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己多年来的求学成长经历,陆军认为:人要立长志,不能常立志。一定要认准方向,并且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中科大’读研究生时,因为改革开放,80%左右的学生选择出去看看,去国外工作。我觉得我们国家需要建设,我们为什么不留下来建设国家呢?”
“陆校长,太佩服您了!当时我们国家肯定是需要一大批大学生来建设的。”
“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国内。其实,我认为我们20世纪60年代的人特别幸福,我们是跟着国家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方面,我们见证了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身在国家迅猛发展的进程,并为之奋斗,为之奉献,这是令人骄傲和自豪的。”
看到陆军笃定而淡然的眼神,不急不忙而又从不懈怠地从事着自己的事业,此时我顿然醒悟,无论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岳飞,还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抑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能够让生命在岁月中流传千年的爱国大家们心中都有亘古不变的选择——爱国情怀。
得遥良师,三生商辜
1985年,成绩优异的陆军顺利地拿到了心仪已久的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南工’踏实肯干的文化熏陶并培养了我,而‘中科大’有非常好的创新文化。老师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老师不仅传播知识,而且教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新思想,所以我们在‘中科大’听得最多的是‘What’syourFlewidea?’。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科大’学子有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学子的创新能力也很强。”
“真好,一生遇到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老师,一位好领导真的是无比幸运的事情。”我感叹道。
“小沈,你说得对,我遇到了我人生道路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导师,就是后来引领我走向雷达、预警机研究之路的时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所长王小谟院士。”
“陆校长,您太幸运了!”
“是的,我真的很幸运,当时王小谟院士求贤若渴,花了40万元到中国科技大学招录7名定向生,毕业后需要去该所工作,我幸运地被选上了。”
“40万元啊,那时候的40万元可不是一笔小钱!当时的万元户都很少。王院士真是一个爱才的人!”
“王院士非常爱才,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机遇,我幸运地结识了这位指引我人生方向的导师——王小谟院士。”
1988年,24岁的陆军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按照定向培养的约定踏上前往贵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的道路。
“当时研究所还没有搬到安徽合肥吧?”
“是的,当时研究所地处贵州都匀大坪镇,交通闭塞,环境恶劣。我从上海出发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再坐汽车,接着步行才看到研究所的厂区。当时我真的很难想象王小谟院士是怎么带着一两千人在这样的山沟里研究雷达的,我能深刻地体会到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艰苦。”此时的陆军,声音低沉了很多,“特别是在冬天,透骨的湿冷让人挺难熬的。”
“您有没有想过退缩,或者您有没有后悔?”
P6-8
展开