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康先生纪念文集》含回忆纪念性文章、左大康先生重要著作和著作目录等部分,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集。《左大康先生纪念文集》反映了左大康先生的研究历程和他的重要研究成果,也反映了地理研究所老一代科研人员对左大康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深厚情感。
赞扬和学习左大康同志的努力学习和工作精神
黄秉维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同志,在选辑的《左大康地理研究论文选》行将付梓之时,嘱为写一序文。我临楮命笔,潸然泪滋,怅望天涯,百感交集。1953年,我从上海调来北京工作时,左大康同志已在北京工作站任职。当时,他是工作站秘书,行政工作很忙,我不过问行政,所以与老左接触很少。不久以后,他去莫斯科大学地理系进修气候学。1949年前,他在浙江大学史地系,大半时间从事学生运动,毕业以后,又未参与研究工作,深恐其到苏作研究生,难与同学并驾齐驱。不料他竟以过人的勤奋,在出国前准备期间,在俄语与数理化方面,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在莫斯科大学期间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副博士学位。我第一次认识地理学家左大康,是在看到他所写的关于新疆气候的报告。他回国以后,最先投入中国辐射平衡的研究。竺可桢教授坚持要在中国科学院设立地理研究所,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和地质研究所一样,探讨工农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地质学的工作,要有助于了解矿产的形成;地理学的研究要有助于了解农业所依存的环境。50年代竺老亲自领导的自然区划工作,在科学规划制订中,一致赞成竺老提出的地理学要为农业服务的建议。为此,竺老想从植物的光能利用方面做一些研究,以从地表水分热量平衡寻求自然地带的规律性,但缺少气候辐射资料。老左于1960年开始辐射研究工作时,气象局的领导说:“我们进行了几年的观察,却从来没有谁来要过观测资料,因此有人曾主张取消这项观测。”可见当时人们并不认识这一研究的意义。然而,辐射不但对农作物及其他植物生产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气候形成的昀基本因素。老左利用这些观测资料,领导一个组系统地做了许多研究,其主要成就,可从本文集的文章中略知涯要。对此我只拟指出几点:一是没有他的工作成果,竺老和我关于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工作就无法起步。他和他所领导的同志除了利用气象局的观测资料以外,还自己进行观测,成了竺老所积极提倡的实验地理学中的一支重要劲旅。二是在十年动乱以前,老左已经看到卫星辐射的发展前途,并为此作了相当充分的业务准备。当时竺老和我虽然都不否定这一看法,但认为步子可以放慢一些,事实证明,我们的思想是偏保守了。可惜的是,当我国可以接收卫星资料时,十年动乱已经开始,老左当时的处境已不允许他在这一领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了。三是老左自己在1965年以后,虽已较少直接参与辐射研究,所内致力于此一领域的人员也分散在不同任务、不同课题之下,然而,却仍然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一部分在国内是新开拓的园地,还有一些在国际上也是发前人所未发的。这些成果的取得不是一手一足之力,都是直接间接与老左的倡导藕断丝连的。例如,老左虽不直接领导北京(大屯)农业生态试验站的工作,却常亲自检查该站辐射观测记录,指导工作,气求声应,由此可见一斑。
1973—1983年,老左在地理研究所先后主持了体制改革,担任业务处长、副所长。我虽然是所长,但所长所应挑的担子,实际上大部分压在他的肩上。我没有能力和精力多管组织领导工作,能者多劳,便成为理势之所必然。在这一客观情势下,老左不但表现出他沉着理繁治纷的能力,而且对于如何发展地理学和地理研究所的工作,亦胸有成竹,可说与竺可桢教授的思想息息相通;而在应用新技术方面,则走得比竺老更远。他直接主持的研究工作,以南水北调与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研究为主,其研究领域比之过去以地表辐射平衡为主扩大了许多。此后,他担任地理研究所所长,前后八年。在八年中,科学院实行所长负责制,任务繁重,倍甚以前,而全所面貌焕然一新,建立了经济地理部、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禹城和北京农业生态试验站。这期间他自己领导和参与的工作,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于地理研究所在禹城16万亩①中低产田改碱试验区中,选定改得昀差的一万多亩,订立五年攻关合同,三年便超额完成任务,旋即于“七五”期间将工作扩大到33万亩,亦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这些试验成果与地方协作,在禹城全县推广后,全县粮食产量由1980年每亩260千克,至1989年提高到780千克,且自1984年以来,未出现徘徊局面。1989年起这一工作向鲁西北推广,第一年即取得增产实效。老左在继续这些工作之外,二是又负责国家基金重大课题“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的研究,且在他生前已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一任务与南水北调,华北平原整治、开发唇齿相依,互为表里。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这三方面有真知灼见,兼顾统筹。方冀他数十载的辛勤,终将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不图竟未尽天年,即抱志长往,不亦悲夫!
