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人物纪念文集。梅冷生先生早年编杂志,办社团,从政,经商,直到四十六岁接孙孟晋先生之后做籀园第七任馆长,至一九七六年病逝,长达三十五年之久。这是他人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站。正是在这个岗位上,梅先生为挚爱的乡邦文献事业,惨淡经营,甘于牺牲,以爱书、爱馆、爱才、爱乡的“四爱”精神,谱写了籀园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因此以“籀园守门人”冠之梅冷生先生,恰如其分。
本书共收入七十五篇(首)文章,外加时人日记(年谱) 一组十家,以师友回忆文章为主力,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梅冷生的为人与志业,从中亦可看到籀园与晚近温州学术事业的渊源。
本书为“温州学人印象丛书”新一种。
晚近温州文化圈流传“事必言籀,言必怀梅”一语。所谓“籀”,即指籀园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前身),而“梅”,则为本书的主角图书馆老馆长梅冷生先生。
梅冷生(1895—1976),名雨清,浙江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浙南图书馆事业的杰出代表,现代知名诗人和民主人士。梅先生平生以继承永嘉学派的优良传统为己任,以文章气节相砥砺,在乡邦文献(包括文物)的征集保存方面劳苦功高,贡献卓越。因而被誉为籀园的“守门人”。
本书包括三组文章,以师友回忆文章为主体,作为第一组;第二第三组,一组为师友唱酬之作,另一组为师友日记辑录。后两组作为知情人或当事人的别样记叙,不可或缺。作者包括夏承焘、王季思、吴鹭山、赵万里、夏鼐、苏渊雷、樊祖鼎、许思言、潘国存、胡福畴、冯增荣、郑少梅等数十家。此外,收入《梅冷生集》与《梅冷生师友书札》集外之作。这对于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梅冷生的为人与志业,探讨籀园与晚近温州学术事业的渊源,提供一份“别具一格”的文本,足为知人论世之助。
天遣的文化使者
——记梅冷生先生
冯增荣
梅冷生先生辞世已三十二年了。温州市图书馆的同志让我写一篇有关梅先生的文章,自然是我无可推却也是不应推却的。
在梅先生去世十周年纪念之时,我写过一首诗:“十年悲怆籀园情,辞世犹留愤世声。海上惊涛师石激,学中遗老楷模兴。梅生寒岁梅偏发,人醉书香人亦馨。信是生命须臾物,敢凭铁砚四时青。”
诗很粗糙,也不记得有否公开发表过,但感情是真的。从诗中不难看出,出于对梅先生的敬重,我对文化专制主义有自己的理解、愤慨和反思。现在,我们国家强调民主法治,文化专制主义应当成为陈迹,被国人彻底抛弃了吧。可是梅先生已经看不见了。
梅先生是饱学之士,他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有至爱,并有很深的造诣。我不知道那祸国殃民的文化专制主义对他有没有直接的侵扰和加害:但可断言,他精神上的压抑、困惑和痛苦一定是十分深重的。
记得有人说过,人的境况,追根溯源是精神的境况;而人的价值首先在于思想。“文革”期间,文化专制已造其极,时属梅先生晚年,沉疴卧床,据说,他竟然直面所谓“红色恐怖”,破例吟唱不辍,出现其旧体诗词创作的高潮。这是多么令人惊诧和赞赏的举动啊。为了建构自己需要的精神境况和生存状态,以诗词为滋养枯涸心灵的甘露,那是良知未泯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生命的需要,同时,恐怕更是梅老对多年思想高压的反抗吧。我想,一向大度的梅先生是被激怒了,他以最后一点生命的能量,拼力向文化专制主义掷出有生以来的第一枚投枪。这是梅先生和像他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他们这种磅礴的永不衰败的精神,不正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魂吗?
梅先生生于1895年,无愧是功在桑梓的乡贤前辈,自1941年以来,担任温州市图书馆(解放前称籀园图书馆)馆长达三十五年之久,尽心竭力,乐此不疲,贡献之巨,无可估量。他呀,似乎是天遣的文化使者呢。与其说图书馆工作是他自愿献身的事业,毋宁说是他生命的因子和生存的方式,图书馆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图书馆了。图书馆本来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的标志。那时,社会文化机构不多,图书馆自然居于重要的地方文化中心,传播文化,启迪民众,造就学人,厥功甚伟。我想,无可置疑,梅先生这位天遣的文化使者默默的奉献,泽被乡里,实为温州学人之幸,温州之幸!
