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漂泊少年(艾芜修订本)/中国现代作家青春剪影丛书
0.00     定价 ¥ 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3696696
  • 作      者:
    作者:廉正祥|责编:邰旻|总主编:傅光明
  • 出 版 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傅光明,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萧乾:未带地图,行旅人生》《老舍之死口述实录》《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俗世一莎翁:莎士比亚的史剧世界》等。译有《古韵》《我的童话人生:安徒生自传》、《莎士比亚全集》(已出版18部)等。
  
  廉正祥,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著有《向往你,雪国仙乡》《流浪文豪:艾芜传》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每个作家都有藏在他的文学梦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启迪我们的人生智慧和精神思想,都是难得的知识营养。 通过《漂泊少年:艾芜》,我们了解了艾芜寂寞的童年,异国的漂泊,被驱逐回国,被迫出走山东等等故事。
展开
精彩书摘
  《漂泊少年艾芜》:
  就像桑树叶子的叶脉一样,成都平原的纵横沟渠,终年流着都江堰的水。农民们在沟渠旁栽上速生的桤木、麻柳,还有芭茅,夏天看去像绿色的城垣一样。农民们都爱傍水而居,一家一户一个小院子,房前屋后栽上竹子,过不了几年,茂密的竹林就掩住了农舍。清溪流水幽径斜,竹林深处有人家。这就是成都附近农村的典型写照。
  汤乾围幼年丧母,在后娘当权的家庭中养成孤僻冷漠的脾气,对儿孙也难得有好脸色。虽然是农民,可他从不下田耕种,把庄稼活委托给长年月伙(指长工和短工),自己设馆教书。他那副庄重严厉的面貌,原本是监督学生的,却也永远留在了家里。在祖父威严的目光下,小道耕不敢高声唱歌,不敢吹口哨,不敢嘻嘻哈哈,不敢蹦蹦跳跳。他只好躲在母亲房里,堆粗糙的木块子玩耍,或是翻看父亲的一些有图画的书。他最喜欢的事就是跟母亲去河边洗衣服。母亲背着吃奶的弟弟,拎着一竹筐要清洗的衣服,小道耕扛着一根又粗又长的捶衣棒,小脸通红,气喘吁吁,步履蹒跚地走在母亲身边,那么惹人疼爱。
  道耕特别害怕祖父,所以,最喜欢跟母亲外出走亲戚,到外婆家做客。外婆家住在新繁县城南门外,距道耕家二十多里路。每次去外婆家,道耕就像过年一样高兴。这是一种别有情趣的旅行,母亲坐鸡公车(一种独轮小车),道耕和弟弟则坐在雇工挑的竹箩筐里,头刚刚可以伸在箩筐外面,一路上可以尽情地看风景。一行人要过一条大河,俗名兴隆堰,地图上标为湔江。道耕只见一片烟波浩渺的江水,从远远的地方流来,又向远远的地方流去,两头都望不到边,河两岸密密的竹林,就像一片片绿色的云雾。过了这条江,道耕最感兴趣的,就是田野里小河边的竹筒水车了。沟渠里的水冲着水车打转,车轮周围的竹筒就一只接一只地将水舀起来,再一一倒进田中。而道耕家乡的田地较高,不能用这样省事的水车,因为那要修成塘,套上马或牛拉动水车,才能提起水来灌田。
  外婆家是失掉了土地的书香人家。道耕小小年纪,已经能感受到外婆家破败寂寞的气氛。外婆常常带上母亲进城去,留下小道耕跟小姨守家。他一次次出门看母亲回来没有。他站在大门口,就可望见一里路外一长排灰黑色的城墙,墙垛上露出黄色琉璃瓦的文庙,庙子附近耸立着许多柏树。在城墙东南转角的地方,露出高高的魁星阁。小道耕一趟趟地出门望母亲,直至薄暮时分,一群群乌鸦哇哇叫着飞落在文庙附近的柏树枝头。文庙和魁星阁上头的天空,抹着落日的红黄色余光。这乌鸦叫声,这落日余光,使小道耕感到不安,母亲还不回来,莫非不要我了吗?他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悲哀和凄凉。
  母亲终日辛劳,洗一大家人的衣服,煮一大家人的饭食,还喂了一大群猪。她沉默地操劳家务,不声不响,手脚不停,抑郁的神情隐隐挂在脸上。小道耕大概继承了母亲的遗传基因,也寡言少语,带点抑郁气质。他最喜欢母亲,一刻也离不得。家里他喜欢的另一人是祖母。道耕祖母的娘家,也是湖北移民,只是她家的读书人比较多,她的大哥和她的侄儿,得过秀才,她的弟弟中过举人。她自己认得很多字,能够背诵白居易的《长恨歌》。祖母常常教道耕念些诗句,还常常给孙儿讲故事。只要看见祖母在庭前广柑树下面梳头,小道耕便高兴地端个小板凳,到祖母身边坐下,扯着祖母衣裳央求:“婆,摆个龙门阵嘛!”
  于是,祖母就边梳头边给道耕讲故事,什么《安安送米》《打鱼雀》《魏小儿西天问活佛》。小道耕一会儿专心听,一会儿惊叫,一会儿难过得要流泪,一会儿欢喜得拍巴掌,这个敏感内向的孩子,完全沉浸在故事中。在寂寞枯燥的幼年时代,祖母的故事好像奇异美妙的花朵,粲然开放在小道耕的心田,激发了他的形象思维。可以说,祖母是在他心里撒下爱好文学的种子的播种人。
  在家里不好玩,小道耕便跟着父亲到两三里路外的小学,去看人家读书。学校是乡下的庙子,雅名翠云山,又叫高庙子,庙里供着泥菩萨的大殿,就当教室。父亲也叫小道耕跟学生们一样,规规矩矩地坐在一个座位上,不许随意走动,还常把教科书放在小道耕面前,让他随便翻看里面的插图。插图看熟了,小道耕又猜插图旁边的文字。有学生在旁边念,时间长了,小道耕自己也认识插图旁边的字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寂寞的童年/001

第二章 水碗里的两根灯草/009

第三章 苦闷的学生时代/013

第四章 丧失亲爱的母亲/020

第五章 拜谒武侯祠/027

第六章 想去南洋半工半读/032

第七章 流落昆明,在红十字会打工/038

第八章 以“爱吾”为笔名写诗/046

第九章 新诗《流星》问世/053

第十章 青春的美梦/058

第十-章 办寒假义务学校/063

第十二章 读人生的大书/069

第十三章 走过“蜀身毒道”/077

第十四章 《南行记》人物/082

第十五章 去缅甸路上/090

第十六章 异国漂泊/096

第十七章 野人山中当店伙计/103

第十八章 见识大世界/112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