左大康教授在科学上的贡献,由此书可略知涯要。我希望读者,特别要注意到两点:一是在他准备去苏联以前,科学基础比较薄弱,此后竟能于较短期间,以过人的勤奋,充实提高,登堂睹奥。二是他于十年动乱之后,由领域比较有限的基础转而进入广泛得多的领域,跨越基础与应用两方面,取得写在纸上和大地上的卓著成就。这两次转变都是难能可贵、值得人们钦佩的。
鞠躬尽瘁为人民——怀念大康同志
陈述彭
左大康同志刚刚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八年繁重的岗位上卸任下来,没有来得及喘一口气,马上就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接班,任地球科学部主任。我们正期望他对地理科学的局面再有一番新的开拓,他胸有成竹的更上一层楼的设想能够逐步实现。万万没有想到,他竟匆匆离去!
我和大康同志共同生活、工作了40多年。40年代一道在杭州浙江大学学习,既是同系的前后同学,又算是师生关系。50年代初一道调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尔后我们既是同事,他又是我的顶头上司,共同度过了风风雨雨的年代。在十年浩劫中住“牛棚”、进干校,同在一个班;迎来了科学上的春天,出国考察、参加国际会议也经常同住一套房。有时切磋琢磨,呼应默契;有时诤言雄辩,推心置腹,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我国地理科学事业的振兴。而今大康同志溘然西去,我无比哀痛,不仅是个人失去一位知心的难友;更多是感到我国地理学界失去了一位成熟的学术带头人,失去了一位坚贞不渝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正准备带领我们再上一个台阶,竟力不从心地倒下了。我感到惆怅、茫然。说不清是在为他惋惜,还是为了我们共同的命运;也说不清是怀念过去的坎坷,还是忧虑未来的艰辛!
同志们缅怀他的业绩,把他的科学论文汇集出版,这是对一位科学家昀好的纪念。因为这是他的心血,他昀喜爱的工作。但是这远不是他全部的生活、全部的事业。他还是一位卓越的学术组织者和革命战士。他毕生为了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义无反顾,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忘我牺牲的思想境界,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在我的片断回忆里,时时事事都闪烁着灿烂的光辉,让我肃然起敬!