我年轻时候,在温州中学就读,随后在城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其时正值梅先生接任图书馆长不久。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籀园,我常到那里借阅革命理论书籍,也就是红色书籍,我还带动别的进步同学也去借这一类书。这是因为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促使我们关心国事,探究救亡之道和革命的前途。我们知道唯有知识才能解惑和给我们力量,我们人虽小,而志向却很大。我们惊喜地发现,馆内此类图书存量颇钜,我们如获宝藏。据此足可证明梅先生思想的开明,学术眼光的弘博,以及办馆方针的正确了。先生年近半百,体态魁伟,宽衣博带,笑容可掬,曾几次亲自为我这个小读者取书,笑问:看得懂吗?在他的微笑里,隐隐地含着关切和赞赏。他那真情而慈善的笑容,令我毕生难忘。
建国初,我曾在温州当了三年文教局长。说来惭愧,我大半时日均耗于各种纷至沓来的政治运动,先与市委宣传部长高光一块搞宗教改革和取缔圣母军,接着是镇反和三反等等,其间为搞中学教师思想改造和教学改革试点,又在温州市中(即现温二中)呆了一年。当我再次见到老馆长时,他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但风度依旧,笑貌依旧,优雅豁达以至幽默也依旧,而操办图书文化事业的热诚则有增无减。当他得知我是他十年前的小读者时,更是喜不自胜,笑语盈室,倍感亲切。其时,国家拮据,用于文化建设的钱更是少得可怜。梅先生本人为图书馆捐书至为慷慨,扩展图书馆之心也一向很热切,但总是撙节使用那点有限的经费,精心调制他的“少米之炊”。记得有一次为了要购置一批新书,实在缺钱,不得已才跑来找我,我问他需要多少,他没多要,只要了四百多元,而且高高兴兴地走了。多年之后,我每忆及此事,仍然自责不已,虽然照批,但给的钱实在太少了。
在我的记忆中,老馆长有一点让人感到特别可爱的地方,那是不少人很难企及的。这就是心中无私,有长者之风和蓬勃向上之心,而决无倚老卖老因循守旧之意;事必躬亲,但又大胆放手,从善如流。当年,随着图书馆业务的不断扩展,先后调派进了一些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干部。梅先生真情欢迎他们,认真听取他们的合理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并大力支持他们工作。于是,在他善为主持和新老骨干同心协力下,馆内各项改革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图书的管理和流通更加科学合理,旧馆换新貌,图书馆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温州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多文人名士,可说是群星璀璨,光照千秋。当时温州,有梅先生,还有刘景晨先生、方介堪先生等等耆宿,对于他们,我是很敬重的。但是,回想起来,那时的敬重似只停留在统战的层面上,因为那时我所热衷的是苏联的一切,读的也是苏联的书,学习苏联压倒一切。对于传统文化往往轻视甚至忽视,现在检讨起来,实质上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其实,这也是当年革命青年的通病。如溯其源,不知是否五四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后遗症?非常遗憾,由于自己的幼稚和时代影响,我终于错失了向梅老等乡贤求教的机会。我人生的憾事不可计数,常教我仰天长叹,追悔莫及,此其一也。写到这里,不由我不由衷地想到了我的同学潘国存兄。为了抗日救亡,我们曾一同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他后去图书馆工作,追随梅先生多年,崇尚学术,钻研业务,学有所成,学术滋润和改写了他的人生,始终令我羡慕和赞叹不绝。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看出梅先生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不能低估的价值了。
梅先生这位天遣的文化使者已经远去了,但他珍视知识,以知识养育人才的精神和理想应该永存!
