雕作品《大河上下》等创作
3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公司担任副总经理
4筹办上海工艺美术名、特、新产品博览展
5为基层厂总结经验
6赴日本等国考察带来的收获
7为公司产品获奖力争
8参加上海旅游节彩车评比
9担任有关评委
10上海工艺美术界人才辈出
11绢花制作达人唐志禧
12从当顾问到完全退休
13对工艺美术创作的思考
五、参加工艺美术方面的社会活动
1受邀担任上海民盟书画院艺术顾问
2去浙江临安评定四大国石
3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展
4参加“民间国宝”评审
5在北京欣赏老同学画展
6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高峰论坛
7为梅园邨投资工艺品当顾问
8担任红木家具标准委员会主任
9参加福建惠安石雕精品评比
10担任上海创意产品开发中心顾问
11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我终身成就奖
12与《收藏界》杂志的情谊
13新闻传媒对我的报道
14参加其他工艺美术活动
六、履行市人大代表的职责
1反映民意和建言献策
2担任行风评议和监督员
3行业调研和对策建议
七、在文史研究馆参加的活动
1参加外省文化活动
2到外省考察和采风——镇江、茅山之行
3到外省考察和采风——山东半岛之行
4到外省考察和采风——福建之行
八、我的书画创作
1在新中国美术研究所学习的同学
2从画连环画开始
3业余作画
4退休后的书画生活
附录一
朱玉成年表
附录二
朱玉成历年发表的有关工艺美术的文章
附录三
朱玉成创作的雕塑和书画作品被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