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1978年出生的田然曾在云南、四川上军校、部队服役十余年,那边方言与湘西话相仿,所以田然到了湘西没什么“语言困难”。正因如此,他一到挂职扶贫的湘西花垣县,就被委以重任:帮助推销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出产的猕猴桃。
这是他加入工作队后领受的第一个任务,也是他转业到地方成为一名区机关信访干部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陌生领域、陌生工作,难度不言而喻。作为工作队中济南市槐荫区干部的“代表”,他不想初来乍到就“掉链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田然一头扎进猕猴桃园,仔细了解十八洞村猕猴桃的情况,感觉以目前的品质,面对挑剔的消费者,销售难度真的不小。但他也知道,再难,也必须迎难而上。
望着云遮雾绕的群山,田然思考着、准备着。他一方面向选派他们到扶贫一线的区委区政府汇报,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一方面广泛发动有销售能力或平台的亲朋好友。“我们没有机会到扶贫一线尽微薄之力,就努力当好咱们济南扶贫湘西工作队的坚强后盾。”他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这位朋友带头一次性购进了20箱猕猴桃,获赞无数。人心齐,泰山移。价值80多万元的猕猴桃很快就销售一空,其中大半是田然协助售出的。
首战告捷,田然信心大增。但年底分红时,他发现分到十八洞村贫困人口手里的分红款并不太多。增产不增收,原因何在?深入调研后,他发现问题出在成本管理上:花垣县地处湘西武陵山腹地,物流成本高;鲜果运输又要经过层层中转和分选,流程中的开支和损耗让成本居高难下。最终分到果农手中的钱,也就低于预期。
田然多方查阅资料和请教专家后,决定从果品分选这个源头上做起,用扶贫专项资金帮着建起了价值20多万元的猕猴桃分选线。因其能高效率分选出不同等级的果品,田然他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按果品等级与销售方洽谈对接,拿到最理想的价格,大大降低了物流及损耗成本。次年猕猴桃进入盛果期后,田然底气十足地联系济南连锁超市前来采购,让十八洞村的猕猴桃能销售得更快更好,走进更多济南人的视野和果盘。
恰在这时,他听说一位在外打拼多年的花垣县姑娘石佳回乡创业了,不仅成立了服饰公司,还发起了一个“让妈妈回家”的公益项目,带领家乡的妈妈们学苗绣,让她们学成后在家就能工作,挣钱和照顾家两不耽误。这是一个不错的扶贫项目!田然很欣赏石佳这名80后的闯劲和担当精神,决定用“扶贫车间”专项资金,助她们一臂之力。
但田然的这个提议却没能马上通过,相关部门在专项资金的拨付上提出了疑问:“扶贫车间”,必须要有厂房、车间和基本的生产线设备。“没有厂房,也没有生产线,怎么能叫‘扶贫车间’?又怎么能动用‘扶贫车间’专项扶贫资金给予支持?”
“再大的车间或厂房,再多再完整的生产线,最终不都是为了解决就业、增加务工者的收入吗?”田然为此一次次与相关领导坦诚沟通,一遍遍找相关部门陈情要义,几次带着有关工作人员实地考察。他们看到,那个小小绣坊里,绣娘们满脸幸福地飞针走线做着活,一个个造型别致、色彩鲜亮缤纷的传统服饰绣品,变戏法似的从她们的手中一点点长大、飞出,令人爱不释手……这样的景象,让相关部门终于下定决心,按田然所说的“试试看”。
拿到专项扶贫资金后,负责人石佳立即扩大了作坊,聘请设计师和苗绣非遗传承人,免费培训了上千名苗族妇女学苗绣,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130多人。学会手艺后,绣娘们边绣东西边照顾家,绣好的成品交到公司统一销售,绣娘们按件拿工资,一月一结。一些外出打工的妈妈们纷纷返回家乡,在家门口快乐地就业挣钱。
扶上马,送一程。田然又与家乡槐荫区有关部门协调,在济南市的热门旅游景区内给他们免费提供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摊位;还帮他们在网上开辟销售平台直播带货,订单立即接踵而来。“产销一条龙”,更有持续发展的活力。
“如今湘西的苗绣已走出了国门,卖到了世界上很多地方。石佳在202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细数湘西苗绣喜人的前景和石佳所取得的成绩,田然比自己拿了冠军还骄傲,嘴巴乐得合不上。
同时他还不忘提醒我:多喝点茶,这是来自湘西凤凰古城的西原茶,很甘甜,很润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