2008年4月4日清明于杭州
天遣的文化使者——记梅冷生先生 冯增荣 001
梅冷生先生传 胡福畴 006
梅冷生颂 汪远涵 010
停云录(七则) 吴鹭山 013
梅冷生先生事略 叶云帆 016
梅翁琐忆 周梦江 023
怀念梅老 胡珠生 027
纪念温州市图书馆开馆七十周年——并追怀梅冷生馆长 林炜然 031
市中心阅览室创办亲历记 冯 坚 035
记梅冷生先生 杨苏流 038
籀园,何时回家? 郑立于 042
怀念籀园 胡雪冈 046
良师与益友——记梅冷生先生二三事 沈 沉 049
感念温图 周瑞光 0532
嘉惠来学 沾溉士林——市图书馆藏书谭片 黄世中 056
我心目中的恩师——怀念梅老冷生先生 张 烈 059
记取疏钟残水句——怀念梅冷生先生 陈增杰 063
忆恩师梅冷生先生 陈冰原 072
怀念劲风楼 郑少梅 076
一座丰碑——纪念梅老 沈克成 085
梅冷生先生的风范 陈学文 089
梅冷生先生指导我读书 陈朱鹤 091
籀园琐忆 樊祖鼎 094
忆籀园 怀梅翁 潘国存 100
梅冷生先生逸事掇辑 潘国存 105
记梅冷生先生在土改时抢救温州地方文献 潘国存 口述 冯 坚 整理 112
回忆梅冷生老馆长 黄东君 114
事业已为前辈录 典模留与后人看 阮延陵 117
纪念梅馆长——忆十年动乱中的一段难忘历程 阮延陵 1233
与古籍相伴的日子——阮延陵访谈 陈伟玲 整理 128
斑斑心血照遗篇——记温州图书馆故馆长梅冷生先生 张宪文 137
我所了解的梅冷生先生 陈锡仁 口述 梅 海 整理 145
劲风楼主的道德文章——忆我父梅冷生先生 梅之芳 152
追忆冷生舅父对我的教诲 许思言 155
汪宅与梅先生的交谊 汪履嵩 161
忆梅先生与古籍库房 郁小鸥 169
题梅冷生劲风阁 陈寿宸 173
东嘉新竹枝词 其二十 郑姜门 174
寄题梅冷生劲风阁 宋慈抱 175
中秋后一日,梅冷生雨清招饮劲风阁,酬主人及同席诸子 夏承焘 176
访梅冷生劲风阁 杜师预 177
春日怀梅兄冷生 卢霞九 178
如此江山 送梅子冷生之武林 郑姜门 179
题劲风阁 陈仲陶 1804
梅秀芝先生暨配徐孺人七旬征文启 刘绍宽 181
梅冷生之尊人秀芝先生暨其母氏徐太夫人七旬双寿诗 高吹万 183
馀园记 郑姜门 184
题龙湫观瀑图 黄宾虹 187
寄题梅冷生风树阁 王季思 188
丙子春,温州征集乡哲遗著委员会乞余编《瑞安诗徵》,赴郡列席,主梅冷生家有作 宋慈抱 189
赠梅冷生赴陕叙 高 谊 190
梅冷生自陕变后归,周季材、吴天五为集宴酒楼,郑伯琅有诗,作此和之 刘绍宽 192
跋朱君别宥原藏《借铎》 陈训慈 193
题东晋朱曼妻薛买地宅券拓本 陈德辉 196
温州市举行孙仲容先生遗物展览 张宗祥 197
题梅冷生所藏《溪楼延月图》 张宗祥 198
浣溪沙 赠梅翁 吴鹭山 199
挽梅丈冷生诗十首 任梓良 200
悼梅冷翁 林镜平 2025
悼冷生翁三首 吴鹭山 203
读梅冷生《雁荡杂诗》 吴鹭山 204
万卷平生有三风 吴常云 208
劲风楼同人酬唱集序 王敬身 213
《劲风楼酬唱集》跋 苏渊雷 214
《劲风阁遗稿》序 王敬身 217
《桃花词》跋 胡福畴 219
诗魂飘缈,天际吟声——纪念梅冷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樊祖鼎 221
纪念梅老,想到灯谜 黄杰甫 225
梅冷生先生送我的对联 陈朱鹤 228
梅冷生先生对温州文物事业的贡献 胡珠生 232
抢救城市记忆——梅冷生与早期政协文史资料工作 卢礼阳 236
不意冷札有郑笺 潘德宝 242
读《梅冷生师友书札》感言 郑梅翁 251
梅冷生的小小“揩油” 方韶毅 2576
张棡日记(三四则) 张 棡 260
夏承焘日记(五〇〇则) 夏承焘 271
厚庄日记(一六〇则) 刘绍宽 362
嘉业堂日记(一则) 刘承幹 393
符璋日记(五则) 符 璋 394
疚庼日记(四九则) 刘祝群 396
夏鼐日记(九七则) 夏 鼐 407
叶圣陶日记(一则) 叶圣陶 427
南行日记(四则) 赵万里 429
项慈园自订年谱(两则) 项士元 433
梅冷生年谱简编 卢礼阳 434
编后语 卢礼阳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