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修明(1940-2021)江苏滨海人,九三学社社员。1963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旋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91年起为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史学理论研究。曾任《史林》杂志副主编、《社会科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著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汉光武帝刘秀》《从崩溃到中兴》《中国古代的饮茶与茶馆》《儒生与国运》《老子答客问》等,编有《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话说中国”丛书等。
本书为刘修明先生的纪念文集。
苏州河水悠悠流
刘修明
从小住在苏州河边,到河边直线距离不到200米。童年的梦总离不开苏州河。河水正好绕一条弯,一边是长寿路,一边是昌化路。那时没有桥,过河靠摆渡,付5分钱,就可来回。河畔都生着青草,河水是嫩黄色的。常有小鱼在河边游。
河边穷人多,在河边打上木桩,搭成简易的木屋,成为水上人家。一个同学就在这儿住,上他家,看临河来来往往的船,热闹有趣,但两边的水上人家把河水挤窄了,常有事故发生。解放后,人民政府给水上人家安置了岸上住处,苏州河变得宽敞流畅了。后来,长寿桥、昌化路桥也造起来了,浜南浜北的交通不再为河水所阻隔,我常去这两座桥溜达。长寿桥北堍,左右有两块绿地,一边临水,在那里看嫩黄的河水,看南来北往拖着船队的小火轮,突突突,冒着黑烟,激起黄色的水浪,荡得两旁的木船上下颠簸。因为河水比较清洁,常有人在夏天从桥头上跳下去游泳。水上公安局不得不涂上醒目的标志:“禁止游泳!”
1950年代后期,河水变得浑浊了。开始是深黄色,后来就变成褐色、黑色,而且有股异味。这时,不用任何禁令,也不会有人下河游泳。黑与臭,使我很少再到河畔漫步。在我住的6层楼的阳台上,可以望见东流的河水。夏日,东南风吹来,阵阵腥臭,不得不关上窗。童年记忆中的嫩黄色的水,绿色的草,翕忽的游鱼,再也不见了。
1980年代,一项伟大的合流污水工程上马了。随着这项浩大工程的完成,人们欣喜地看到,河水泛起了希望的黄色。它唤醒了我童年的梦,召唤着未来的希望。如果再把河底的污泥挖掉,严格控制再污染,苏州河水变清指日可待,游鱼再现的日子不会是梦想。然而,排污清淤的工程不能再为人为的污染毁于一旦。当我每天清晨走过长寿桥时,看到河里成片漂浮的垃圾,看到桥栏和人行道上随便向河里小便的尿迹(附近就有厕所!),不禁对那些污染苏州河的人感到气愤。看来,把苏州河污水引流入海容易,而要把人们头脑中的污水荡涤干净,要艰难得多!
人人都爱护我们的母亲河,苏州河、黄浦江就会成为清理后的泰晤士河、塞纳河。使她们成为上海大地上的绿树成荫、水质洁净的玉带,让她不断流淌清流,汇入长江,流进东海,在每天的清晨,托起一轮红日,照亮东方!
苏州河水,应当在每个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人们的心头,悠悠地流,清清地流⋯⋯
(原载《新民晚报》1995年6月12日,第10版)
呵,正红里
刘修明
我住了几十年的正红里是座光荣的里弄。1920年代它是日本内外棉的工房,又叫东京里、五厂工房。顾正红烈士生前就住在原来7条弄堂的第一条里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里弄改名为正红里,报上还报道过。
里弄居民绝大多数是工人。许多大爷大妈辛劳一辈子,从小在厂当童工,直到白发苍苍退休在家。他们在正红里度过了一生。几十年的老邻居,他们相敬如宾,纯朴、热诚,有事相托邻里,你可以完全放心。他们热爱着这块浸润着他们汗水、泪水和欢笑的土地。然而,50年的风雨,原来的矮平房成了危房,终于在1970年代后期被推倒,人民政府为正红里人重建了6幢6层的新工房。当老人们携着儿孙踏进这批市区最早重建的新工房时,他们在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中迎来正红里的第二次新生。在里委沈妈妈的领导下,大家一齐动手搞卫生、讲文明,使里弄成为区文明单位。光荣的里弄获得了光荣的称号。
不知什么原因和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意经冲击了里弄。不少人通过劳动发了财,有了钱,可是里弄面貌却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私搭的棚棚一间又一间,绿化地带被吞食破坏,垃圾袋装化非常艰难,每天清晨抛下的垃圾“天女散花”,楼梯过道里堆满杂物。街道、里弄干部一次次打扫,一户户动员,可是“天女”们依然“散花”。终于,“文明单位”的牌子被痛心地摘掉了。事实教育了人们:身体养胖了头脑依然贫困的畸形人不是现代的文明人。根除千百年的习惯势力,要比发财致富艰难得多。人们痛感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
宣传“七不”和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春风吹到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也吹到了正红里。乱搭建的棚子,在宣传和执法中被拆掉了,乱丢垃圾的也少了。里弄的面貌在发生变化。但总有那么少数人积习难改。但我相信,我们里弄干部的愚公移山的精神会感动这些不自觉的“上帝”的。公共利益和切身利益的统一,会促使他们像20世纪五六十年代搞爱国卫生运动一样,大家一起动手共建精神文明。
呵,正红里,愿这里的每一位居民通过自己的行动使里弄重新挂上“文明单位”的牌子,让我们的孩子在优美环境中,成长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这样才无愧于先烈光荣的名字。
(原载《新民晚报》1996年5月9日,第15版)
生活之路
苏州河水悠悠流刘修明
呵,正红里刘修明
校园里种过庄稼刘修明
楼道灯亮了刘修明
人生的路、探索的路刘修明
读书累刘修明
当年我写《汉武帝》刘修明
难忘的一本儿童读物刘修明
刘修明与明月湾张小霖
刘修明口述:理论、历史、现实三者要结合徐涛采访、整理
论文遴选
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性与长期延续原因刘修明
“汉以孝治天下”发微刘修明
两汉的历史转折刘修明
秦王朝统治思想的结构和衍变刘修明
历史科学和社会改革刘修明
汉末至魏晋文人的心态转变与人生择向刘修明
“治水社会”和中国的历史道路刘修明
农民问题
——东方社会发展的关键刘修明
序言汇集
《从崩溃到中兴——两汉的历史转折》自序刘修明
王守稼著《封建末世的积淀和萌芽》序言刘修明
《毛泽东晚年过眼诗文录》前言刘修明
《儒生与国运》自序刘修明
“话说中国”丛书总序:现代人与历史刘修明
《老子答问录》修订版自序刘修明
学界书评
在两汉历史承继和转折的函线点上
——读刘修明著《从崩溃到中兴》盛巽昌
读《儒生与国运》米舒
在理想与现实的历史背面
——评刘修明新著《儒生与国运》陈祖怀
评刘修明著《儒生与国运》沈渭滨
《儒生与国运》:解剖古代知识分子群体河洛
文化史与政治史的新知
——读刘修明著《儒生与国运》王子今
《儒生与国运》:一部为知识分子寻根的力作白丁
《儒生与国运》
——一本帮助你读懂中国知识分子的好书李海生
永久追忆
刘修明:才华横溢的史学家翁长松
忆修明,灵动生花笔一支司徒伟智
永怀刘修明老师马军
我认识的刘修明先生张剑光
谈修明兄杨善群
怀念我的父亲刘潇江
“将一生与历史学和历史研究所紧紧地连在一起”
——刘修明研究员逝世一周年追思会记述江文君
钻研轨迹
刘修明研究员主要学术成果目录马军编
感怀有韵
让世界奏响《欢乐颂》刘修明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