全国解放的前夕,我们一起生活在杭州浙江大学。“左大康”三个大字被张贴在大学路阳明馆广场的大墙上,同学们支持他公开竞选学生会主席。这是他给我第一次深刻的印象,也曾为此而感到担心和自豪。因为在当时风雨如磐、刀光剑影的岁月里,这不是什么殊荣,而是极大的风险。学生会主席必须肩负着全校师生的重托,去争取反饥饿、反内战的民主权利。我当时重病卧床,一个深夜,他忽然走进我的宿舍楼,悄悄地告诉我,今晚他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明天的“中国自然地理”考试实在没有时间准备,可能考不好,请原谅。然而,第二天清早,他还是来到考场,而且考了79分。我看到他熬得通红的眼睛,但并不完全知道他已经投入了革命的怀抱,立下了解放全人类的宏愿,日夜辛劳投入了人民的解放事业。
50年代初,我们先后调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筹备处。在竺可桢、黄秉维、周立三教授的领导下,为开拓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埋头工作。当人民的科学事业需要一批勇士去攀登现代科学技术高峰的时候,他并没有把自己摆在功劳簿上,去谋取一官半职,而只是夜以继日,突击学习俄语和数理化。不久,他和丘宝剑被保送到苏联去进修,获副博士学位。我国从1958年第一次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陆续建立起一批日射观测台站,1960年他回国以后,马上组建辐射气候学科组,对中国太阳辐射进行了长期研究。196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中,他发表了我国第一幅全国范围的太阳辐射量图。1966年他和陈建绥、周允华、项月琴等合作,编写出版了《气象卫星的辐射测量及其应用》的专著,这是我国关于卫星气象与遥感的萌芽。虽然这些比较陌生的领域,对大康同志来说,并不是他的主攻阵地,但是他热情地支持了这些新生事物的成长,培养了我国从事辐射气候和遥感研究的一大批人才,在后来的地物光谱、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太阳分光辐射、农田辐射、坡地辐射等研究方面,成为我国重要的学科带头人,成为建设遥感应用研究所、禹城综合试验站和北京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一部分骨干。这些贡献,并不是他担任所长以后的决策,而是在他研究太阳辐射理论的时期所播下的种子,所引导出来的“辐射效应”。我们今天十分欣慰地看到已经开花结果了。
他担任所长期间,对于地理研究所的学科建设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加强了理论研究和新技术武装。在我已调离地理研究所筹建了遥感应用研究所、呼吁需要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而不为人们所理解的时候,左大康所长果断地作出决定,把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筹建工作纳入地理研究所的发展规划。他不仅为此担当起繁重的行政领导和后勤保障任务,而且抽调有关科室的部分人员,重新组建一支崭新队伍;并给予相当宽松的优惠办法,使这个实验室能够较快地打开“开放、流通、联合”的新局面。对于筹建工作,他总是从地理科学的长远发展需要来看待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在谈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为此而排除了不少疑虑、阻力和干扰。5年来的实践证明,他的决定是有远见的,是符合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的。其他,如在地理研究所争取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双重领导、对禹城试验基地与山东省的广泛合作等等类似的重大决策中,也同样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昀近的10年,在大康同志担任所长期间,虽事务纷繁,但他仍然不顾疲乏,挤出时间搞研究工作,统率全所的主力,投入到黄淮海平原综合开发与中低产田改造这个主战场上去,坚持地理学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大方向,竭忠尽智,加速地理学转化为第一生产力。这项宏大的农业生态工程,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人民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大康同志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在学术领导和协调组织工作方面的贡献,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在我的回忆中想起了有关的二三件事,也可以说明他深谋远虑、统帅全局的大将风度。
1985年,我们一同大声疾呼,“黄河大堤,关系国家安危”,并一道去河南郑州请战,提出建立黄河下游防洪与灾情评估信息系统。后来这一研究又争取到在世界实验室的合作计划中立项后,地理研究所却仅担任若干子课题中的配角,分配到很小的资助份额,为此个别专家颇有意见,而大康同志却能顾全大局,积极支持,任劳任怨,另外申请“黄河中下游水沙平衡规律”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弥补前者偏重于观测手段、台站建设的不足,加强了应用基础研究;先后又部署了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南水北调和华北平原节水农业、莱州湾卤水倒灌等课题,对黄淮海平原的研究作了全面的部署,克服流域分割的局部观点。1989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召开“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题讨论会”,我们共同执笔起草了“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必须统一领导综合规划”的咨询意见,得到了国务院领导批示,终于在“八五”期间,列为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大康同志又为此而亲自前往黄土高原实地考察,部署工作。当时他感冒未愈,不顾疲劳,超负荷地奔波于国内外,终于积劳成疾,卧病不起。大康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对于黄河流域与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的确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黄河流域的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大康同志的呼声,和黄河龙门的咆哮一样,将永远回荡在人们的心间。
大康同志离开我们了,他留下了丰富的科学著述、高尚的求实献身精神,这是他留给我们极其宝贵的财富。他在文献中,而更多的是在祖国的大地上,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业绩,人民给予了他崇高的信任,1992年被授予“有卓著贡献的科学家”的终身荣誉称号。同时,也留下了他开拓而未竟的科学事业,祖国地学科学建设、黄河流域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有待年轻一代的再接再厉
目录
序葛全胜(i)
前言唐登银杨勤业(v)
赞扬和学习左大康同志的努力学习和工作精神黄秉维(1)
鞠躬尽瘁为人民——怀念大康同志陈述彭(3)
先行者的足迹童庆禧(6)
左先生对地理研究所的贡献彪炳史册郑度(8)
左大康先生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一座丰碑陆大道(10)
怀念在地理所工作的那三年巢纪平(11)
左大康的学术成就与对地理研究所发展的贡献概述李玉海项月琴(13)
左大康、吕炯等与地理研究所气候研究室的发展李克让(19)
辐射气候组研究工作回顾项月琴周允华(26)
我国实验地理学的倡导者——纪念左大康所长百年诞辰刘昌明(33)
左大康主政期间地理研究所在黄淮海平原的研究工作许越先(36)
左大康所长与筹建禹城试验站程维新(42)
左大康先生谋划禹城试验站建设及其他张兴权(44)
永远铭记左大康同志为地理学和地理研究所作出的贡献李文彦(47)
左大康先生在地理研究所的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刘燕华(49)
与左大康等调研地理研究所的方向任务和机构调整杨生(51)
怀念卓越和公正的左所长胡序威(53)
实行“双重领导”是左大康主政期间的一件大事赵令勋(57)
左大康积极推动我国**个GIS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诞生励惠国张国义(60)
左大康与我国**个GIS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诞生何建邦(63)
建立地理研究所信息室左大康所长功不可没张晋(65)
左大康所长积极支持遥测技术开发胡贤洪(66)
左大康所长鼎力支持大屯站的建设于沪宁(70)
左大康先生开拓地理研究所实验遥感研究领域张仁华(72)
地图制图自动化创业回忆梁启章(74)
深切怀念左大康学长丘宝剑(77)
深切缅怀左大康学长廖克(81)
终身难以忘怀左先生对我的培养、关心和影响童庆禧(84)
左大康先生的学术贡献和人格魅力许越先(86)
左大康先生的学术思想与高尚人品交相辉映李玉海(89)
良师益友左大康同志郑长在(96)
纪念左大康同志学习左大康同志孙惠南(98)
亦师亦友左大康郭来喜(99)
与左大康赴美参加学术会议及其他李克让(104)
左大康是具有国际科学视野的科学家彭公炳(107)
深切缅怀良师益友左大康所长毛汉英(109)
笃实志远——点点滴滴纪念左大康先生陈建绥(115)
协助左大康先生工作的日子杨勤业(116)
左大康的一个决定彰显了他的领导力尹泽生(120)
左大康所长访问香港大学地理系张文尝(122)
追梦我们的好所长姜德华(124)
回忆在左大康身边工作的难忘岁月周允华(128)
忆左所长两三事彭玉水(134)
左先生是我政治、业务、生活上的领路人郑若霭(136)
左大康所长对我的指导和帮助终生难忘钱金凯(139)
怀念左大康先生王继琴(142)
怀念左大康所长逄春浩(144)
左大康先生重视吸收人才周允华(146)
他很严肃,但我永远记着他和蔼的微笑——怀念左大康先生赵千钧(149)
左大康先生指引我走上地理学实验研究孙晓敏(152)
左大康先生是陈德亮的伯乐张福春(155)
纪念左大康先生诞辰9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毛汉英项月琴(157)
左大康学术活动小传项月琴(159)
从学者到所长——访气候学家左大康教授姜素清(164)
左大康:他将地理研究与国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高雨(168)
左大康重要著作和著作目录
新疆气候(节选)(172)
我国地理学的方向与任务若干问题的商讨(242)
地理学的实验研究(249)
地理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回顾与展望(257)
左大康著作目录(267)
后记(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